把自己已经半退隐的老师送回家后,薛运东就跑回了家洗了个热水澡。热雾迷浓之际再次想起老师刚才的话,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已经不只一次被人提起了,他又不是不知道,他自己也想逃出别人的影子,但导演风格这种东西又不是头型,想怎么该怎么改。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他现在是深有体会了。
当年还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李培贤是母校的客座教授,偶尔会回来给师弟们聊聊自己的心得,师徒也就此结缘。
当然,现在他还是那个导演系特聘教授,只是因为身体缘故讲课的频率下降了,但一年也有个两三回。不过赵观风这种自己导师都认不全的逃学威龙肯定是不认识的。
当年的薛运东就是凭借自己拍摄的一部小短片获得了大导演李培贤的青睐。开启了一毕业就有大佬带打,一出师就有金主爸爸投钱,事业稳步上升,还娶了个漂亮女主角的成功生涯模式。
这简直就是所有导演梦寐以求的模板,睡女主的……嗯,可能赵观风出现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
要知道第五代华语导演可是有着黄金一代的称号,可谓百花齐放,人才辈出。那时兴风作浪的大佬们哪个不是手里拿着几个大奖,脚踹过无数外国同行。
当年的齐飞还没有开启华语大片时代坐稳那个第五代领头羊的宝座,只是最有希望登顶的几个人之一,另外几人中的其中一个就是“寒门”魔戏的贵子李培贤。
那时得到李培贤的欣赏就相当于混唐朝的得到了李白大V的写诗点赞,这是可以吹半辈子的。更何况李培贤本就是他极崇拜的前辈,于是薛运东毫不犹豫的跟着大佬屁股后面吸收了年多的养分,也成功与大佬同化了。
一开始他自己出来打江山时还曾为自己“优秀”的学习能力而沾沾自喜。但随着作品数量的积累,他慢慢的感受到了李培贤的风格让自己所受到的限制,业界对他的评价也从小李培贤的期待变成了李培贤的小跟班的蔑视。
无人知晓的时候,往自己身上贴标签是出名最快的好方法,但以后你也要承受来自标签的限制,与撕下标签时的痛苦。
【为什么赵观风的转变可以成功的这么秃然?】
被成功的舒适圈围着始终没有下定决心,也找不到契机转型的薛运东在迷雾中迷茫的搓着自己迷离的肉体,却始终百思不得骑姐。
【难不成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次日,《疯狂的石头》拿下2.13的首日票房足足甩开当日票房第二名两条华尔街加半条中山路的消息,成为了最近没饭开的各大娱乐小报的头条。
这个勉强两亿出头的数据本身倒不是有多震撼,多不可思议,放在春节档可掀不起多大的浪花。但如果考虑到现在的电影市场是春节档狂欢后的贤者时间,那赵观风顶流歌手+一流编剧+二流导演+人流演员的恐怖号召力就凸显无余了。
跨界强者,恐怖如斯!
毕竟总不能说影迷们是冲各大主演在电视剧里跑龙套时的一面之缘吧。虽然演员们也随着《疯狂的石头》的爆红而走上了赵老板的老路,一夜成名。
其中涨粉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出人意料的是饰演道哥的老演员,因为《疯狂的石头》片段交叉剪辑所形成的独特叙事结构,主角包世宏的戏份并没有比其他人多多少。
所以演员吸粉主要还是得看角色本身的魅力,而金句频出,遭遇曲折的道哥就挺吸引人的。现在那个老演员常年冷清的围脖下充满了【翡翠不在,老婆不爱,心疼道哥。】的绿色字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而主角包世宏的扮演者与灵气十足的黄波的涨粉速度也突然变成了指数函数,蹭蹭往上飞。
至于其他人要么因为本身戏份有限或者角色不是太过讨喜,没多少成名的烦恼。
而国际倒霉蛋麦克虽然戏份不少,而且“顶你个肺”也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梗,但赵观风本身的人气就已经达到顶端的屏障,所以也不见怎么涨粉,不过他也不怎么在意就是了。
倒是黄波的经纪人还专程跑到他宣传之旅的落脚地为他庆祝,等黄波的时候还与其他演员的随行人员炫耀了一番自己如何慧眼识英才,把黄波这块宝石从一堆赝品中选出来的。
说的有鼻子有眼,登鼻子上眼的。
要不是知道自己是被公司包分配,眼前这个正得意洋洋的自比伯乐的男人也是看在赵观风的面子上才收下的,黄波差点就相信了这个几十米开外就感觉到贵气冲天的都市奇闻。
【冷静点黄波,这只发春的泰迪是妮的经纪人,不能让他爬。】
兴奋过后,经纪人回复了专业姿态,向自己的宝藏男孩汇报情况:“波儿,就这一天我已经收到了两份角色的主动邀请,一个是电影,一个电视剧。”
说完后,摇摇头左右看看,压低语调神秘兮兮的说:“而且有广告看上你了,胖胖小面包。报酬不菲哦!”
