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0章 艰难选择(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得知儿子袁初冬的高考成绩后,父亲袁林海和母亲李淑芳都很开心。

袁林海上学时因为时运不济,连中考都没能参加。

但他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大学情结,而今大学梦终于被儿子袁初冬实现了,袁林海倍感欣慰。

母亲李淑芳就更不用说了,逢人便讲“我们家的小冬”,不到一天袁初冬考上大学的消息便在坝上家喻户晓。

“又出了一个大学生啊,袁林海两口子有福享喽,啧啧!”

“我看那初冬,还真如李淑芳所说的,是个读书的料!”

“那可不是,我们家二蛋跟小冬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嘛,气死个人咧!”

乡亲们议论纷纷,羡慕不已。

邻居袁哥听到消息,晚上过来串门也深有感慨:“林海啊,你家初冬咋就这么开窍呢,一次就考上大学了。我家孟君可是连续考了好几次哟……”

但这一切好像都与袁初冬无关,现在的他显得非常平静。

对他来说,十年求学,十年寒窗,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必向外人道。

他现在只想尽可能的帮着父母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喂猪、收拾家务,去地里干力所能及的农活等。

这些年,为了供自己上学,父亲袁林海冒着严寒酷暑日晒雨淋,出河打鱼几乎从未间断,额头的皱纹越来越明显。

而母亲李淑芳则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农活和家务活,长年劳作的双手粗糙不堪,鬓角也泛起了丝丝霜华……

而且从身上的衣着来看,父母亲已经多年没有添置过衣物了。

母亲身上那件的确良花格衬衣,起码已经穿了十来年,袖口处破了又缝,缝了又破。

父亲出河打鱼时穿的那条粗布裤子,还是袁初冬记事起就已经存在着,而今连屁股上都缀着补丁。

至于家里的电器,除了自己上小学时就有的一台无线电收音机,再没有任何电器可言。

而反观坝上,已经有十来户人家买了黑白电视机,有两户还盖起了两层楼的“小洋房”……

总而言之,因为自己读书,无可避免地拖了家里的后腿了。

但与儿子想的不一样,袁林海和李淑芳在高兴之余,开始商量着在儿子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要好好的办一场升学宴。

……

一个星期后,袁道军拎着包裹来到了坝上。

他是来向袁初冬辞行的,他已经决定前往广东与父母亲人会合。

然而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极其艰难的。

当高考成绩公布,知道自己总分没有上线的时候,袁道军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前途一片黑暗。

那天,他离开学校后,自己一个人跑到了学校附近的山头上偷偷抹眼泪——他恨命运的不公,也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争气考不上大学。

一个人在山上呆到下午五六点,他才有气无力的去阳高车站赶车,回到小姨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中午和晚上袁道军都没有吃过一口饭,也没有喝过一口水,但他并不感觉饥渴。

亲爱的小姨给他端上一碗面条,他也没有半点胃口。

小姨感觉侄子情绪很不对劲,也不敢问他考得如何,搬了根凳子坐在他面前,才发现侄子袁道军眼圈通红。

“怎么了道军?有啥委屈你跟小姨说说,你可别吓小姨啊……”小姨提心吊胆的安慰道。

袁道军红着眼睛,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直到姨父和表弟、表妹进屋,他才艰难的开口道:“高考没上线,差分。”

“只差分?”没想到小姨和姨父听袁道军说完,忍不住笑出声来。

袁道军愕然——小姨和姨父为什么要笑?嘲笑自己没考上大学?

姨父看了看小姨,拍了拍袁道军的肩膀,说道:“道军,别说是差分,就算是差二三十分,只要你想复读,我们都支持你。”

“对,也就你那成天打牌的父亲,除了打牌还能干啥?他也不想想,孩子一次就考上大学是多难的事?只差分是吧,你父亲不供你复读,我们供……”小姨有些气愤的说道。

袁道军怅然无语。

他在被小姨和姨父深深感动的同时,内心又升起一股自责和惭愧——一直以来,他认为自己居住在小姑家是一种“寄人篱下”,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哎,亲爱的读者朋友,请对我们的道军同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吧,谁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没有过一点所谓的自尊呢……

“道军,别难过了。这是你姐姐小群从广东写回来的信,今天下午刚收到,你先看看,然后什么也别担心,好好吃饭。”姨父拍了拍袁道军的肩膀。

袁道军接过姨父手里的信,仔细阅读起来。

信上,姐姐小群主要给小姨和姑父说了两件事情。

一是根据父亲袁阳春的意见,如果弟弟道军没能考上大学,就让小姨和姑父帮着买票,让道军前往广东。

二是针对弟弟道军前往广东一事,她已经托人向当地一家酒店的老板打过招呼,准备让道军去做侍应生。

看完信,袁道军将信件递还给姨父。

“吃饭吧。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想继续读书,我和你小姨供你!”姨父收起信件,把面条推到袁道军面前……

