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曲线救国(1 / 1)一醉两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中旬,城外的庄园基本已经建好,从此以后咱们杨华也算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地主老财了!

庄园隔着佃户住的村子大概有四五里路的样子,至于碧峰寺则还要更远一些。

只能说站庄园大门口,刚好能够远远的看到位于山顶的碧峰寺塔尖。

庄园面积很大,占地足足二十亩,主要是这里面包含了一个练马场,除此之外还有上百间屋舍。

杨华甚至在里面办了一个学堂,准备一边学武,一边教那碧峰寺十四个孤儿识字,教授他们一些实用的东西。

当然如果村子里的佃户愿意,也可以把他们自己的孩子送来一起学习。

目前跟随杨华从四通镇来的那十多个青壮已经在庄园内住了下来。

和他们一起住下来的还有追随柳宝儿来的陈王庭,他也带了十来人,全是刚从沙场上下来得悍卒,算是组成了一支杨家庄临时护卫队。

据柳麻子说,这陈王庭功夫十分了得,乃是陈家沟第九世传人。

除了会使大刀,还外练戚将军所创的“拳经三十二式”,内辅道教“黄庭经”,刚柔并济!

总之很厉害!

还说杨华如果想学真功夫,可以和他学。

对此就连洪五也没有任何异议。

而那个跟随戏班一起漂泊,最后到了南京城的老儒李三才。

据说早些年还当过大官,只是后来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这才做了闲云野鹤,跟随戏班子四海为家。

偶尔编编曲,排排谱,倒也悠闲自在。

不过他如今已经成了学堂第一位老师。

从四通镇来的大丫二丫,则被杨华派去照顾这个老头。

其实不管住在城内飘香院还是城外杨家庄,对于杨华来说差别都不大。

照样锦衣玉食,依旧是杨翠花的干儿子。

要是将来创业失败,咱大不了拍拍屁股回去继续当阔少爷,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要问见不到飘香院那些娇艳动人的小姐姐,杨华会不会不习惯?

笑话!

在杨华眼里,什么六金花,什么三凤凰,管你名头叫得再响亮,比得过小沅?

或者说陈圆圆?

有可比性吗?

还是那句话,任你百媚千娇,我只钟爱一个!

离开了飘香院那种红尘之地,和小沅做一对真正意义上的神仙眷侣,岂不快哉?

搬到庄园住的第二天早上,杨华就带着小沅出去散步,主要是到处走走看看,熟悉熟悉环境。

碧峰寺这一代虽然离着南京城不远,但其实已经和普通农村没什么区别,丘陵起伏,阡陌交通,当靠近村庄后便是大片大片开垦出来绿油油的田地。

这次杨华出来,即是为了熟悉环境,也是想亲眼看看自己的佃户。

要是谁家有个难处,自己这个做东家的也得帮衬帮衬不是?

很快到达村口,此时村口田埂上站满前来迎接的村民,杨华回过头去白了姜信一眼,不是说过不要大张旗鼓,不扰民的吗?

自从杨华搬到城外来后,对他直接负责的人就变成了姜信。

姜信讪讪笑了笑,他确实让手下事先通知里长。

可这不是想给少爷一个惊喜吗?

远远的,一个穿了一身灰布衣,头上裹着逍遥巾的老者小跑上来,弯腰恭敬道:“小老儿杨家庄里长李连,带领全庄百姓在此恭候杨公子!”

这里长很会来事,得知杨华要来,居然把庄子名字都改了,这庄子原本叫白马庄。

不过杨华并没有表现的太过热情,只是点点头:“你让乡亲们都散了吧,我就走走看看!”

整个人显得很随意。

“回公子话,这些村民并非老朽叫来,而是听说少爷要来,自愿出村迎接!”

见杨华一脸迷惑,李连继续解释道:“自从上次公子让人送来稻种,两头水牛,后来又把建庄园剩下的木料,这些急缺的东西都送到庄子里,大家都感激着你呢!”

听了这话杨华更加懵逼了,这些事情他都没做过啊!

最后只能将目光投向姜信,看不出来,这小子做事情考虑得倒是挺周到。

他送这些东西对于杨华来说虽然值不了几个钱,可对于高家庄村民,可能就是天大的恩赐!

既然如此,杨华立马入戏,像是领导视察般一本正经道:“春耕是关系到今年收成的大事,马虎不得,要是还缺什么只管告诉我!”

“我们已经受了公子这么多恩惠,怎么还敢再提要求?”李连连连摆手道。

杨华点点头,要是这李连贪得无厌,真以为自己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他就得考虑考虑是不是要换一个里长了。

在一阵前呼后拥中,杨华顺着青石小路往庄内走去,里长李连始终在前面弯着腰引路。

看着庄子内被大雪压坏的房屋如今都修缮一新,说实话杨华很满意。

一边往前走,李连也一边为杨华介绍起村子的详细状况来:“杨家庄全庄一共一百三十四户,人口四百七十五人,能干活的有四百人左右。全庄水田三千一百一十六亩,年辰好能收七千石水稻,年辰不好像是这几年就只有五千多石……!”

介绍完详细状况,最后李连开始说最关键的地方:“往年村子秋收后都是到碧峰寺交租,老主持心好和我们五五分,今年咱们村子的地都到了公子名下……!”

五五分,这他娘也太黑了吧?

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居然有一半的粮食都不是自己的!

杨华看都没看他一眼,直接开口道:“四六分账!”

李连连连点头,一脸认真道:“嗯……公子送来了水牛,又送了稻种,按理说就是三七分二八开也没问题!”

杨华一翻白眼,这里长倒是块做生意的料,光为顾客打算,只好又耐心重复一遍:“我说的意思是我四,你六!”

“啊?”

听了这话李连当即愣在原地,忘了引路,半天才回不过神来。

“啊,什么啊?”姜信上前一步,横着眉毛凶神恶煞道:“还不快谢过少爷?”

李连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感恩戴德道谢起来:“杨公子真是宅心仁厚,能有这样的东家是我们杨家庄所有村民的福分!”

逛了一圈,杨华对整座庄子算是已经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特别是每年能有多少收益这一块!

和杨华一样,朱元璋因为是苦哈哈出生,所以对老百姓的优待没得说。

不管是开国之初,还是最后国柞崩断,农税一直都是历来各个朝代中最低的一个。

每亩最多也就收过四斗,后来减至一斗。

南方每亩水田年产平均二石,就算按两斗收税,也才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十。

有了这个前提,再计算。

杨华买庄子花了八千两,就算年辰不好他也能收到两千多石粮食。

再交两百石粮食上去,他每年最少都还有一千两银子纯收入。

看起来虽然不多,可贵在细水长流。

并且这可是完全属于杨华的私人财产!

再说,这还没加上其他小麦,高粱,棉花,这些旱地上种的作物。

并且是在他破天荒只收四成的情况下,要是他也学着那些大地主收五成,六成,甚至七八成,那两三年就能回本。

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啊!

难怪那些大户豪族手下动不动就是上万亩,几万顷的田地?

剥削,赤裸裸的剥削!

嗯……杨华开始盘算自己是不是应该多买点土地?

从农包围城市!!

解救更多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走上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