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在做什么?”桃蛋看得津津有味。
“桃蛋啊……姑娘我已经给你说了五遍了,这是冰淇淋。”段阿云一边搅拌着蛋清一边摇头叹息。
“奴婢没见过嘛。”桃蛋委屈巴巴地,被姑娘嫌弃了。
宣朝初立的时候,段阿云只一岁有余,就到现在,也不过区区七年而已。
朝代更替,历来要经过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估计目前宣朝也是大力提倡节俭,天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口腹之欲当然末之又末,吃食的花样才如此少。
段阿云一直是个吃货,亏了啥也不能亏了吃。尤其是作为一个正统的川蜀人家之女,好吃是本性,会吃也是本事。家里人除了幼弟,各自鼓捣吃的都有一本心得,犹爱麻辣、椒香。
乌木擅长厨艺,火辣性子,平时姑娘要来做菜,她特别乐于帮忙。
今天乌木去外面了,但是不妨碍段阿云开工,天气太热了,不吃冰不自在。
段阿云听裴妈妈讲了不少故事,多是宣朝的故事,什么皇帝陛下斩蛇起义,如今百官骑牛出行,倒颇有些汉朝的味道,而见过了裴妈妈的那把金光闪闪的钢铁宝剑,她觉得这技术水平多半已经超过了汉代。
虽然以从前的历史支点去衡量这个未知的世界,并不算得是中肯的,但是她仍然希望在这陌生的洪流中寻觅一点熟悉感,似乎这样才能消减一点不真实感。
桃蛋觉得姑娘如今容易走神,都快搅出来了姑娘还没发现。
“姑娘!”她忍不住出声唤她。
段阿云回过神来,蛋清已经成白色的糊状。搅拌了十几分钟,这还没有成奶油,段阿云觉得自己手都快麻了。
“桃蛋,帮帮我,像我这样朝一个方向搅。”人还是得服软。桃蛋得令,立马接过来大力搅拌起来,她早就跃跃欲试了。
十多岁的孩子果然比八岁的有力,看她忙得热火朝天,段阿云转头去鼓捣剩下的食材。
五个鸡蛋黄躺在白色的瓷钵里,加入些许蜂蜜,倒入一碗牛乳,再加一点酸李子汁,和匀了便大功告成。
桃蛋尽职尽责地搅着,眼见着已然浓稠的奶油,她惊喜地唤正在研磨茶叶的段阿云:“姑娘,蛋蓬起来了!”段阿云抬眼看她一眼:“做得不错。”
桃蛋喜滋滋地围在她身边,十分得意。“姑娘,还需要我做什么?”
“去看看胡叔手里的活好了没。”胡叔是将军身边的近卫,来蕉红院寻裴妈妈的祛暑药,被段阿云扣下来当珍贵的劳力。
说来可笑,将军府里奴仆三百余人,花农果农一百余人,伺候人的仆从少之又少,段将军的合欢院里丫头一个没有,唯一一个通房丫头地位特殊,关在木槿院,算不上是伺候人的。
一伙近卫老爷们儿,拿着一份工资,身兼护卫和奴婢两职,有些可怜。
蕉红院里裴妈妈不喜人多,只一个哑婆婆,五个小丫头。
木樨院里柔嬷嬷只手遮天,只七八个十几岁的丫头。
云先生更不用说,小棋是独苗。
前朝遗府,寸草寸金,可不得当正经主子供着。树比人值钱。
因此,好容易来了个健壮的男性,段阿云赶紧请他帮忙收拾外院送来的大冰块。
若不是她人小体弱,她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毕竟她还没有使唤人的习惯。
胡叔抱着一大盆的碎冰渣进来时,段阿云已经拌好了她的冰淇淋,加入细茶末,权当是抹茶味了。
“请您放在这里。”段阿云指着灶台。
胡叔听见她奶声奶气,又一本正经的,不由得咧个嘴笑起来。
“姑娘可还有事吩咐?”胡叔摸摸她的小脑袋。
段阿云想了想,引着他来到井边,请他拉起了凉好了的几个西瓜,再请他坐着休息一会儿。
胡叔倒不急,坐着喝茶,笑着看姑娘要做什么。
不多时,段阿云便做好了一碗西瓜冰,奉给胡叔:“之前看您取祛暑的药,这碗冰祛暑可有效多了。”
胡叔乐呵呵地接过,虽然没见过吃冰的,但这鲜艳的果汁和清凉的冰块,看起来的确可口。一碗下肚,神清气爽。
“在下只知道冰块置于室中祛暑,最多来凉果子用,没想到吃下肚倒是别有一番风味。”胡叔意犹未尽。
“味道好,可是吃多了也伤身。烦请胡叔给我父亲带一碗去,他难得在府中。”桃蛋已经找好了食盒,和一只琉璃碗。
琉璃碗配上西瓜冰,让段阿云有一种回到现代的感觉。
胡叔自然答应,提着食盒告退。
今日做得少,不然她该给全府都做上一碗。不过这样,大概府里的存冰都得用尽了,败家的事不能做。
西瓜冰分给院子里的几人还绰绰有余,她决定给沐香园也送一些去。
木樨院呢?她犹疑了一下,决定还是不送。
桃蛋屁颠屁颠地给院子里每个人都送了一碗,段阿云听见院子四处接二连三地响起道谢声,是雪爪和红泥两个小丫头脆生生的声音,虽然还有几个人不在,但她心里依然呼啦啦一阵欢乐。
当她提着食盒,打着伞,哼着小曲,走在艳阳高照的小路上感受着夏天的热浪,猛然惊醒:特喵的,忙活了小半天,自己居然一口都没尝到?这么快乐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