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5章 弄璋之喜(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林海家离古田小学并不太远。

早上出门后,他先是沿着操场山南麓向东走上一段距离,然后翻过尖山岭,再继续向东北方向走上五六里地便到了学校。

学校位于古田大队第五生产队一个山隘口位置,是大队以前用来办公和组织社员集会的地方。

学校内,居中横排六间教室,为古式木制结构。

房屋四周漆黑的承力木柱有成年人一抱之粗,高高的屋顶配有粗大的横梁和精致的檩条,屋面覆以青瓦,显得颇有气势,只是房屋年代有些久远了——听说是以前一户富足人家遗留下来的房子。

教室左右两侧,按地势高低,散乱的分布着几间低矮的茅草房。

茅草房由大队集资修建,土夯墙体样式、小麦桔杆屋顶。其中左侧为教师办公用房,右侧分别为教师宿舍、仓库和食堂。

教室正前方为一片简单修整过的土坪操场,背后则是简易茅房。

与往常一样,袁林海快步迈过土坪操场,在办公室外水池边捧起水掬了一把脸。稍感清凉之后,抹去脸上的水渍,掏出钥匙准备打开办公室的房门。

“袁老师来啦?今天还是这么早啊?”

袁林海转过头,发现五十岁出头的校长杨怀江,胳膊下夹着一撂试卷,正笑呵呵的跟他打招呼。

“杨校长好!吃过早饭没有?”

袁林海一边应和着,一边拧开了办公室的房门。

“吃过了吃过了。倒是你,每天都这么早!如果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跟我说说,家里的事情还是要安排好的嘛!”杨校长有些感慨的说道。

“嗯,我会的,谢谢杨校长照顾!如果没有别的事情,那我先忙去了?”

“你这家伙,难道没有事,我就不能跟你聊几句啦?”杨校长几步凑了过来,用力拍打了一下袁林海的肩膀。

“这个……,两个年级的语文作业还没有批改完……”袁林海有些尴尬的搓了搓手掌。

“哈哈,那你忙,我也得赶紧把这些试卷整理一下,今天开课时要给小家伙们讲一讲!”杨校长把夹在胳膊下的一摞试卷拿在手里晃了晃,朝着另一间办公室走去。

……

早上七点半一过,学校便渐渐开始热闹了起来。

除了校长杨怀江和两个公办教师本就住在学校以外,其他住在自己家里的民办教书匠们,已经陆陆续续赶到了学校。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们的身影,一个个提着麻布口袋、塑料编织袋或粗布包,条件好一点的则背着帆布书包,纷纷向着各自的教室跑去。

教室里则是一片乱哄哄的场景,先到的学生们趁着老师还没有到场,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吵吵嚷嚷的说着永远也说不完的童年话题。

学校每周共计六天课,周日放假。开课日,上午八点正式上课,中午十二点放学;下午则是两点上课,五点半放学。

第一节课,袁林海在开始正式开讲之前,先是拿了一打牛皮纸教学生包书本——这群淘气的孩子还没有上几天的课,书本就已经破烂不堪了。然后再要求学生们在书本上写下各自的名字——这个也非常有必要,要不然过两天准会有学生因为书本混淆而争吵打架。

最后他才静下心来专注的为学生讲课。

连续讲完三节课。

在第三节课下课、第四节课还没开始之前,他回到办公室补了一盒粉笔,顺带喝了一口凉水。正当袁林海放下水盅,又要前往课堂的时候,一道匆匆忙忙的身影跨进了办公室。

“四嫂?她怎么来了?”袁林海心里觉得奇怪。

“林海,淑芳生了,你快回去看看!”还没等袁林海说话,来人便急切的说道。

“什么?”

袁林海闻言大吃一惊,大脑一时之间有些空白,手中的粉笔盒“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撒了一地的粉笔……

在他的潜意识里,孩子按时出生才是最安全可靠的,提前出生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淑芳生了,还是一个带把的!”来人双手撑在膝盖上,低头喘了几口气继续说道。

“哦……”袁林海木然的回了一声,紧接着又自顾自的嗫嚅:“不是还有七八天么,怎么就生了?怎么就生了呢?”

来人见袁林海兀自呆愣在那里自言自语,不禁提高了嗓门:“林海,赶紧找杨校长请假去呀!”

“哦,对,得请假!”袁林海直到此时才回过心神,立即问道:“四嫂,淑芳和孩子都怎么样了?”

“具体情况还不知道咧,我走的时候三嫂去请村里的王医生了,估摸着现在应该到家了吧!”