但是,在小姨家经过几天的思考以后,袁道军毅然决定放弃复读。

原因在于,一方面他并没有把握复读一年就能考上大学,此类例子在当下的农村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小姨家经济也不宽裕,小姨和姑父还要供表弟和表妹上学,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袁道军还认为,既然迟早是要走向社会的,还不如早日去广东闯上一闯,说不定又是一番新天地。

……

在袁初冬家呆了一晚。

第二天,袁道军动身前往广东。

李袁坝的夏天还是那么炎热。

早上点刚过,明晃晃的太阳已经升上了天空。

好几天没有下雨,沉闷的空气中透着一股干焦的味道。

缺少水分的树叶,有气无力地耷拉在树枝上,等待着雨露的滋润。

路面也龟裂出条条裂纹,像一张张拉开的蜘蛛网……

袁初冬陪着袁道军走出家门,沿着操场山下的公路向东而去。

接近火神庙,翻上尖山岭。

袁道军不由自主的驻足回望李袁坝,心中有着浓浓的不舍,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啊,太多的记忆都在这里!

别了,李袁坝,总有一天我会再次回到你的怀抱……

再往前走,古田小学近在眼前。

小学的出现,又勾起了两人共同的回忆。

袁初冬和袁道军边走边聊,聊儿时的臭事,聊初中的早出晚归,聊高中时的奋斗和彷徨。

不知不觉间丰产乡到了,从这里袁道军可以坐车前往县城。

“道军,一路保重!”

“初冬,你也保重!”

在即将上车的那一刻,袁初冬和袁道军这两位发小和同窗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坝上的另一名高中生袁正良也没有考上大学。

心情抑郁之下,袁正良拿到高考分数后,躲在亲戚家不肯回来。

父亲袁建国气急败坏,几番权衡后还是决定让儿子袁正良再复读一年——毕竟一个农村孩子读到高中毕业太不容易了,小学升初中,初中再升高中,哪一次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往前闯?

袁正良的母亲则是对儿子疼爱有加,亲自去亲戚家把儿子接了回来,并且在知道袁初冬考上大学以后,希望袁初冬能够每天过去给儿子传授考大学的“真经”。

这让袁初冬哭笑不得,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袁正良聊天。

哪知道袁正良屁事没有,见了袁初冬哈哈大笑。

一问缘由,袁正良才偷偷告诉他,之所以“抑郁”,是因为担心父亲不让复读……

“呃……,这也成?”袁初冬感同身受。

他自问,如果自己考不上大学,父亲袁林海又不让继续复读,他会不会也是满腔郁闷?

两天后,袁初冬收到了叔袁林儒的回信。

初冬:

首先祝贺你成功考上了大学,我为你感到骄傲!

从你考取的分数来看,专科肯定没有多大问题的,离本科也只差一分。

但我的意见是如果你有信心,最好能够再复读一年,争取考上本科。而且我也相信,再经过一年的努力,你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之所以让你放弃专科再考本科,是希望你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前程。

以我们单位为例,本科毕业生和大专毕业生,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等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会有切身体验。

当然,我的意见仅供你参考。

同时,希望你也将我的意见告知你父亲和小姑,一起商量决定……

袁初冬看完叔的来信,整个人几乎傻了。

“这是什么情况?”袁初冬半晌才回过神来。

“怎么,叔来信说什么了?”正在补渔网的袁林海放下网线。

袁初冬把信递给父亲。

父亲袁林海看完信后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以当时的情况,农村孩子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从此脱离了农民身份,一下子从一个“泥腿子”摇身变成了吃铁饭碗的“公家”人,此时如果有谁考上了不去,除非是脑子有病。

然而父亲袁林海在经过一阵思考过后,缓缓说道:“我觉得你叔说的有一定道理,他毕竟在省城,又是大学毕业,比我们眼界宽,也比我们看得远。”

袁初冬沉默着没有说话。

如果再复读一年,按最顺利、最理想的结果来计算,参加工作的时间最少得往后推迟两年,可家里的经济条件……

袁林海看了儿子袁初冬一眼,转身去里屋换衣服。

换好衣服,袁林海对仍然站立在原地的儿子袁初冬说道:“走,去小姑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