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5章 家有小姑(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着许多的感情。

而在这些感情之中,亲情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虽然有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亲情会显得冷漠,显得残酷无情,显得磕磕绊绊和不屑一顾。

但更多的时候,这份来自家族的传承,使我们依然相信那份血浓于水的感情,依然相信那份来自血脉的力量。

因而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亲情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人性的温度……

现在,开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袁初冬在心里琢磨着:最近得抽时间去一趟小姑家,不然小姑可能不高兴,自己回家也没法向父亲交差。

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

这天中午,袁初冬出了宿舍,正走在前往教室的路上。

“初冬,初冬……”

在前方教室外的林荫小道上,堂姐袁群英朝着他远远招手。

“噢,姐……”袁初冬加快脚步。

堂姐袁群英,是三伯袁林州的二闺女,目前正在阳高高科班复读补习。

进入高中校以来,袁初冬这是第二次看见群英姐。

第一次看见她还是一周以前。

当时袁初冬赤着双脚,与朱勇胜一起去操场打篮球,也是在路上正好碰到了堂姐袁群英。

不过群英姐那会好像忙着有事,告诉袁初冬抽时间与她一起去小姑家,以及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她之后,就匆匆离开了。

对于这位三伯家的群英姐,袁初冬的感观非常好。

群英姐有两个妹妹。

一个叫翠英,比袁初冬大一岁。

一个叫小四,比袁初冬小一岁。

袁初冬每次去找两人玩时,群英姐只要不忙,总会在一旁陪着看热闹,有时还掺合进来,脸上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非常有耐心、有亲和力。

而且群英姐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

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只在去年高考时遇到挫折,没能如愿考上大学。

袁初冬还知道,堂姐袁群英高中阶段没有住校,一直都寄住在小姑袁小蓉家。

刚考上高中时,父亲袁林海和母亲李淑芳就曾经征求过袁初冬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和群英姐一样在小姑家住宿。

客观的说,小姑家的条件,的确要比学校好上了太多。

但如果真让袁初冬吃住都在小姑家,他还是会感到一种别扭和不自在——这并不代表袁初冬觉得小姑不好,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小姑袁小蓉在他的心目中其实是非常可亲而可爱的。

这只不过是性格使然罢了,也说明随着袁初冬的成长,他那颗少年的自尊心,比一般孩子要强上一些。

袁初冬没有作过多的考虑,毅然选择了住校。

在他看来,高中阶段住在学校,能够更好的跟上学校的节奏,也更有利于与同学们进行学习和交流。

“初冬,入校都三个星期了,习惯了没有?”

堂姐袁群英走到袁初冬近旁,伸手替他拍去身上的尘土——这家伙平常不拘小节,刚换的衣服不小心又弄脏啦。

“嗯,都习惯了……”袁初冬抬手挠了挠后脑勺。

“嘻嘻,我们的小初冬长大啦,比二姐都高出这么多了……”

堂姐袁群英浅笑嫣然,站在袁初冬身前,抬起手比划了一下两人的高差。

袁初冬随即也笑了,问道:“二姐,你找我有事?”

“那可不是,你都来学校这么久了,也不去小姑家一趟。小姑时不时念叨着你,都快要生气了呢。我也是没办法,小姑让我今天务必、一定要把你带过去吃晚饭……”

堂姐袁群英一口气说完,伸手刮了刮袁初冬的鼻子。

袁初冬揉了揉被刮的鼻子,哭笑不得:“呃,那就晚上过去……”

“好,下午放学,我在校门口等你,可别让我等太久哦……”

堂姐袁群英临走时,又顺手捏了捏袁初冬的脸颊,然后嘻嘻哈哈的回补习班的教室去了。

“亲爱的二姐啊,你能不能别再把我当小孩子看噢……”袁初冬小声嘀咕,可惜堂姐袁群英根本听不见。

……

下午一下课,袁初冬快速把课本和学习用具等塞进课桌抽屉,一溜烟跑出了教室。

到了学校门口,堂姐袁群英也刚好到达。

“嗯,还不错,不像小时候那般调皮捣蛋……,还挺准时!”

