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很多人被冻醒了,京城街道传来声声惊叫:“天啊,赶快去报官。
府衙只有衙役,官老爷一早去找上一级报告了,上一级不在也一大早进皇宫向最高领导紧急汇报了。
最高领导太子殿下正呆呆的看着宫殿门,宫殿门结冰了!
皇宫所有的宫殿里面都有地龙,冰进不去宫殿里面。
太子赶紧召开紧急会,命令所有官员,不论大小官职,全部城里城外查看,让守城官兵挨家挨户看是不是全城都是这样的,还是全国各地都这样!
最高领导发话,所有本来打算向太子报告的官员,马上又令下属赶紧去查。
原来一夜之间,京城所有的街道房屋全结冰了,这是没有过的事。
京城地处还是南方,冬天没有北方那么冷,冬天只是下几次雪,梅雨季节到是长,所以家家户户都有隔墙,这样房屋也不会太潮湿而引起家具发霉,人也不容易生病。
谢三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第一次过这样的年。
本来卖炭都已经忙到正月十几了,谁知道炭卖完了,又全部上阵劈柴捆柴。
把捆好的柴通过侧门扛去旁边徐辉的院子藏起来。
炭听徐辉的建议只留中小块和碎的。
徐辉还买了几万斤粮食都分别藏好。
谢三空间都放满了米和炭,还传给林英一万斤米。
又和辛氏陈叔陈婶商量把所有人全部挪到正房,男一间,女一间,卧室空地全部垫砖头,上面放木板做成临时大通铺。
官兵进来看到就是这一幕情景,正房门前空地左边用木板搭了一个简易厨房。
正房住满了人,也只能这样了,集中一起供暖,可以节省柴和炭。
带队的小队长随口一问:“这么多人哪来的?你不是卖炭吗?怎么不自己留多点?”
“这是我和合伙人一起买的下人,炭也留了,谁知道这天这么奇怪?”
“你带我们看看柴火能支撑多久?”
谢三领官兵去后院,后院的柴火倒是多,烧两月没问题,又看了柴房,柴房里还有一千斤炭。
小队长心里有数了:“粮食够吃吗?”
谢三:“不瞒您说,粮食正月又买了一千斤,连剩下的也有一千多斤,估计能撑过这个月,柴火也是尽量想法子。”
小队长::“好吧,你们取暖要注意防火。”
说完招呼手下走了,出了大门,有多嘴的就问小队长:“队长,这户人家柴米倒是还多啊。”
小队长:“那他人也多啊,这么一大家子,孩子又多,人家也不容易,再说你听他诉苦了吗?不像有的商户房屋比他多,店铺也比他多还拼命诉苦。”
随行的人都纷纷点头,那多嘴问的人心里松了口气:“徐少爷,我这就算是帮你了吧”
在官兵走后,谢三忐忑不安的想:“不会有事吧?”
他不由的想起过年卖炭时徐辉的交待:谢三,这炭头几天痛快的卖,后面就拖一拖,价钱稍微涨一点,就说进货也涨了,卖完了三月后我们再开门营业。
今年这炭确实赚翻,还不算其他的,半年不开门营业都没问题。
随后下了一个月的雨雪,整个院子全部靠炭取暖和烤干衣服鞋子。
前两天徐辉过来和谢三说:“你把准备的木板用来隔正房分男女两边,然后把后院的泥挑几框放在正房前侧铺好,修个简易厨房。”
看着谢三不解的神情:“怕什么,过十天没事,我找人帮你拆了,洗刷干净地。”
谢三:“你还有什么事干脆说完,我心里有数。”
徐辉又教了如果有官府的人来问,问什么就老实带他们去看清楚就行了,不要诉苦也不要炫耀。说完又赶去杂货铺查看情况。
谢三赶紧吩咐陈叔他们按照徐辉说的办,陈叔虽然不解却也照办。
辛氏是个善良的人也不反对这样做。陈叔虽然把正房隔好了,但是他却在正厅搭了个铺守夜。
谢三也只好由他,但是却安排好取暖,白天碳火不停,晚上用几个铜盘放满木糠屑,钻个洞点着火放在门口,木糠屑慢慢烧,几个铜盘轮流烧可以暖到天亮,也比炭安全
谁知刚两天院子到处结冰了,把谢三吓了一跳,就这样过了两天,官府就来查看情况了。
几天后官府把城里查看清楚,除了有十几户百姓柴米困难,房屋还算结实,就在富裕的大商户里筹集了柴火米分给他们。
天还是继续下雪,温度也越来越低,谢三警惕起来。
如果上个月是小意思,那么现在重点是不是要来了。
谢三立即把陈叔,陈志,阿勇叫来商量,决定安排两人一班守夜。
阿吉几个大点的孩子白天负责看守炭火和柴火,务必保持房间的供暖。
又嘱咐辛氏和陈婶几个把陈叔刚拖过来的一整条猪,由陈叔砍开一条条,辛氏和陈婶抹盐挂起来,骨头除了排骨全部砍碎,放到大锅熬汤。
除了留几只母鸡下蛋,把全部鸡鸭都杀了。
蔬菜只有白菜和萝卜,虽然单调但好过没有。
熬好的骨头汤装进干净的大瓮,用来打火锅或者放点青菜萝卜做个汤。
谢三又把木板抗到正房前的空地,顺着屋檐的柱子围绕房子钉一圈。
气温越来越低,谢三带着一大家子不停地忙着,正房后门钉一条过道,可以走去简易茅房,但是这是不得已才用的。
而此时太子手下的官员查看史记,发现了距离现在一百多年前也是这种天气,但是持续没今年这么长久。
太子沉吟不语,很久才对该官员说:“此事先不要透露出去。”
太子心想这种天灾人祸也只能等等看,事先透露出去会引起百姓恐慌,影响太大,还不如装不知道,等出事再补救吧,最好是无事。
气温越来越低,雪不停的下,谢三抽空过隔壁林智海侧门拍门,大宝出来开门:“谢老板,请进来”
“家里米柴火炭够吗?”
