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昆嵛山】第二章(1 / 1)奶片NP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沿昆嵛山北脉山脚大路西行约四十里,路北临溪处有一小村落,村名叫落凤坡。听着村名大气磅礴,其实整村常住的也不过二十几户,实在称不上体面。

倒是离落凤坡不远的卧龙堡,原也和落凤坡相差不大,不过是几十户村民。经过一代代发展,至今已有五百余户,数千百姓,风头一时无两。

这卧龙堡早些年一直想将落凤坡吞并,前后多少任村长明里暗里使出各种手段,虽然将落凤坡打击到如今只剩二十几户,但也依旧没办法将其从县志上除名,只能眼睁睁任由落凤坡“自然”凋落。落凤坡的山啊田啊,终归依旧只属于落凤坡。卧龙堡再怎么眼红,也只能暗地里诅咒落凤坡早日落败,其它的手段,却是再也没有一点新鲜的花样了。

虽然落凤坡没几户人家,村里也是分了赵、李两大姓。多少年前,赵李两家为了争抢村长一职,也曾大打出手过。自从发现卧龙堡的觊觎之心,两家倒是齐心合力一致对外,不管是赵姓人还是李姓人,谁能带领村民好好过日子就选谁当村长。

落凤坡现任村长姓赵,赵家这同辈一行,排行老二,人称“赵二爷”。他五十多岁,个头不高,发须斑白。自从三十年前接任村长,一眨眼,大半辈子就过去了。

最近十年,落凤坡先后出了几个年轻有为的后生,大多在乡试中拿了不错的名次,就等参加会试之后,看朝廷给定个什么官职。相比之下,卧龙堡有些相形见绌,历年不出能读书的人。在这个重科举而且信奉“朝中有人好办事”的时代,落凤坡算是稍胜一筹。如此一来,卧龙堡只能对着落凤坡干瞪眼,什么阴险的手段,不敢再拿到面上来喧嚣了。

赵二爷由此算是清闲了下来。

冬日没什么农事,又是冬至后的第一个暖阳天,他叼着烟袋蹲在村中央唯一的大石碾旁,给围着他的五六个小娃娃讲起落凤坡的来历。

传言在很久很久之前,大约能追溯到有女娲的时候,落凤坡和卧龙堡还只是荒山,山上除了杂草几乎什么都没有。

可是女娲补天的时候,不应该遍地都是荒山的吗?落凤坡和卧龙堡有例外才是奇怪呢。

赵二爷自己都有些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假了,可他分明记得很清楚,前任村长就是这样一字不差给他讲的——女蜗补天之后,万物重生,各地都需要她亲自照料才能恢复生机。女蜗即使是神,也感觉到分身乏术。于是她就从自己造的人类里,选了一些资质最好、心思最聪慧的作为使者,把他们分散派到东南西北各部,一来需要他们先行处理补天时遗漏或者过度的部分,二来还需要借他们之力撑起天与地,避免再次变成混沌。待天地平衡,她再一步步进行后续工作。

女娲按照自己的计划从西向东渐次推进,天地间生灵重现,万宗归位。等她到了最后的东土地界,先前派来的两位使者,却是支撑了太久,体力不支,不久后便陨落在昆嵛山附近。两位的灵气在消散前,一化为龙,一化为凤,被女娲收进补天石中,葬在二人最后的栖息之地。为了感谢二人的付出,女娲又另派了两队人马,分别守护二人的葬身之处。更留下讯息给守护者,言明守护是相互的——两位使者的灵气,也会保佑后世的子子孙孙。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两个地方渐渐成了村落,村名也被命名为卧龙堡和落凤坡。传了这么多年,故事是留了下来,但是两位使者的葬身之处具体在何处,却是没有人再知道了。

到底在哪儿呢?

“村长伯伯,那我们落凤坡,真的有凤凰保佑吗?”

沉浸在回忆里的赵二爷被这一声清脆的女童音打断,他下意识地回答道:“当然有。”等他反应过来,才发现问他的是村尾那唯一一家外姓姓王王家的小孙女。他看了看其它几个兀自打闹的赵家李家的小娃娃,重新看向瞪着亮闪闪的大眼睛看着她的小姑娘,再次肯定道:“有凤凰保佑咱们落凤坡呢。”

小姑娘欢呼雀跃起来:“谢谢村长伯伯。”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似在肯定小姑娘的言语。他的手抬起想摸一摸小姑娘的头,恍惚记起那姑娘并不是赵家的子孙,抬了一半的手遂放了下来,在腰间摸索了半天,翻出打火石,又点上早已经熄火的烟袋,没有再说话。