堂姐的一句表扬,让袁初冬甚感汗颜,连忙说道:“亲姐啊,咱别提小时候的事情行不?嘿嘿……”

堂姐袁群英会心一笑,带着袁初冬走出校门。

夕阳下,远处的天空上飘荡着一片火烧似的云彩,在九月下旬实属罕见。

而学校通往阳高街区的公路上,三轮车、运煤车、手扶式拖拉机等各式车辆不时经过,在公路上扬起大片尘土。

偶尔有附近的村民挎着一两篮水果,游走在公路两旁,或蹲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等待买主光临,口里不断吆喝着:“水果啊,新鲜水果,天黑前甩卖……”

沿着公路一直往东走,再穿过阳高街区……

不多时,姐弟俩来到一座厂区门口。

门口两扇大铁门半开着,铁门上漆有“阳高区农机具厂”几个朱红大字。

“到了……”

大门口并没有值班保安,堂姐袁群英带着袁初冬向里走。

里面是一片院坝,一台台打谷机被平放在院坝的地面上,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焊接、切割和组装,不时传来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再往前是车间,车间内堆放着各类型号的钢材,还有几台大型机械,一群工人正在分头进行保养。

以目前的农村发展态势看,随着水稻的大量种植,农机具厂正是生意兴旺的时候。

过了车间,不远处是家属区。

“小姑,初冬来啦……”

刚上家属区一栋楼的二楼,堂姐袁群英就喊开了。

小姑袁小蓉闻言,笑呵呵的从厨房跑出来,腰上还裹着围裙,嘴里嚷嚷道:“哎呀,初冬来啦,来,快过来让小姑看看……”

“小姑好……”袁初冬有些腼腆,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来小姑家。

“哦呀,我们的初冬又长高啦,快进屋吃点东西……,群英你带着初冬去客厅吃点苹果,四叔也在,我先做饭……”小姑袁小蓉高兴的张罗着。

“四叔,四叔是谁?”袁初冬纳闷,不过也没有问。

“走吧……”

堂姐袁群英笑着挽起袁初冬的胳膊,将他带进客厅。

此时客厅内,一名明显学生装扮,年龄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人从沙发上站起来,看向袁初冬。

“四叔,这就是初冬,我家七叔的儿子……”堂姐袁群英介绍道。

“哦,前几天就听二哥和二嫂说了……”四叔友好地给袁初冬递过来一个鲜红的苹果。

一番交谈,袁初冬才知道四叔杨宁军是姑父杨宁康的四弟,与堂姐袁群英同一时间考上阳高高中。

而今又一同在学校复读补习——堂姐袁群英在文科班,四叔杨宁军在理科班。

三人坐在客厅聊了一阵,厨房里又传来小姑袁小蓉的声音:“开饭喽……,老四你去楼下叫你哥吃饭,他在外面带着雨儿和举儿在溜风……”

说话间,小姑袁小蓉端着满满一盆菜从厨房里出来,盆里菜香四溢。

四叔杨宁军立刻起身下楼去了,堂姐袁群英则帮着小姑把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到餐桌上。

等到饭菜全部上桌,姑父杨宁康抱着一个一岁不到的婴儿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四叔杨宁军和一个六七岁的孩童。

“初冬来啦……”姑父杨宁康热情招呼。

袁初冬连忙起身叫了一声“姑父”,然后抬头笑看着那名六七岁的孩童——表弟杨文雨。

“雨儿,叫初冬哥……”小姑袁小蓉顺手拉过孩童坐在自己身边,指着袁初冬说道。

“初冬哥哥……”孩童低低的叫了一声,脸上显现出几分羞嚇。

亲爱的初冬哥他当然记得,每次回舅舅家时,初冬哥都还抱他呢。

一岁不到的婴儿则是表弟杨文举——小姑和姑父生二胎本想要个女儿的,哪知道又生了个儿子。

只是袁初冬听父亲说,小姑就因为生了这个二胎,受了处分,连工作都丢了,现在在家闲着呢。

而且父亲还说,第二胎的杨文举身体发育不太正常,都快一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说不定会有缺陷,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晚餐很丰盛。

明显看得出来,小姑袁小蓉因为袁初冬的到来,是做了特意准备的。

吃完饭,小姑本想让袁初冬住在家里,第二天跟着小叔子杨宁军和侄女袁群英一起回学校。

但袁初冬今天必须要回学校上晚自习。

小姑袁小蓉看天色还早,便没有坚持,叮嘱袁初冬以后一定要经常来家里吃饭后,便将袁初冬送到了厂门口。

在门口向小姑挥挥手,袁初冬转身向学校走去……

有的时候,亲情真的是难能可贵。

在袁初冬此后的求学生涯中,小姑袁小蓉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份关怀默默流淌在心间,伴随着他一路前行。

即便是以后,无论袁初冬离开多久、走得多远,无论小姑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变迁,每当他再一次回眸时,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小姑身上那份来自血脉相连的脉脉温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