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
自一九八四年起,袁林海家的日头终于有所改善。
有了去年那笔榆树苗款项,袁林海基本上可以把以前所欠的债务全部还清。同时在去年年底,他家猪圈里的两头猪经过一年半的饲养,已经顺利出栏了变卖成了真金白银。
小初冬的班主任张子林老师,就曾经掰着指头仔细盘算过袁林海一家全年的收入——榆树苗、两头猪、鸡鹅兔、出河打鱼等,一千几百元了。
这让张子林在羡慕之余,也甚感欣慰。
而正当袁林海和李淑芳为了生活不停忙碌的时候,在学校,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小初冬已经进入二年级下学期了。
近两年半的学校时光悠悠而过。
我们的小初冬依然童心未泯。
学习?
从来不是小初冬的第一要务。
现如今好玩的同伴,已经远远不止当初一起入学的坝上小伙伴了,小初冬怎么能不尽情嬉戏玩耍呢?
除去阿伟、道军、明雨、李建军、李建民等知根知底的“老伙计”,单是班上的同学例如张三清,小初冬就觉得很有“嚼头”。
那家伙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年龄与自己相差无几,却是班上的“学霸”,每次考试的成绩居然能够跟小姐姐袁华梅不相上下?
小初冬感到非常惊奇!
一定有窍门,要不然怎能每次都考出好成绩?
哎,要是自己能够有张三清一样的学习成绩就好了,既可以尽情玩耍,又不用担心吃爸爸的“暴栗”,那样的日子将会是多么的快乐惬意啊。
小初冬打算找张三清摸摸底细。
“嗨,三清,咋两聊聊?”小初冬双手叉腰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
“好啊,聊完我可以跟着你一起玩么?”张三清一脸兴奋的回答道。
在张三清眼里,袁初冬是个孩子王,班上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喜欢跟他玩。
小初冬围着张三清左瞧瞧右瞅瞅,“勉强”点了点头:“嗯,玩当然可以,不过你得老实回答我一个问题。平时除了听课,你都怎么学习的呀?”
“呃……”张三清没想到袁初冬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不想说啊?不想说就算啦……”
“不是的,我平常除了听课,回家还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
“就这么简单?”
“骗你是小狗!”
“哦……”小初冬忽然感到有些沮丧,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开玩笑,认真做家庭作业?多无聊!多没劲!”小初冬转身就走。
“喂,袁初冬,你说话要算数!”张三清追在小初冬屁股后面直嚷嚷。
于是乎,小初冬与张三清一来二往,渐渐粘熟了起来,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小初冬还跟张三清取了个亲切的昵称“三三”,区别在于“三三”同学学习成绩好,小初冬一如既往的贪玩学习成绩平平。
……
小初冬不仅喜欢跟同班同学玩,比他大的高年级同学他也不排斥,照玩不误。
最合小初冬“胃口”的是高年级的袁俊文、李正良、李建等同在坝上的人,这些人虽然年龄比他大上两三岁,但小初冬没觉得自己跟他们有什么不同。
况且袁俊文还是他家屋后邻居袁学军伯伯的大儿子,熟得不能再熟了。
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班主任张子林告诉小初冬,口渴了就去他办公室倒开水。
小初冬嘴上答应得快,可从来没见他行动过。
开水喝着多难受啊,烫!
他偏偏喜欢下课的时候,跟着袁俊文、袁正良、李建等人,偷偷去学校旁边的古井汲水喝。
一群“小人”手里各自拿着一个拳头大小的玻璃瓶,瓶口系一根细线,然后身体趴在井沿上,一手撑着井壁,一手提着细线头,将玻璃瓶放进古井汲水。
小初冬有模学样,玻璃瓶在古井里汲满水后,他拎着细线提出玻璃瓶,往瓶子里加入几颗从家里偷偷带出来的糖精……
噢!原来清冽的井水,喝起来竟是如此的美妙甘甜!
可惜,后来古井汲水的事情被老师发现,如此危险的事情,老师们自然要坚决制止……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与黑三、阿伟和阿勇在一起的时候。
在小初冬和阿伟入学的第二年,黑三和阿勇终于背着书包走进了学堂。
于是四个捣蛋鬼又可以终日粘在一起了。
上下学的路上,四人肩头松松垮垮的挂着小书包,手中捏着一截树枝,一路敲敲打打,踢踢踏踏……用树枝戳树上的鸟窝、赶路边的鸭子、撵田野上的土狗,“擦擦擦,唰唰唰,汪汪汪……”
或者是在路上比赛跑步?扔石子?玩“分田地”?等等,总之是不能空闲的。
课间休息也“形影不离”。
下课铃声一响,小初冬和阿伟迅速跑出课堂,眼睛不约而同地望向黑三和阿勇的教室门口。
如果黑三和阿勇还没有下课,两人就会“义愤填膺”地埋怨——那个官修江老师,又拖堂,真不是个玩意啊!
