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御书房(1 / 1)f无品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宫的日子,过起来真如流水一般。

上元节后的几天,虞凛除了拜佛以外,真的是无事可做。虞清晏偶尔来看他,问他想吃什么,让尚膳局去做。虞凛只想在江南的小巷子里,来一碗藕粉圆子。

虞清晏看他没什么想吃的,第二天又给赐了梅花糕。虞凛吃着也挺香,但江南的厨子,到了宫里,仿佛却做不出江南风味了。

琼枝挺高兴,说贵人这些日子胃口好,用膳都比往日进得多。虞凛不知道怜贵人先前的饭量,但他现在是劳心烦忧身子虚,胃口极差。

虞凛这些天在想季鸿升,再想季鸿升说的齐王不曾被从总谱上划去,齐王一族就不会被诛。

于是每次琼枝做了什么好吃的,往往虞凛自己尝完了,就端一份去御书房。倒还真和季鸿升打了一两回照面儿,可想搭话,那是不可能的。

虞清晏不知道虞凛打的什么主意,他连现在的怜贵人其实是六叔都不知道。只是看着喜欢的妃嫔一天天的往御书房跑,仿佛重銮宫的天色都清朗了许多。

前几日立的春。

太后说皇帝最近脾气好,德申说陛下这些天经常笑。

现在虞清晏不见大臣的时候,虞凛就可以在御书房坐着,看大侄子批奏折。反正皇帝也乐意让他多呆一会。

“唉~”虞清晏抓起一本折子想砸,看见虞凛在,又放了下去。

“皇上怎么了?”虞凛其实想说,皇帝扔奏折自己看多了,当年太宗皇帝就爱用折子扔儿子。

“江南盐运,兵部报上来要加护卫。”虞清晏扶额。南下的水路闹匪,江南的盐商又折腾,一船的官盐他们恨不得给配三船的官兵跟着。可这加的护卫都要钱的,钱又不能跟他们要,要了都加到盐价上,本来就高的价位再涨,江南的老百姓还吃盐不吃?

太宗朝让盐商领牌子,自己运盐贩卖,官府给出兵护卫,从收入里抽成,这是恢复南方经济的一环。如今这帮盐商坐大,在虞清晏看来就是江南一害。

“不能加吗?”

“不能,没钱。”

“那就不加。”

“也不行,闹水匪。”

“哪儿闹水匪?”虞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了。

“珩陵和棠陵当间儿,入江南的一条水路。那儿河道宽,水流平缓,所以走盐运。”虞清晏站起来活动了几下。

“之前不闹啊。”虞凛记得那条水路,近五年都挺太平的。

“还不是,齐王。”皇帝叹气,“他造反,中州能不乱吗?中州一乱,南北交兵的防线也乱,这一带可不就闹水匪了吗?”

虞凛没想到是自己的锅。怀着一点愧疚的心,开始想该拿这水匪怎么办。

“江南不是练了水师吗?地缘相近,出兵也便利。可以调棠陵水军,走怀江支流……”

“你怎么知道之前不闹水匪?又怎么想到江南水师如何调动?”

虞凛……没法解释。怜贵人她根本不该知道这些,什么水路近况、江南兵备,自小长在宫里的妃嫔,怎么会知道这些?

“后宫不得干政。”虞清晏的声音严肃了起来,“你近日呆在御书房的时辰有些多。”

皇帝大概是以为,虞凛知道这些事看他批折子看多了。这让虞凛松了一口气,只是又不能往御书房跑了。

老爹太宗让他来御书房挨骂,他不珍惜啊。

等虞凛走了之后,虞清晏想起来他说的江南水师。加多少护卫都是治标,还是得把水匪给剿了。最合适的就是江南水师,走棠陵附近的怀江支流也确实隐蔽方便。

有点道理,让兵部琢磨琢磨。

刚想着让兵部处理这事,季鸿升就来了。

季鸿升好几次在重銮宫看见怜贵人了。论说后妃往御书房跑,不是不行,看看皇上谁又能拦着?可跑多了也确实不大好,毕竟是议政的地方。就这四五天,季鸿升都碰见怜贵人三次了,连跟着她的大宫女叫什么都知道了。

