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匣剑帷灯(三)(1 / 1)四条桌子的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闺秀连同丫鬟嬷嬷们将莫、宋捆了起来,要求由书院司业先行审理二人。司业谢辙是当时大儒,素来以公正著称。朝中更有不少大小官吏为其门生,他的话本就举足轻重,加之袁芷兰为书院学生,又死在书院,这事由他出面也说得过去。

纪律堂本就是书院为惩戒犯错学生而设,此刻更被当做了个小公堂使用。满堂之上,除了一派斯文又面带悲恸的叶清泽和满脸呆萌的魏陵阳,阿墨一个都不认识。轻罗昨晚就被她派出去了做事,小扇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主座之上的人五十来岁,一身儒雅肃正之气,应该就是司业谢辙。

“宋小姐,你是我院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杀害袁小姐的,先生和大家都会为你求情。否则大理寺的刑讯,不是你一个闺中小姐能受得住的。”站在谢司业身边的叶清泽开口道。

“不......不.......不是我.......”宋嘉鱼被他的话吓得浑身发抖。她虽是嫡出,但母亲死的早,又被继母所不喜,哪怕一点小错,就会招来一顿名义上“为你好”的教训。她心里道,这下肯定死定了,就算袁小姐非她所杀,但女子名声一坏,又无家族庇佑,她以后哪有什么容身之地。

“那你和袁芷兰是否有仇怨?”

“我.......”

“袁芷兰死的那晚,你又在哪里?谁能证明?”

“我.......”

“宋嘉鱼,我们枉为同窗。是你砸袁芷兰宫灯在先,她不过与你有些争执,你就杀了她,好歹毒的心肠!”

“闭嘴!袁芷兰将门虎女,宋嘉鱼小胳膊小腿的,怎么杀人?”

“不是还有你这个帮凶吗?你能混进书院,就不能混进女舍?再说,你连湖底黑龙都敢惹,还有什么不敢!”众人愤怒道。

“我随父亲半年前才入京,书院一月休假一次,但每逢短休,宋小姐是不回家的。各位倒是告诉我,我和她如何认识,又熟悉到能一起杀人的情分?”阿墨挺直腰板,道,“就算我们串谋杀人,袁姑娘怎会不动声息地被我所杀,女舍本就人多眼杂,我们又是怎样将她弃尸翡翠湖?”

“让我来回答你,”叶清泽的脸埋在阴影里,并看不清表情,他声音悲恸道:“其一:你们不需要认识,你们只需要有一个中间人,比如,在京中经营多年的孟家或其他什么人;其二:前日我陪司业大人、袁将军前往大理寺,袁芷兰的尸体上有淡淡的桂花香,应该是落云斋的桂花酿,袁芷兰从不吃落云斋点心,而宋小姐最爱的就是落云斋的零嘴,这点书院很多人可以证明;其三,女舍看门的婆子已经招了,有人花了些银子,让她那晚亥时开一下门。待众人入睡之后,你们再弃尸翡翠湖。”

众人议论纷纷,有嗟叹袁芷兰命运凄惨的,有咒骂宋、莫歹毒的,有感叹叶先生年轻有为的。谢辙坐在主座上,面色冰冷,一言不发。

“叶先生的故事真是精彩,”阿墨鼓着掌冷笑道:“即使如此,我也有几个故事要说与大家听。袁芷兰之死,我一直在想,凶手的目的是什么。直到我看到让袁芷兰大发脾气的那盏碎了的宫灯。”

照阿墨所说,司业大人命丫鬟将宫灯的残骸取了过来。宫灯的四面上通常都是四副小画,以花鸟和美人等为主。而这个宫灯,却是两幅不常见的小画和两幅奇怪的小字。其中一幅,画的是一座庙宇,庙宇前有一口大钟,有一个人牵着一只羊,往庙宇走去。另有一幅,画的是一颗桃树和李树相依偎,那画画的极其细腻,如果仔细看,李树上根上竟有几条虫。

“司业大人学识渊博,还请大人给大家讲讲这两幅画的典故,权当是给小辈们传道受业解惑也好。”阿墨开口道。

谁也没有注意道,阴影中,叶清泽面色一变。

“若老夫没有看错的话,这两幅画应该画的是羊易牛死和李代桃僵的故事。”谢辙便将两个典故说与众人。

这羊易牛死的典故,出自一位儒家大家的著作: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舆?’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这段话说的是,一位君王坐在大殿上,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王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害怕可怜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要被杀死。”

那个人便问道:“难道就废除了祭钟这一风俗了吗?”

王却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而李代桃僵的典故,出自《乐府诗集》: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树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这首诗大意是:井边有一株桃树,桃树旁边有一株李树,害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虽然没有遭虫害,却也替桃树着急难受,以至于僵死了,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同情互爱,以身相代,而兄弟却把手足之情忘得一干二净。谢辙把这两个故事讲完,众人却是如坠云中,不知典故与案件有何关联。

阿墨道:“司业大人的典故讲完了,我这里正好也有一个故事。”

阿墨讲的故事也是发生在一座书院,书院里有一对极好的朋友,一文一武,都是书院最炙手可热的学生。在那书院的湖中,压着一条巨龙,然龙吟之声却让书院的学生们睡不好觉。一日,那学武的胆大,带着一群人想下水会一会那传说中的恶龙。谁知在湖边巧遇一身蟒袍的新帝。新帝嘉奖了他们的勇气,并承诺谁能取下龙身上的一片血鳞,便可不用参加科举,直接登榜首,文入翰林,武封都尉。十几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郎在皇帝的鼓舞下一同下水,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活着出来并取得龙鳞的,不是块头最大的,也不是速度最快的,更不是什么将军之子武学奇才,而是一位以文章见长的寒门书生。

出身贫寒却年纪轻轻便做了书院博士,又即将成为将军府的乘龙快婿,大家多是听过叶先生的事迹。故事到这里,众人心里已经明了,阿墨故事里的书院是哪座,武生是谁,书生又是谁。

但阿墨的故事并没有结束。那武生有一个做将军的父亲和一个九岁的妹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