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外变得寒风瑟瑟,清晨起来时校园内的树木上,全都覆盖了一层寒霜的时候,高一上学期结束了。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成效如何,在班上的排名如何,都在期末考试中得到了检验。
袁初冬幸不辱命,考了个全班第二。
第一名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汪小月。
这位班上男同学公认的班花,不仅人长得漂亮,歌也唱得好,学习成绩更是顶呱呱。
两相比较,汪小月文史类学科非常突出。
袁初冬则继续沿袭了自己的风格,除了语文成绩一枝独秀之外,其它学科比较均衡。
但成绩顶尖的两人并没有任何沟通交流的意思。
他们虽在同一个班级,坐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可碍于少男少女那颗多情而敏感的心,除了学校运动会前后两人有过比较正常的交往以外,平常的接触实在是少的可怜。
这基本上是目前班上男女同学之间最为普遍的现象。
自从开校头一天,班主任林若彬宣布同学在校期间不能谈恋爱以来,班上还没有同学敢轻举妄动——他们随时都在用自己的眼睛,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同学的一言一行。
这就导致了一种在今天看来比较难以理解的现象。
不管是在教学与办公区,还是在学校的食堂与操场,抑或是在荷塘路与林荫小道,男女同学迎面走来,一般都不会主动上前打招呼。
能够及时提前避开的,多半会绕道而走。
果真是避无可避,男女同学便快速收回目光,假装低头走路,头也不抬的经过对方身旁。
事后也不敢回头看,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似的,只觉得身后如芒在背,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匆匆“逃离现场”。
也因为这个原因,长此以往,许多同学在高中阶段,只要跟异性同学说话就会紧张,一紧张就会脸红,就会舌头打颤,词不达意。
当然,也有少数“吃螃蟹”的同学,但那毕竟是少数。
……
李袁坝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总要比平常热闹一些。
学生们都放了假,外出打工的人员也相继返回,一年到头忙碌的坝上人开始置办年货。
同时,条件稍好的富足人家会在自家院门前杀年猪。
袁林海也准备杀一头年猪,但打算卖一半,留一半——这已经是这么多年来的头一回了。
因此,这个年比以往任何年份都要过得丰盛一些。
同时,这也见证了坝上人的日子正在一天天慢慢变得好起来——虽然大部分坝上人手中的钞票依然很紧张,但他们总算能时不时的吃上一顿猪肉了……
过完年后的正月初二,袁初冬的八叔袁林儒和小姑袁小蓉带着家人回到了李袁坝。
得知袁初冬已经上了高中,八叔特意给侄子留了通信地址。
八婶在八叔学校所在的厂里上班,待人很和善。
堂弟袁高严比小姑家的表弟杨文雨只大两个月,长得粉嘟嘟的。
说来也奇怪,袁高严和杨文雨这两个小家伙,搁着家里那么多哥哥姐姐不理,偏偏爱找袁初冬玩。
于是整个过年期间,袁初冬屁股后面始终缀着两个“赖皮虫”,缠着他躲猫猫、讲故事,不玩还不行。
好在过了正月初六,因为八婶要上班,八叔便带着全家回省城去了,“赖皮虫”总算由两个变成了一个……
还有就是,相对于以往,袁初冬发现小姑和姑父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了——变得沉溺于打牌。
也许是因为小姑现在没有了工作。
又也许是因为表弟杨文举到现在仍然不会说话,检查过后发现是先天性舌头粗大不能正常说话,所以小姑和姑父心里烦闷。
总之,小姑袁小蓉和姑父杨宁康现在是牌瘾上身。
刚回到坝上的头几天,两人拉着家里人打,“家麻雀”还无所谓,小打小闹,几个哥哥也乐意奉陪。
但后来听说坝上承包工程的“老板”李国安,以及几个在外打工挣了钱的人回来了,两人便成天与李国安等人打牌,通宵达旦,赌注也比较大。
……
过完年回到学校。
春日阳光明媚的时候。
阳高高中一年级一班开展了一场春游踏青活动。
同学们一个个兴高采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没错,激动……
目的地早已经选好——青桥乡。
青桥乡属于阳高区,离学校二十余里。
之所以将春游踏青地点选在青桥乡,是因为青桥乡有个梨花村。
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门后都种梨树,是典型的梨乡,远近闻名……
锅碗瓢盆早已备好,食材也已采购得七七八八,只等上路。
出行队伍分为两队。
一队骑自行车,先行探路——顺便将炊具、物资等带上。
另一队走路,由家在青桥乡的吴利锋同学带队。
“同学们,梨乡见,等你们呦……”骑着自行车的同学率先出发。
鉴于自行车有限,大部分同学还是走路。
可二十余里的路程,根本难不住这些农村孩子。
阳光暖暖的晒在身上,微风吹过面庞带着春天特有的气息,道路两旁的树叶上,不时洒落下颗颗露珠,大自然是如此美好……
走上一个多小时,前方一座大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不远了,梨花村就在前面……”
同学吴利锋带着大家绕过主路,踏上一条林间小道。
林间的光线稍显昏暗。
不大一会,前方突然传来同学的声音:“看,梨花!”
