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6章 青青校园(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校两月,袁初冬回了两次家。

两次都是约着同乡的几位同学,先去阳高车站坐车,坐到明星乡,再从明星乡坐到阳新乡。

到了阳新乡,就无车可坐了,只能靠两条腿走回去。

但是有一次到了明星车站,已经赶不到车了,不得已几名同学只好从明星乡开始走路。

二十好几里路,回到家里时日头都下山了,只差没有天黑。

为此,几位同乡同学商量着,以后回家干脆直接从学校走路回,周六下午一放学就走,同时还可以节约两块钱车费。

不过同学们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捷径小路,总不能沿着公路一直走吧?灰尘太大……

回到李袁坝,坝上的一切都让袁初冬感到如此亲切、如此温馨。

操场山、红山顶和包耳朵山还是那样安静地耸立着,亘古不变。

溪水河绕过坝原,日夜不停向东流淌。

坝上人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言一行处处透露着庄稼人的憨厚和质朴。

儿时的玩伴上山干活的干活,出门打工的打工,已经很少能够聚集在一起了,但那份记忆却始终定格在脑海不曾忘却……

在家呆上一晚。

第二天吃过午饭,袁初冬就不得不再一次扛上父亲为他准备的大米,与袁道军等人往学校赶。

如果遇到下雨天,往往是吃过早饭就得出发,要不然很难赶到车。

坐不上车的话,那就得走上四十里泥泞山路了——哪怕是袁初冬、袁道军等人从小在山里长大,也不敢在下雨天轻易尝试。

……

从家里回到学校,一切又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校园生活,平淡而宁静。

但于宁静中,却又处处释放着青春的激情和风采。

这不,要不了几天,学校秋季运动会即将召开。

绝大部分的农村同学,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哪有什么运动会噢。

初次听闻运动会,同学们都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阳高高中九二级一班,在体育委员李俊波和几名班委的共同组织下,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了运动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好几个小组。

这些小组的存在,让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全都参与了进来。

宣传组的同学,负责撰写和组织稿件,用于运动会当天在学校的广播里播放,为运动健儿们加油助威。

后勤保障组的同学,负责提前采购跌打损伤之类的药品,同步做好运动员场上安全、保暖等服务工作。

运动组的同学,在体育委员李俊波的带领下,每天下午都到操场上进行训练,力争为班级拼出一个好成绩……

袁初冬踊跃报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百米短跑,一个是跳高。

两个项目都需要较强的爆发力。

为了赛出最好水平,他在运动会开场前的十来天,几乎每天早上都提前半小时起床,跟着李俊波等人到操场进行晨跑,以增强体能。

听说运动量太大,营养和能量必须跟上,要不然容易伤身,比如贫血、头晕等等。

袁初冬一咬牙,决定每天中午吃荤菜——至于超支的菜钱,等运动会结束后再慢慢节约回来……

盼望着,盼望着,校运动会终于来临了。

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中,袁初冬和班上的运动健儿们列成方队,大步走上操场,迎接学校领导的检阅。

“旌旗猎猎,迎风招展!看吧,迎面走来的是九二级一班运动员方队,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自信走来……”

学习委员汪小月的一篇通讯稿,彻底点燃了班上同学的热情。

后勤保障组的同学跃跃欲试,恨不得亲自上场。

“加油,加油,加油……”

拉拉队员们高呼着口号,不断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

根据年级分组,学校高中一年级四个班将在今天同台竞技,哪个班级更胜一筹,大家拭目以待。

列队完毕,裁判员、远动员代表宣誓,校运动会正式开始。

各个班级捷报频传。

整个上午,袁初冬所在的九二级一班,斩获两项第一、两项第二、三项第三,在高一年级四个班中率先拔得头筹。

四班则以少一个第二名的成绩紧随其后。

午后再战。

百米短跑决赛。

裁判员手里拿着口哨,嘴里发出指令:“各就位,预备……,跑……”

清脆的哨音响起。

袁初冬犹如离弦之箭,第一时间冲出起跑线。

“袁初冬,加油,袁初冬,加油……”同学们的加油声和着呼呼的风声,清晰的灌入耳膜。

袁初冬跨步狂奔。

“呼……”