“早之前听你的,又多买了许多屯着,能坚持一个多月。”
“那好,注意烧炭一定要通风,有事找我。”
“谢谢你,谢老板。”
“不客气”
谢三回到家,冒雪查看了正房一圈,又嘱咐陈叔把几只母鸡挪到稻草垛里。
谢三留下几只母鸡不杀,是为了下蛋攒起来,每天早饭尽量保证每人一个煮鸡蛋。
今晚是谢三和阿勇守夜,他们巡视一圈周围,就回到厅堂关好门,俩人坐桌前喝着茶,嗑瓜子,面前一个铜盆烧着火红的炭,窗开一扇,不担心中毒。
外面刮着大风,雪越下越大。谢三走到男寝室(这是他写的),开门站了一下,嗯,挺暖和的。
又过女寝室,非常时期不得不这样,再说还有屏风挡住,就在屏风外站着就感到暖了。
后半夜风更加大了,雪就像倒下来一样的下,谢三穿好棉衣冲出门外,稻草垛就挨在简易厨房边,他伸手摸了摸进去,几只鸡抱成一团,周围钉有木板,除非是风把木板吹塌,鸡才有事。
天亮了,谢三去睡觉了,轮到陈叔起来开门一看,下了一跳,外面都一片雪茫茫了,雪还是不停。他赶紧穿上衣服先去看看鸡,雪差不多到小腿了,想想还是把鸡挪到大厅里早放好的鸡窝。
随手拿把铁铲出门看看哪里需要铲雪,辛氏和陈婶也起来做早饭了。
陈叔和陈志一个扫雪,一个铲雪,把围着屋子的雪都清干净了。
孩子们都很懂事,包括大小宝,都是轻轻起来,慢慢穿衣服,通过夹道去简易茅房放水,回来在隔好的暖阁洗漱。
又轻轻的走去厅堂吃早饭,除了大小宝要喂,其他的孩子都认真的把早饭吃完,早饭很丰富,鸡蛋,炒肉片,粥,馒头。
本来早上有蛋了,就不需要肉了,这是陈叔建议的,肉让主家吃,谢三不认同,因为肚子有点肉,人就不容易饿,就能抵住寒冷。
下午谢三醒了,看见雪越下越大,于是交待陈叔晚上守夜一定要注意雪会不会把正房给围住。
晚饭是打火锅,除了大小宝高兴得咿咿呀呀的叫,其余人都闷声吃饭,饭菜虽然也很丰富,但是外面情况不好,多少影响众人的情绪。
接下来几天都是大雪纷飞,每天早上几个大人都是出去把房子周围的雪铲走扫干净。
又轮到谢三守夜,到后半夜风停了,可谢三却感到更加冷了,他透过窗眼往外一看,雪下的好吓人,一眼看过去都是白茫茫的,根本看不见外面的一切。
谢三吩咐阿勇加炭后,也赶紧进寝室,里面温度没白天暖和,于是把预备好的两个炭盆和一个木糠屑盆点着了,屋里温度逐渐高了起来。
另一边辛氏也醒了,谢三也一样把三个盆点着,让辛氏安心睡觉,不要担心。
而厅堂则加了三个炭盆,加上原来两个,厅堂才慢慢暖起来。
白天谢三决定不出去铲雪了,因为雪太大了,厨房都淹没一大半了,房门外有木板斜挡住,暂时没事,厅堂有两口大缸装水,现在只能装雪融化成水,吃的水不愁了,就是去茅房有点麻烦。
暴风雪下了十几天才变成中雪,谢三不由得松了口气,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