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熙路上走了好大一会儿,曹笙才从悲切的情绪中缓和过来,缺氧以及情绪不稳让她有点头疼,慢慢地踱步顺带欣赏成都夜景。
在国内诸多旅游城市中成都是极为特殊的存在,这里的风土人情那样温润闲适,来旅游的人都会不自觉的放慢脚步,跟随着城市的节奏。
曹笙上次来成都还是三年前拍摄电影跟随剧组到这儿取景,取景地离宽窄巷子仅有一条街,可身处于老城区曹笙没天感受到的都是宁静,傍下午大爷们聚在一起聊聊天,大娘摘着菜绣着花。年轻人们忙着工作与生活,老人们守着城市的魂。
曹笙走累了,想去酒吧喝点调节调节心情。成都的酒馆在赵雷的《成都》火了之后几乎都变成了清吧,与其他城市相比很少能看到那种极为燥播放着摇滚乐的酒吧与夜店。
挑了家人少的躲避记者和狗仔,刚才在广场时险些被街拍的人拍到,以这些人传播消息的速度,不消多久曹笙便会被围堵。
经年累月与这些记者周旋,曹笙练就一双善于分辨狗仔、记者、正常拍照的人区别的火眼金睛。
现在这个年代与以前不同,曹笙刚出道那会儿智能手机还是稀罕物件儿,拿着手机拍照还没成为日常。
那时稍微有点小钱的家庭会买那种简易的傻瓜相机,操作简单价格便宜。那时分辨狗仔看看他拿的是不是专业相机就可以,十分简单。
然后现在是智能时代,电子产品早已十分普及。不少有想法有经验的报社都会让自家记者、狗仔用手机拍摄。
既方便携带拍摄快捷难以被发现,更何况能够确保猛料的时效性,拍到什么可以立即发到网络上。
因此许多明星艺人叫苦不迭,尤其在这种公共场所,你怎么知道谁是在自拍谁是在偷拍呢。
但是善于观察的曹笙知道,所以她抓起狗仔来一抓一个准,更别说后来还有侦察兵出身的张岱如虎添翼般的配合。
ta俩经常像电影中的特工搭档似的,配合默契遇到偷拍的记者狗仔分头行动,先把手机怼上去对着拍。
通常不是太过分或者不是私人行程曹笙一向不管,都要混口饭吃,她不必步步紧逼,不然狗仔只抓拍崩坏表情那风评受害的还是她。
通常只有跟的太过分,以及她气不顺的时候曹笙才会找上去,但都是好言相劝。
因为这样的好脾气,倒也是没有人会再不识趣地继续跟下去,要真有不懂事儿的那就轮到张岱大展拳脚了。
那曹笙是怎么区分这些人的呢,以手机偷拍举例。
通常人在自拍的时候都会看向镜头,视线位置偏上。但是偷拍的记者、狗仔要注重画面中是否有偷拍对象,所以眼睛放在屏幕上,视线偏中。
不仅如此,还要综合考虑这个人的自拍或拍照次数,角度是否单一。
这样综合起来考量,驾轻就熟地曹笙通常都可以给出一个十分准确的判断。
她遇到过最没长脑子的狗仔手段是假装粉丝要求合影,之后狗仔会要么截掉要么抹掉自己的脸,然后用些爆炸性的标题吸引眼球编纂故事。
对于这种行为,曹笙的应对方法是让张岱拿着手机同时录像。
每每有狗仔这么做曹笙直接把视频往外一甩,谣言不攻自破。
没些压箱底的手段怎么能如鱼得水地在这个环境里生存呢,总有人想要一拥而上抢占你的花边新闻。
如果没有,ta们会创造一些。
这个行业同样在不断发展,现在的狗仔是明星艺人的工具。
公司、工作室或者经纪人会提前联系好相熟的狗仔,摆拍一些花边儿新闻以备不时之需。
这种不时之需的时刻要么是新戏上映,要么是需要反向宣传进行炒作。
摆拍的过程十分“严谨”,不仅要多机位反复拍摄,有些时候还会有台词。为了贴合真相通常会故意拍的模糊一点,摇晃一些,看起来更像是真实的偷拍。
曹笙见过那种时隔几个月才发布的“花边新闻”,为了应对季节性甚至还会在某些场景中换衣服,方便发布时根据不同季节选择版本。
曹笙常觉得公司有这精神头干点啥不好,非要玩这些猫腻。
督促督促旗下艺人学学习进修一下业务能力都好过找狗仔摆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能保证有天分赃不均谈不拢狗仔不会反咬一口。到时候遭殃的不还是艺人本身,谁会在意狗仔是谁呢。
当然,除非ta是“卓伟”,那必然圈内人尽皆知。
凉爽地精酿啤酒带来了夏天的清凉,店里放着的歌是曹笙圈内好友的作品。
她每次在外面听到的时候都会有些小尴尬,尤其是当下热门歌曲的那几位大红歌手她基本都认识,像是好朋友突然出现似的。
张岱因为刚才已经喝过酒,所以到酒吧之后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迅速的反应他没有再喝酒。
点了杯薄荷苏打水醒神,喝了两口之后他一直在翻看之前在部队的照片,好多和胡子的合影。
曹笙没打扰他,两个人各有心事,彼此之间留下充足的空间。尤其是张岱,想必他心里此时一定很难过。
没间酒吧都有一位歌单较为固定的驻唱,这家酒吧同样如此。
曹笙坐在这儿十几分钟里,这位歌手翻来覆去唱的都是那三首歌,有时还装作串烧敷衍的只唱几句副歌了事。
点歌要一百块钱,这个价格比起她上次开始可谓翻了好多倍。曹笙向服务员示意,她没有要求唱哪首,只是希望歌手能唱一首新的。
见有人点歌驻唱歌手一下来了力气,音色都要比之前更通透。
对此曹笙很满意,举起酒杯向歌手致意,在略显欢快的曲调中摆动手臂,让肢体动作带动心情。
明天去久梦文化的总部开会,再过几天她将进入桃源小屋开始节目录制,这还是偷拍事件之后她第一次面对那么多镜头,不知道能否接受。
她希望自己的内心可以,如果不能的话,她的职业素养会强制让她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