“啊?”

袁林海一颗悬着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

四嫂说具体情况不知道,那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情况?要请医生,那淑芳和孩子岂不是会有危险?

“啊什么啊呀,林海,你倒是赶紧点呐!”来人见袁林海仍然站着不动,又催促道。

“好,四嫂,你就在这里等着我,我去去就来!”袁林海慌慌张张的走出了办公室。

……

接近正午十分,袁林海终于走进了家门。

从学校回来的路上,听四嫂讲完事情的前后始末,他便甩开脚步,差不多是一路小跑着往家里赶,转眼间就将报信的四嫂远远丟在了身后。

袁林海家坐北朝南,北靠操场山,南望李袁坝的坝原。

庭院前,一片苍翠的竹林盘根错节,常年郁郁葱葱。

院子里面,则是由三户人家合围出一个“U”字型的小型院落。居左四间房屋属于邻居袁阳春一家,上方一排以及居右第一间则是袁寿福家的房子,袁林海家处在居右下首位置。

走过竹林,刚跨进院落,袁林海就发现自家堂屋里已经挤满了不少人。

大哥袁林绍和三哥袁林州,正坐在堂屋门口抽着叶子烟,神情看不出是好是坏。

见袁林海回来,大哥袁林绍将含在嘴里的烟杆重新拿在手里,顺手在凳子边沿磕了磕烟灰,说道:“老七,快进屋看看!”

三哥袁林州丢下烟屁股,站起身用鞋底踩灭烟头,也说道:“老七,我和大哥进屋不太方便,你先进去看看再说!”

“嗯!”袁林海左右望了望大哥和三哥欲言又止,径直向堂屋内走去。

“老七,林海,回来就好!”堂屋里,五嫂及一帮邻居婆姨,看见袁林海就都站了起来。

“寿福家的”也在,就是耳朵听不太清楚别人在说什么,只能坐在凳子上跟着大家一起发愁。

袁林海特别感激的看了“寿福家的”一眼,点了点头:“大家继续坐会,我先看看淑芳和孩子……”

卧房内,一盏煤油灯和透过屋顶天窗的太阳光线,将房间照得还算敞亮。

大队唯一的赤脚大夫王可成,正端坐在床前为李淑芳号着脉象。大嫂手里拎着一条热毛巾,为李淑芳轻轻擦拭着脸颊。三嫂在旁边提着一只热水壶,不时的调整着脸盆里的水温。反倒是躺在床上,被蚊帐半遮住脸的李淑芳让人看不真切。

袁林海怔怔的站在卧房门口,心里七上八下。

静等王可成号完手脉,袁林海才上前寒暄道:“可成,辛苦了!”

“噢,林海回来啦,我跟你大致说叨说叨。你家淑芳和孩子,虽然先前有些凶险,但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大碍,不过接下来还是得注意以下几点……”

“呼……!”

还没等王可成把话说完,袁林海便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心里一直紧崩着的那根弦总算是松驰了下来。

他是真的担心啊。

第一个孩子已经夭折了,如果第二个孩子再有什么闪失,袁林海根本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

在之前回家的路上,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他责备自己为什么不提前几天向学校请假,而是把妻子一个人丢在家里。也责备自己为什么还要那么粗心大意,以至于妻子临产前还要出事……

“林海!”

蚊帐内,躺在床上的李淑芳侧过头,看见袁林海站在屋子里,轻轻的唤了一声,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她倒腾着想要坐起身,可胳膊刚一挪动,便被大嫂摁住了:“淑芳,刚才王医生可是说过了,这两天你都不能乱动呦!”

“谢谢可成!谢谢大嫂!谢谢三嫂!”此时的袁林海激动得语无伦次……

十日之后,母子平安!

妻子李淑芳的身体大致恢复得七七八八,身上的伤痕也已经结痂。虽然奶水仍显不足,但总比生第一个孩子时一点奶水都没有的境况好多了,而且这次家里有袁林海提前储备的鸡蛋和白糖。

至于孩子出生时,曾经给予过自家帮助的人,袁林海接下来一一作了答谢——他特地给“寿福家的”封了一个“大红包”,崭新的红纸包里叠放了九块六毛钱。

孩子的名字,袁林海已经想好:袁初冬。

初冬,是为了纪念那个令人难以忘记的冬日。

还有小名,既然排行老二,那就叫二狗子吧,听说农村的孩子小名越“贱”命越大,等到孩子再大些时,小名换作小冬就挺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