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篇第一章 中考失利(1 / 1)郁风77021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篇一个先心病家庭的结局

1994年的夏天,三阿县发了一场大水,庄稼全被淹没了,村庄几乎成了孤岛。

这真是一个漫长的夏天,每一天,郁风都在数着日子。因为这一年,郁风参加了中考。他在焦急地等待着中考成绩的出炉。

郁风之所以焦急,是因为他的中考成绩的好坏与否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前途,更关系到自己唯一的小妹还能否上学。

平日里,郁风的学习成绩还是挺拔尖的,考取公费的中专学校应该问题不大。然而,凡事都会有个万一。他是多么的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中考成绩不理想而使得小妹暑假之后上不了学啊!

大水退后,郁风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镇上的中学打听中考成绩。

通往小镇的那条砖块铺就的道路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在水里,而长满了青苔。

这是全镇第一条除了集镇中心的那一条国道之外的硬化道路。铺就这条道路的砖块颜色不一,是由全镇超生了却交不起罚款的人家被扒掉的房子集中而来。

时间久了,这些侧着码放的砖块,早就有些棱角已经凸出来了,再加上大水浸泡后长出来的湿滑的青苔,没有一定的车技,休想在上面骑车子。

郁风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车把手,然而回来的时候,还是接连地摔了两跤,也就没有勇气继续骑车子了,有些懊恼地推着车子回家去了。

郁风以1分之差,未能考取公费的中专学校,而他的志愿书上压根儿就没有填写自费的中专学校,只能去读高中了。郁风错过了一次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机会。而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郁风从未与父亲商量过。为此,父亲没有少埋怨郁风。

对于一个在土里刨食的农民而言,土地只能解决全家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要是碰到一个灾年,连温饱都成问题。尽管说郁风家离县城不远,农闲时节,父亲可以到工地上干些杂活以补贴家用,但要负担起两个小孩读书的费用,那就是超负荷了。郁风只有考取了公费的中专学校,郁蓉才能够继续读书。

暑假结束之后,郁风去县城的中学报到去了,而小妹跟着三表姐去苏南打工了。

一所陌生的学校,一群陌生的同学。用不了多久,郁风就完全适应了这紧张而有序的新的校园生活。

周六一放学,郁风照例骑上自行车,独自一人骑车回家。

不知从何时起,郁风已经很享受这孤独的归途。

夕阳西下,凉风习习,河水潺潺,一个人骑行在这鲜有行人的堤岸上,抛开学习上的压力,让思绪漫无目的地随着车轮无拘无束地前行着。车轮的尽头便是已经离开了一周的家。

郁风回到家中,架好车后,一抬头,这才发现庭院里坐着两个人,让他有些诧异。

小妹、三表姐怎么会在这儿?她们不是去苏南了吗?

小妹傻愣愣地坐在一条矮凳上;三表姐坐在一张椅子上,一张脸拉得老长老长的。

郁风从三表姐这一张拉得老长的脸上已经读出了小妹的这一趟苏南之行,恐怕不那么顺当啊!

郁风的目光落在了小妹身上的那一件宽开口的嵌着许多金属亮片的白色无袖裙子上,是那么的陌生,甚至于有些扎眼。在这一件极为成熟的裙子下面裹着的是小妹那稚嫩瘦小的身躯,是那么的不协调!

郁家两兄妹只有一岁之差。郁风上学时,晚了一年;郁蓉更是晚了两年。就在这个暑假里,郁蓉刚满16周岁,去苏南的时候,还没有办理身份证。

三表姐拉着一张脸,郁蓉傻坐着,郁风站在那儿看着小妹,谁也没说话,就像是一幅静止的版画。

不一会儿,忙完了手头上活儿的父母亲也进入了庭院,一家人围坐在了一起。

三表姐有些激动地说道:“蓉身材矮小,人家老板都说她是未成年人,不敢要她。我带着她找了好几家,终于有一个老板同意试工。试工的时候,那个老板故意板起脸来,吓唬她:‘你还不满16周岁吧?’她就愣在那儿一声不吭。人家就真的认为她离16周岁还远着呢!我再怎么说,人家也不敢要她了。老在外面晃悠也不是个事啊,只好把她先送回来了。”

听完三表姐的诉说,全家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小妹的身上。

小妹不敢直视家人的目光,低下了头,脸上还挂着尴尬的笑容,一副对不住大家的样子。

当郁风沐浴在新校园的阳光下,与同学们嬉戏之时,他不曾想到过远在苏南的小妹正在为求得一个落脚地而四处求爹爹告奶奶,遭受着一个又一个的白眼,最后信心全无;当他下了晚自习,钻进舒适的被窝,酣然入睡之时,不曾想到过此时的小妹留宿何处。他以为打工跟上学是一样的,甚至于比上学要轻松许多。

郁风何曾想到过学校与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学校是一方净土,而社会则是一个充满险恶的江湖。在去苏南之前,郁蓉连县城都还没有去过,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外面的万千世界。况且,郁蓉又是年龄小,个子小。

就这么闲在家里面,肯定不行的啊!

母亲打听到小镇上的一家缝纫店招收学徒。父亲花了五百块钱买回了一台缝纫机,又交了三百块的学徒费。郁蓉便在这家缝纫店里做起了学徒。

半年的学徒期结束之后,郁蓉能够独立地缝制一些简单的衣服了;然而,一些款式繁杂的衣服,尚不能上手。

手艺未精,且一时之间也没有合适的去处,郁蓉便继续留在了这家缝纫店里。这个时候,师傅成英开始付给郁蓉报酬了。然而,所谓的报酬,少得可怜,几乎是象征性的。

邻居家的大姐姐阿华在镇办企业汽车配件厂上班。

阿华进厂的时候,整个三阿县,工厂都还很少,小镇的工厂更是凤毛麟角。阿华的父亲是村干部,托人找关系,交了五千块的集资款,阿华才得以进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