“这才第一天!第一天两亿多,这部电影过二十亿就跟坐黑板上玩钉钉一样,跟玩儿似的……”
说着说着,似乎想到了自家公司顶梁柱在今年年初某些不得了的黑历史,经纪人转而语气一变,也不是很肯定了可能也是担心奶水有毒:“应该可以吧,可以吧,可以吧?从现在的热度和口碑来看,绝对可以的,你要火了!”
黄波虽然也很兴奋,但还是不是很认可自家经纪人的眼光:“我又不是主演,电影火了跟我能有多大关系?”
“哎,话不是这么说。虽然你不是主角,但谁都知道你演的好啊!赵导都夸你有灵性,说不定没过多久就有电影或者电视剧找你做主角了,波儿,你出名啦!”
“不成,咱们得好好合计一下,以后走什么路线才行。按我说,咱们先接一个主角的戏,先把咖位搞上去……”
黄波脸上一阵恍惚与憧憬,原来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时会是这种晕晕的感觉。
不过听着自家所谓的金牌经纪人越扯越远,黄波赶紧打断他话茬:“主角那些要长时间拍摄的角色先不接,赵导说有一部电影要找我。”
俗话说得好,钱是人胆。有了名气后,黄波也能挺直腰板向经纪人提出自己的要求了。
“啊咧,赵导么……他老人家有说什么时候开始拍吗?戏份够吗?”
“没有,他就跟我提过一嘴,没仔细谈过。”
经纪人听后有些迟疑,赵观风虽然可以说是一手挖掘出黄波的贵人,但人到他手了就是他的摇钱树了,跟自己老板做生意,片酬可不会高到哪去。
而且最重要他没有说明具体时间,这就让他很不安心。
虽然在业内名气不怎么样,但他也算老人了,见过无数凭借一两部好电影成名的演员就因为等某位著名导演自己都不记得的邀约,活生生把热度熬死,最终泯然众人。
他担心自家摇钱树也会走上这条死胡同,毕竟如果男人都是大猪蹄子,那有才华的男导演就是卤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卤猪蹄。
不过见到黄波坚定的眼神,他还是叹了口气主动退了一步:“你找机会问问赵导具体时间,我给你留出档期。不过事先声明,如果要等的太久了,咱就得先接一部维持维持热度。”
经纪人的态度很明确,太子爷是太子爷,摇钱树是摇钱树,别说太子爷了,就算是落樱神斧华盛顿也不能砍了他的树,除非是拿钱来换……
虽然从首日票房与良好口碑来看,这部少有的黑色幽默电影《疯狂的石头》会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但接下来一星期的剧情还是让关注电影市场的所有人都目瞪狗呆。
这部据说成本只用了一千多万的片子,不仅在上映首日就拿下了两亿出头的票房回本开赚。
而且在接下来一个星期的单日票房都始终维稳在一亿左右,而且在周末还诡异的小幅上升一下,简直是一台莫得感情,功率恒定的韭菜收割机,口碑魔力的利好面在不是春节档的电影市场里展现魅力。
据说齐飞导演昨晚在家一时兴起打开兜班对比《黄金甲》与《疯狂的石头》的评分口碑,又客串会记算了算大家的收益率,然后就自闭的刷新了自己的酒量记录。
仅仅一周时间,赵观风就在原本冷冷清清的电影市场里抢走了十亿的票房,按照狗眼悄摸摸改了的两次后预测的最终票房,《疯狂的石头》最后单单在内地就可能会有三十亿的票房收益。
视界以为自己是买刮刮乐的小赌怡情,结果却是捡到了彩票中奖号码。孙似梦在高兴的同时又有些不知足,自己这个外甥什么都好,就是不拍些能拿到国外捞钱的电影。这部不上字幕连部分华夏人都看不懂的电影,显然不适合成为那些歪果仁钱包的收割机。
不过不管结果如何,《疯狂的石头》总归是要登录海外市场去拼一拼的,赵观风的电影最起码还有他那些脑残粉撑一下。
脑残粉的钱都不赚,那她还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