同学们纷纷向前。
果然,几树梨花绽放花蕾,红白两色挂满枝头,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这还是少的,山上的花那才叫多呢。接下来要爬山了……”走在最前面的吴利锋提醒道。
如其所言,越往上走,梨树和梨花越多,山路也越是崎岖。
但山路越崎岖,路面却越显光亮。
一问之下才知道,梨花村的村民住在山里面,这些光亮的山间小路,自然是村民们长年累月走出来的。
“嘻嘻,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嘛……”有同学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作注解。
继续往山上走,梨花渐渐成片出现。
一幢幢茅草房掩映在梨花丛中,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觉。
同学们交头接耳,深感不虚此行。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也许,等到梨花飘落的季节,茅草院里大概也会是诗中所描述的那般情景吧?
山的确很大,也很高。
一行人走走停停,兴致不减地爬到了半山腰。
“噢,到了……”
同学吴利锋第一时间发现了“先头部队”。
“咳咳……,终于等到你们了……”树林间传来先头部队的回应声。
步行的同学仔细一瞧,差点没笑出声来。
十余名“先头部队”成员,全都有气无力的坐在地上休憩呢——前半程骑车走公路理所当然轻松惬意,后半程的山路推车上坡,则累得像猴,实在是辛苦惨了。
一起略作休息,全班同学共同出力,吆喝着向山顶进发。
好几名同学差点就要暴走了:“哎嗨哟,是谁临时买了这么多啤酒的?谁喝谁来搬呗……”
一件件啤酒扛在肩上,沉重不说,爬坡走路还哐当哐当。
袁初冬和几名力气较大的同学扛着啤酒,忍着“怨气”爬上山顶,把肩上的啤酒重重的放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禁呆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视野下方,漫山遍野的梨花连接成一片花的海洋,此起彼伏竞相绽放,一眼望不到边际。
阳光下,春风里,山野间,雪白的、粉红的梨花,就像是大海里涌动着的浪花,闪耀着、跳跃着、舞动着,一簇簇一层层是那么的娇艳轻灵,是那么的千姿百态,让人心旷神怡……
所有的埋怨和疲惫转眼间烟消云散!
山顶是一片空旷地带,有同学带来了风筝。
放飞的风筝迎着和风越飞越高,也牵连起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准备午餐!”
同学们分工协作。
搭灶台、生火堆、打水、淘米、洗菜……忙得不亦乐乎。
炒菜最有乐趣,大家轮番上阵,各显神通。
袁初冬自告奋勇,抡起锅铲炒土豆丝,结果有失水准——出锅的土豆丝,跟水煮的一样,但同学们仍然吃嘛嘛香。
啤酒被一件件的抬了上来,老师们都不在么,怕个屁!
刚开始的时候,袁初冬和班上半数的男同学死活不喝。
奈何一群“酒鬼”百般诱惑。
更有“小妖精”汪小月带着一帮女同学在一旁起哄,实在是让人难以招架——在离开学校、徜徉在花海的情况下,这群男女同学还是能够放得开的。
于是乎不准备喝酒的男同学无一“幸免”,通通张嘴“开戒”。
这是袁初冬生平第一次喝酒,“推杯换盏”之下,不知不觉灌下了好几瓶,弄得脸红心跳。
嗯,啤酒的口感还不错,就是喝起来嘴里有一股烂红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