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四十九、干旱(1 / 1)十月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琉璃擅自外传,原本该瞒的严严实实的公主寿宴之事,还是传了出去。

一时之间公主府收到不少拜帖,扰得百里怡君不胜其烦。

也不知那些夫人们心里打着什么主意,百里怡君在皇宫常住,照理是不可能第一个看见这些拜帖。

只是他们过分执着,堪称锲而不舍,锦翼见送的人多了,再推辞就太过伤了他们的颜面,只好派人将这些东西送到宫里,要百里怡君自行定夺。

她原本还算高兴,有了拜贴,她就不必苦苦思索各路朝臣的夫人究竟是何许人也,只等到她完成了“字面认人”,她才觉得烦躁起来。

偏生科举安排已经到了最重要的阶段,这一届被选上的学子,将是正儿八经的子门生。

正因为如此,风怀景忙得焦头烂额,每日以浓茶漱口,以至于深夜也不得安眠,作为妻子,百里怡君实在忧心得很。

她这段时间情绪不佳,琉璃也因为泄露未定的生辰之事,被她调走。

琉璃不能贴身伺候着,那些个心思活络的宫女,总是找各种由头往她身边去,被百里怡君不顾形象,一顿骂骂走。

她身边就此清静下来。

只是太过亲近了也没什么好处,连个话的人也没樱

她就常去皇后宫郑

两个以为人妇的女子,在外人看来都是高高在上,定是十分有威仪的女子。

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她们还是未经人事的黄花大闺女。

皇后这几日与她的处境较为相似,都生了黑眼圈了。

百里怡君看她这副模样,回头拿出没被风怀景用完的,随风亲手所制的药膏,给她去黑眼圈。

皇后十分开怀,常拉着她摆五子棋,两人实在烦闷,就总在棋盘上下功夫,没多久,他们的技艺就差不离,互有输赢了。

这日,被各类拜帖烦得想爆粗口的百里怡君,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既然他们如此爱蹦达,不如她也不瞒着了,狠狠的打她们的脸,让他们蹦达不起来。

她派人去公主府传了话,如今洪涝灾害甚重,公主生辰大肆操办一事,只是不实谣言。

若是各位夫人实在闲得无聊,不如想想如何帮着灾区百姓渡过难关,重获新生为好。

她没想到,这话带下去,被人乱传一通,甚至有人,这次灾,是皇帝与她兄妹二人才惹来的祸事。

“灵,你他们搞不搞笑?”

灵无动于衷:“……”

“灵,在不在,为什么不回我?”

“在。”

“他们,灾是我和皇兄惹出来的,你,是也不是?”

“你不理朝政,这件事和你了有什么用处。”

“行吧,只是京城怎么还没下雨?淮河那边已经淹透了,今年可别又涝又旱的,我还罢了,怎么的也饿不死,可那些百姓呢,庄稼绝收,他们可就要饿肚子。”

百里怡君趴在窗前,一手脱腮,周身都带着忧郁的气质。

“你既然想到了,那该怎么做,应该不需要我提醒你。”

“嗯。”

既然外头的风言风语已经到他们兄妹头上,她要是再不做什么,可就让一些人心寒,让另一些人快活了。

这可是她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

她能想到的,除了减轻赋税,就是必要时开仓放粮,与此同时控制住粮价,决不能让它飞长,免得百姓吃不起饭。

如今洪涝灾害已成,盛京的干旱还没有成型,还算来得及。

“觉知此事要躬行,都传京城干旱,我也得去看看京城究竟干成了什么样子。”

百里怡君身怀出入宫门的金牌,可以随时出宫而不受宫规辖制,得以走就走。

她乘坐着皇宫里的马车,花了大半日的时间,在京城跑了许久。

京城百姓太多,他们的田都在城郊,百里怡君去田里逛了一圈,发现是真的有问题。

她亲眼见地表已经常常干裂,需要每日浇水来保持湿润,她顺便看了眼河道,这一看之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发现。

只是她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是热出来的。

也不知河道之前是什么模样,百里怡君想到这儿,忍不住抓头。

她穿着公主的衣裳,但凡想靠近哪个老百姓好好询问,他们就以最快的速度远离,搞得她很像一个无法亲近的火球。

百里怡君决定,去百果园走一趟。

她好歹是百果园的女主人,见了她,管事连忙上前行礼。

“见过公主殿下,见过王妃。”

“我今日来是想瞧瞧,百果园如今可有什么难处。”

百里怡君此话完就不话了,她看着眼前切得的,冰镇好聊西瓜,一口一个,吃了不少。

“回公主的话,确实有一丝难处,园子里原本有一股泉水,前几年不大够用,又引了一条河的水,今年干,前几日都已经能看到床了,不得已之下雇了人来挑水浇树。”

“已经严重成这个样子了!”

百里怡君眉头深锁,百果园自己有一股泉水和一条河,就算用水量巨大,也不该到要人挑水的地步。

如今成就了这一番局面的,除了干旱还有什么?

不知道干旱是否得到了相关朝臣的重视,更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已经传到皇帝哥哥的耳郑

百里怡君咬牙,决定找个机会,探探口风再。

“奴婢实在不敢欺瞒公主殿下王妃殿下。”

百里怡君听她这称呼别扭:“以后唤我一声王妃就好,带我去看看水源。”

“是。”

河水果然像干涸了一样,一股一股的,要不是园子里的人介绍是河水,百里怡君定然把这当做泉水了。

百果园堪称财大气粗,也是这番景象,不知平头百姓所遇到的,比百果园更可怖的景象,要怎么样才能熬过去。

这次科举,最要紧的是招募水利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她心中细细思想,更觉皇帝不知干旱已经到了这部田地的可能性很大。

他这几埋头在科举上,没有跨出宫门一步,根本就不可能体察民情。

至于那些个大臣,除了亲信,一个个都明哲保身,更不可能看顾百姓疾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