不过季鸿升也不是刘本固那帮清流,这事睁只眼闭只眼过去得了。今天来,是因为在京兆城找着丁姑娘了。

倒也不难找,丁姑娘正月十一给押到刑部,三天之后给放出来的,身上还有些许银子。京兆城里也没她家亲戚,父亲有旧相识,但她并不曾见过,一个没依靠的姑娘只能先找客栈住下。季鸿升让御前司的人在城内各家客栈,找上元节前后一个人入住的姑娘,很容易就找着了。

只是这丁姑娘没多少银子,也不肯去城北的穷地方找客栈,还要住人字间。住到前天,手上没钱了,掌柜的自然就不让她住了。

两天的时间,也没钱,人还是跑不远的。御前司的人顺着客栈往周边搜,最终在京郊的一农户家找着了。这家的老婆婆看她一个孤女可怜,让她帮着编草篮子,收留了两日。

“皇上,丁氏如今被臣安置在城东朗月楼,现下由御前司的人看着。”从丁勉的说法来看,他背后必然有人,而且这人说不准就会对他或者他女儿下手。

“你见过这丁氏了?”虞清晏看过了丁勉等人的供词,深觉刑部和大理寺养了一帮废物。季鸿升用一个小女儿就诈出来的内情,二司六审边儿都没摸着。

“微臣来之前见了她一面,问她可知父亲撺掇齐王谋反。可她仿佛全然不知道,只说父亲老实本分,做不出这种事情。但是丁勉跟着齐王去了中州之后,又时常回京兆,这她是知道的。丁氏说,丁勉在五城兵马司有几个好友,时常约他相聚。但问是哪些人的时候,这姑娘又说不知道。”季鸿升想着之前在东城卫见过的那位范哥,恐怕丁勉是没有交情深到要特意赶回京兆相聚的老友的。

所以大理寺和刑部,连齐王麾下有个参将三不五时来一趟京兆都没细查。

“先前大理寺送上来的口供,丁勉说的是齐王给他的密令,让他来京兆打探军备防守的情况。按照你的说法,是不可信了?”皇帝问道。

“齐王已死,密令死无对证。”季鸿升想了想,“丁勉究竟是为何上京,还要他本人来说。”

“你是要让丁勉父女见上一面?他见了女儿就能说真话?”皇帝怀疑。

“丁勉对女儿甚是娇宠。父女相见,他不见得能把真话全吐出来,但见不着姑娘,他怕是一个字都不会多说。”季鸿升抬眼看着皇帝,“二司六审已经熬过去了,齐王谋逆结案在即,他咬死了不说,至多是个背主弃义。纵使皇上以这份口供下令重查,他还是可以反口,说臣审讯之时言辞要挟。可丁勉若是说了真话,不论主谋何人,谋逆之罪必然有他一份。如果不是担心姑娘的安危,这么大的罪名他决计不会认下。”

皇帝点头,示意季鸿升继续。

“让丁勉和女儿见一面,然后由朝廷出面保护丁氏。女儿的安危在陛下的手上,丁勉就只能对陛下说真话了。”

“好,这事你去办。”虞清晏想了想,“还有,江南盐运的水匪,得想法子给剿了,加多少护卫也终究不治本。朕看江南水师可以用,你让兵部拿个方案出来。”

“皇上,剿匪实则也不能治本。”季鸿升拱手,“下江南一路的水匪,是去年起开始闹事的。齐王谋逆,这一带的防线乱了,他们才有可乘之机;此外中原十多年来经济不兴,素有流民,其中不少人就去做了水匪。若要治标,需得重整南北交兵防线,而后减免中原税负,恢复经济,徐徐图之。”

“朕又何尝不知这水匪来自流民。”虞清晏还记得小时候入江南,被拦在外头的流民,“先剿匪、重整防线,中原不是一天两天乱的,自然也不能一天两天齐整。边川刚刚归附,还要靠着江南盐运来充盈国库,才能安置流民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