一百米的时间看似很短,袁初冬却拼尽了全身力气,首先跨过终点,嘴里不停喘着粗气。

“袁初冬,袁初冬……”后勤保障组的同学争先恐后的跑上前来。

“好险,差一点就被旁边跑道上的同学超越了……”袁初冬吐了吐舌头,在后勤保障组同学的陪同下回到了班级看台。

他必须要抓紧时间休息,半小时后他还有一场跳高比赛。

“袁初冬,好样的……”班上同学都对袁初冬伸出了大拇指。

跳高场地。

横杆已经升到了一米七五的高度。

这一跳,由九二级一班的袁初冬和四班的另一名同学一较高下。

四班的同学先跳。

可惜这名同学在身体跃过横杆时,脚后跟将横杆刮到了地面,宣告这位同学挑战一米七五的高度失败——之前的两次起跳,他跟袁初冬一样,都没有跳跃成功。

面对最后一跳,袁初冬原地轻跳,调整了一下腿部状态,然后低头凝神屏气。

“咝……”

深吸了一口气,袁初冬开始助跑。

“腾腾腾……”手臂随着双腿有节奏的摆动,动作坚实有力。

跨步……

起跳……

漂亮!

袁初冬抬头、挺胸、收腿,一个“背跃式”堪堪跨过横杆,头下脚上朝着跳杆后面的垫子落去。

他以前没有参加过任何跳高比赛,这个“背跃式”还是前几天体育老师刚教给他的,用起来感觉还不错,比“跨越式”效果要好。

“成了!”

袁初冬在身体跃过横杆的瞬间,心里已经明白,因为整个过程中他的身体并没有碰到任何障碍物。

“哇……”

跌落在垫子上的袁初冬还没有来得及爬起来,就被激动的同学们从垫子上抬起,然后高高的抛向空中……

最终,袁初冬所在的一班,在学校运动会中,荣膺年级第一。

成绩的取得,极大的增强了班上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的凝聚力空前高涨,同学们的运动热情也与日俱增。

……

运动会结束后。

结合高一实际,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疏导学生情绪,减轻学生压力,一班班主任林若彬和三班班主任王华中一起,向学校提出在高中一年级增设音乐课。

这一提议在校领导层面没有得到通过。

校领导的答复是,学校已经多年没有开设过音乐课,唯一的音乐老师也已退休。

更为重要的是这几年学校升学率相当低,全体教职员工当下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升学率这一关键点上。

不过学校并没有彻底“封杀”音乐课,而是在开设音乐课这一问题上打了一个“擦边球”——校领导明确表示,关于音乐课,除了高三,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由班主任安排学生自教自唱,但每学期原则上不得超过三节课。

好吧,既然学校已经明确表态,班主任林若彬便着手安排此事。

经过一番了解摸排,没过几天,事情有了着落。

班上的学习委员汪小月嗓音清脆甜美,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功底。

对时下的一些流行歌曲,经常有事没事就哼上一首,像一只快乐的小天使,在女同学中“有口皆碑”。

由此,汪小月被指定为班上首节音乐课的“老师”。

但在选择教同学们唱哪首歌曲时,汪小月却犯了难。

班主任林若彬还算开明,强调只要不是反动歌曲,无论唱什么歌,但凡同学们喜欢就没问题。

最后,可爱的汪小月同学决定教大家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女儿国中的插曲“女儿情”。

歌曲名单报到班主任林若彬那里,林老师斟酌半晌,最终同意……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没有背景,没有配音,全是清唱。

汪小月唱一句,同学们跟着和一句。

此时此刻,全班同学是投入的。

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嗓音、懵懂的青春,咏唱着梦幻国度里的爱情。

歌词是如此的优美,曲调是那么的婉转而悠扬,透着一股莫名的缠绵和忧伤,同学们被深深陶醉了……

自古情深深几许,关于爱情更是如此。

对于班上这群情窦初开,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这一堂音乐课,让他们毕生难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