玩闹的孩子们只顾得嬉笑,并没有注意到和蔼的村长伯伯没有再给他们讲故事,已经走神半天了。

落凤坡一共二十多户百十号人,赵二爷作为一村之长,他当然清楚记得每一家每一户的情况。当然,也包括落凤坡最近几十年一草一木的变迁。

四十年前,岁至中秋,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卧龙堡和落凤坡也不例外,不少村民只能外出乞讨为生。

来年春天,原来家住卧龙堡王家一普普通通的青年外出乞讨归来,带回了几斗粮食刚够春播用。他却愣是没再回王家祖屋,就在卧龙堡和落凤坡中间偏向落凤坡村尾地方草草盖了三间茅草屋安顿了下来。

落凤坡历来只有赵、李二姓。

卧龙堡是大村落,王姓是大姓,另有李、姜、贺等姓氏。当时的村长姓王,是那王姓青年没出五服的伯父。本来两个村落日常就有些矛盾,迁户销户在当时又是一件容易搅动人心的事,落凤坡原就怕卧龙堡的人借此闹事,没想到,那王村长亲自登门,和彼时的落凤坡村长协商好,将那无父无母的王姓青年迁入落凤坡,连带着他的一亩三分地。

个中曲折外人并不十分清楚,具体卧龙堡给了落凤坡什么好处也没人了解,只知道落凤坡的村民户籍上从此多了孤零零一王姓,户主王文章。

印象里,这王文章貌不惊人,为人也十分木讷老实,寻常没有什么言语,只会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非说有什么特点,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即使迁户到了落凤坡,每年王家年关结账大忙的时候,还会把他叫回去帮忙。

王文章到了落凤坡一两年,去田里的路上,遇到一带着女娃过路的外乡人讨口吃的。这王文章许是自己也过过乞讨的日子,丝毫没犹豫,带着二人回家给做了一锅热汤面。外乡人直言讨生活不易,对王文章感激不尽却没什么能回报的。又意识到这一路上让跟着自己的闺女受了不少苦,言谈间得知王文章比女儿整整大十二岁,尚未娶妻。虽然家境清贫,但勤快下力,没有父母兄弟的拖累,有点儿地就至少能吃饱饭,遂起意要让女儿给王文章做个童养媳,一方面是感谢他对父女二人的帮助,一方面是想给自己的闺女寻个相对好一点儿的落脚之地。

王文章闻言觉得惊悚,他自觉自己都要养活不了自己,竟然还要多养一个小姑娘,便连连拒绝。谁想外乡人借着留宿一晚的机会,第二天一早,趁天色未亮,留了女儿在王文章处,自己偷偷溜了。

王文章无奈,只能暂时留下那个解姓女子。

不想解姑娘也是个勤快能吃苦的主儿,日常跟着王文章上山下地从不叫苦喊累,回家洗衣做饭也都是自己干,从不让王文章沾手。

过了几年,解姑娘的父亲、当年那个外乡人找上门来。

原来解家离落凤坡也不远,五十里不到,要翻个小山坡,算起来也要走大半天。本来解父当年就是无奈才把女儿留下,一直担心自家姑娘过得不好,等好歹能吃上饭了,便寻了来。见王文章待女儿不薄,且二人相处不错,便没说要把女儿领走的话。毕竟自己家里还有三男三女要养活,就算把女儿领了回去,日子也未必会更好。

虽然没有媒妁之言,但解父的话却是真真正正的父母之命。自己当年要把女儿当童养媳的话不能当戏言。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再过了几年,解姑娘够了年纪,两人便正式结为夫妻。

乡下人没什么闲钱大操大办,只简单请了王解两家最亲近的人吃了喜酒,这喜事也算成了。

和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一样。王文章夫妻二人婚后很快有了孩子,二女三男。日子依旧清贫。

孩子也很快长大。王文章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先后许给了王解氏姨亲外甥和本村李姓青年。王文章长子娶了卧龙堡五服外另一支系的王姓女子。

这王氏嫁入落凤坡后一直未有身孕,眼见别人家婚后很快三年抱俩,王文章老夫妻还未来得及说着急抱孙子,小两口倒是先着急起来,便求着王解氏请了镇上有名的赤脚大夫上门看诊。大夫望闻问切看了半天,说是没什么问题,大约是小媳妇体质偏弱,平日多喝点儿鸡汤补一补身子就行。

王解氏一听,也不含糊,本来养的老母鸡留待换钱给剩下的两孩子娶亲,却是什么也不说,一只只宰了后又精细地处理好,架在砂锅上炖了很多个时辰,才进了小媳妇的嘴里。然而她的肚子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一想到自己喝的鸡汤都是从家里那两个待娶亲的小叔子的彩礼里抠出来的,任凭一家人再怎么劝说,小媳妇便再也不让全家杀一只鸡了。只说,待昆嵛山庙会时,夫妻二人再去庙里拜一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