反之也是如此。
在黑三和阿勇的认知里,袁初冬和阿伟班上的张子林老师,最爱拖堂了,一拖就没完没了,真是讨厌!
千万不要以为四人课间呆在一起,是为了讨论学习什么的,没那回事。
玩都玩不够,谁还讨论书本上的东西,傻啊?
有那时间,他们可以在小山坡上嬉戏打滚,可以跑到教室背后躲起来啃红薯、磕米花,也可以蹲在路边抠泥巴、捏小人。
最不济实在无聊,呆在树荫下用手指甲抠鼻屎也成,就是不愿意在教室里呆着……
捣蛋鬼们很“团结”。
四人中无论是谁,只要受了学校哪位同学的“欺负”,他们必定是要去“理论”一番的。
理论不过便会“动粗”——小腿一蹬,细胳膊一卷,四个人“一拥而上”,管他打不打得过,气势上不能输嘛。
因为这事,几人没少被老师体罚。
可体罚就体罚呗,下次遇见同样的情况,仍然“死不悔改”。
捣蛋鬼们很“冒险”。
黑三的弟弟黑四,已经五六岁了。
有一天,四人带着黑四在家门外的竹林里捡笋壳——去掉笋壳外面的绒毛,笋壳可以做成各式好玩的玩具。
可是捡着捡着,竹疙瘩下面忽然钻出一条半米长的青色小蛇。
几个小伙伴看见小蛇,下意识的往后退。
黑四却无知者无畏,呆在原地只顾捡笋壳。
小蛇也是奇怪,遇见人不逃跑,在黑四附近慢慢转悠。
黑三突然玩性大发。
“黑四,抓黄鳝。”黑三伸出手指,对着黑四比划抓黄鳝的动作。
黑四虽小,黄鳝他还是知道的,家里二哥“黑二”就经常带着他到田里抓黄鳝。
“不像黄鳝呀,二哥抓的黄鳝不是这样的。”黑二憨憨萌萌的回答道。
小初冬和阿伟、阿勇的兴致也被逗弄起来了,他们还没有抓过蛇呢。
“黑四,黄鳝……”
黑四龇牙一笑,既然几个小哥哥都说是黄鳝,那肯定是没错了。
他弯下小腰,伸出两根手指头,学着二哥捉黄鳝的姿势,一下掐住了小蛇的七寸脖子。
“耶,黑四厉害!”臭小子们齐声欢呼,一起上前帮着黑四逮蛇。
不出半小时,小蛇被几人玩得气息奄奄……
正玩得起劲,耳边传来一声大喝:“小兔崽子,还不撒手?”
抬眼一看,黑三、黑四的爸爸袁阳春挑着一担猪粪从茅厕里出来。
“啊呀……”
四个臭小子撒腿便跑,毫无气节地把黑四丢在了原地——算了吧,阳春伯伯的暴躁脾气,谁不知道?
捣蛋鬼们很“操蛋”。
南瓜,是坝上人不可多得的杂粮。
煮饭的时候,在米里掺一些南瓜,可以跟米饭一起当主食。
没有菜的时候,嫩南瓜切成丝、老南瓜切成块,或炒或烧,都能成为餐桌上一道充满乡土气息的菜肴。
这一次,四个“坏小子”带着黑四在山坡上扒野地瓜。
野地瓜与酸枣差不多大小,外皮暗红。
将野地瓜从土里扒拉出来后,清去上面的泥土,直接丢进嘴里就可以吃,又香又甜。
几人正扒得兴致勃勃,黑四突然说要拉粑粑。
黑三烦死了,家里大人忙,平日里黑四拉粑粑都是他负责“收摊”,现在正在挖地瓜的劲头上,黑四突然闹这一出。
“那边去,那边去呀……”黑三不耐烦的随手给弟弟黑四指了一个方向,其他三人也都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
“三哥,那里草深我怕,草叶还刺屁股。”黑四弱弱的回道。
“哼,拉个屎还挑三捡四……”黑三准备给黑四换个地方。
“有了!”阿勇突发奇想。
“黑四,你过来。”阿勇招呼黑四过来,小初冬、黑三和阿伟也跟着围了上来。
“嘿嘿,看见山坡上那个大南瓜了没?在南瓜上挖个洞,黑四把屎拉在南瓜里面,再把南瓜复原……”阿勇向伙伴们讲述自己的奇思妙想。
“哇,好主意!”坏小子们居然齐声赞同。
几人迅速动手“雕琢”南瓜。
三天后的中午,袁阳春在山坡上摘南瓜时,突然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
晚上,几个“坏小子”的小屁屁,均被家长打开了花……
也有极少安静的时候。
那就是当爸爸袁林海不久前买回家的无线电收音机里,传出“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时,小初冬和几个小伙伴才会围坐在收音机旁,专心致志地听故事。
听完故事,一帮捣蛋小子又吆喝着出门玩耍去了……
哎,我们的小初冬和他的小伙伴们,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长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