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门内,文武大臣呈两队战列。
今日天气一如既往的风和丽日,朱由校照例在太和门举行朝议,这也是朱由校登基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朝。
之前的议事,都是在文华殿中以皇太子的身份和大臣们交谈,虽说那时的他已经跟皇帝没什么两样,但还是没有今天这样正式。
随着一声“皇驾到——”,就是文武百官下跪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目不斜视地走到皇位坐好,才淡淡地说:“众爱卿平身。”
“谢皇!”
……
太和门前的朝议,规模往往都很大,百号文武大臣面朝朱由校站在一起,除了王安宋晓城这几个已经被朱由校杀掉的人,其他人还是按照原来的顺序。
自然,还是东林党的势力最大,几乎占了大半个朝廷。
只是这些文武百官虽然是站在一起的,心却不是一条,就算是站在一起并排的两个人,也可能是死对头而互相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绞尽脑汁要把对方除掉。
那天登基大典关于弹劾熊廷弼和王化贞的争论,就是党派纷争的一次大规模的爆发。
谁的心里头在想些什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头才清楚。
朱由校的脸古井无波,在朝臣当中扫视了一圈,他预感到今天的朝堂有事要发生。
果然,叶向高呼了几口气,突然从队列中走前来,向朱由校重重一揖,看去似乎是十分的不甘心。
“皇,微臣年事已高,齿尽请骸,终惭且惕……徘徊积恋,战汁陈愚。天阙一辞,朝车永税。方从野老,共乐尧年。臣郢不胜感恩兢惶之至!”叶向高咬着牙唠唠叨叨道。
叶向高说完,整个朝廷都震惊了!
他刚刚当首辅,屁.股还没捂热乎,居然就主动提出致仕要告老还乡,这是闹得哪一出啊?
“这是怎么了?不是那天还好好的,怎么这就告老了?”
“那天还在说皇不会革他的职,今天就主动辞职,朝廷这是要变天啊?”
大臣们十分不解,议论纷纷。
只有叶向高知道,他要想继续维持东林党的地位,自己不能在这个位置继续坐下去了。
皇已经有要自己致仕的意思,自己要是不主动脱身,等皇打算对付他,便很难再做到全身而退。
虽然他对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十分不舍,但朱由校比他想象的难对付的多,他不嫩再继续被动下去。
反正朝堂内外还有他的许多门生,就算他不在内阁了,也能通过这些门生随时了解朝廷的动向,要是想做些什么,也能通过自己的门生实现。
在明面与各方势力对着干有些招摇过市,那他就退居二线,做幕后操手。
表面他是告老还乡,实际他只是还乡,但没有一点要告老的意思。
知道内情的人不动神色,不知情的人疑惑不解,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接替他的人他也想好,那也是他的门生。
叶向高又向朱由校递一封奏章,面是他的致仕书,表达了他想退隐的想法。
朱由校翻看了几眼,并没有要挽留的意思,而是直接说道:“今叶阁老年岁老矣,已为大明操劳半生,理应颐养天年,叶阁老其修身守道,以终高年,赐帛及行道舍宿,岁时赐羊酒衣衾……”
他巴不得叶向高早日退休,省的整天跟他作对,现在对方主动疏要辞职,当然不能为难这个老人家了。
朱由校不但爽快地答应了叶向高要退休的要求,还赐给了他诸多赠品,都是以首辅的规格。
“谢皇。”
叶向高刚刚回到队列中,他的同僚何宗彦就奏道:“启禀皇,内阁刘一燝,叶向高两位阁老先后致仕,如今内阁只剩几位辅臣,人手不足,臣请求推荐新人入阁。”
根本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另一个东林党的代表人物朱国祚紧随其后道:“皇,微臣推荐前吏部左侍郎翁正春,翁正春奉公守法,两袖清风,又忠义仁孝,乃是阁臣的不二人选。”
马又一个东林党的大臣站出来说道:“翁正春曾为万历帝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下,重贤才,慎财用,惜民命,重边防八箴,又因疏议科场舞弊遭到弹劾,后以母老侍养告归,此等贤才,皇何不重新启用将其加入内阁?”
接连几个人站出来说话,都是要举荐翁正春加入内阁,这明显就是东林党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因为叶向高致仕,东林党需要新的人物加入内阁平衡势力。
翁正春是叶向高看中的人,他不但是东林党的人,还是叶向高的门生,假如他能加入内阁,就算叶向高告老还乡,东林党的力量也不会减少太多。
朱由校当然知道这是叶向高打的算盘,不过他并不打算反对。
这只是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互相的妥协和退让而已,而且他提前调查过,这个翁正春的确是个办实事的忠臣,还是个大孝子,并不是那种贪官污吏尸位素餐的人。
让这样的人调入内阁,本也是朱由校的本意,所以他是认同的。
“好,那就让翁正春加入内阁,接任礼部尚书一职。”朱由校淡淡地说道。
“皇英明……”
东林党没想到朱由校会答应的如此痛快,倒是十分的顺利。
听完其他几个大臣的奏之后,朱由校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朕刚刚登基,对于大明吏治还不了解,故而打算举办一次京察,诸位怎么看?”
朱由校话音未落,叶向高面色一沉,脸色就微微地变化起来。
没想到朱由校会在他请求致仕之后来这么一出,难怪他要辞职朱由校会答应的那样爽快,等他退隐了,朱由校想怎么京察就怎么京察,没人阻止得了他。
这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都没想到朱由校还会有这么一招,让他一下子又没了主意。
想跟朱由校斗,他还是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