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在阳高高中时如出一辙。
开年后,高三年级便进入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紧张氛围之中。
而等到进入三四月份,同学们提前上完高三的教学课程后,立即就转入了高考冲刺状态,各类练习题随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这其中除了黄冈密卷,各任课老师还自出考题,对同学们进行各类专项测试和综合测试,让人目不暇接疲于应付。
文山题海的日子终是难熬……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袁初冬便明显瘦了一圈,脸色更显苍白。
晚上睡觉也睡不踏实,有些失眠多梦,偏偏白天一见到各类练习题又感到很兴奋。
袁初冬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甲亢,但如果得了甲亢会有脖子粗大等表征,目前情况明显没有。
他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早上准时起床跑步,中午准时午休,下午吃过晚饭后去操场遛达一圈等,但超负荷的强化训练实在是耗费脑筋……
四月中旬,小姑袁小蓉到县城办事,顺路到学校看望袁初冬,见到他那副消瘦的模样心疼不已,连忙去医院买了几盒补品。
那是一种当下比较流行的补脑补血口服液,班上不少家在县城城关的同学基本上都在服用。
但袁初冬在喝过几天后没啥感觉,便将之束之高阁。
他依然按照阳高高中时“相杰妈妈”传授的方法,每天早上喝一次开水冲鸡蛋……
五月份的一个周末,大舅家的小芳姐来学校找袁初冬“串门”。
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厌倦了紧张的学习,想要放松一下。
一同来的还有一位名叫倪江萍的女同学,一头披肩长发,高挑匀称的身材,精致的脸庞,给人印象较为深刻……
三人一起在学校的操场聊了大半个下午,言谈也颇为投机。
但走的时候,小芳姐问他:“初冬,好姐妹倪江萍对你很有好感耶,要不要发展一下?”
袁初冬微微一笑。
现在的学习任务那么紧张,哪里有心思去想别的啊,再说了他穷小子一个,对倪江萍也只是一面之交,远远谈不上有何男女方面的感情……
之后,学校连续三周进行了三次摸底考试。
这是在高考冲刺后期,老师们对参考同学进行的“精准把脉”。
考试题目的难度和类型完全模拟高考试卷,几乎集合了全校所有老师的智慧和经验。
袁初冬三次考试的成绩均不错,根据老师们的判断,考上本科完全没有问题,上重点名校的几率也非常大。
但他并没有半点骄傲自满的意思。
他在摸底考试中进一步发现了自身的不足,特别是针对一些单科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着手查漏补缺,以使自己的学习能够更进一步。
摸底考后,离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进入冲刺后的缓冲期。
这阶段主要是加强对各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力求掌握得更加熟悉、更加系统,因此练习和测试稍有减少。
这期间,同学们也完成了高考志愿的填报。
袁初冬轻车熟路,仔细浏览了一遍班主任罗老师发下来的高校清单后,迅速做出了选择。
其中,在第一档志愿里,他毫不犹豫的全部选择了重点名校——根据补习一年来的学习表现,他有着这样的自信。
正当他拿起铅笔,准备在读卡纸上涂上自己所选的学校时,坐在前面的肖玉转过头来。
“袁初冬,一起考同一所大学怎么样?”
“噢,好啊。什么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肖玉浅浅一笑,露出脸上两个小酒窝。
“北京师范大学?”
“怎么,不行?”肖玉掩嘴偷笑。
袁初冬一愣,随即明白了,肖玉是班长,与班主任罗老师接触比较多,大概是受罗老师的影响,她打算考取罗老师的母校呢。
“呵呵,有啥不可,报了。”
袁初冬爽朗一笑,开玩笑,北师大也是知名院校,而且还位于首善之都……
“嗨,肖玉、袁初冬,你们俩还没填好?”两人一言一语间,陈艾彬笑嘻嘻的走了过来。
袁初冬摸了摸鼻子:“正准备填呢,你填好了?”
“我填好了,你都准备填哪些学校?”陈艾彬走到袁初冬桌旁,顺手拿起他面前的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有袁初冬之前挑选出来的学校。
“噢,这几所大学不错,实打实的好学校,有眼光!”陈艾彬伸出了大拇指。
“嘿嘿,试试罢了……”袁初冬放下铅笑,习惯性的挠了挠后脑勺。
陈艾彬继续往下看,看完后有些遗憾的说道:“郑州有所学校感觉还可以,我已经填了,要不你也填上?说不定到时咋俩可以一起上大学哦。”
“哪所学校?”袁初冬心有所动,能与陈艾彬一起上大学也不错,这家伙现在跟自己是越来越投缘了。
“这个……”
“哦?”袁初冬凑着头,往陈艾彬在报考清单上所指的地方看去。
那是一所本科理工类院校。
不过理工类院校多了,这所学校好像不是非常出名那种。
“我觉得这所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业挺好,我们村就有一个人从那所学校出来,现在在省城一家大型企业上班……”陈艾彬解释道。
袁初冬听罢,觉得陈艾彬说的貌似也不赖,机械工程嘛,典型的技术类专业。
而且吸引他的不仅仅是技术类专业,单说那地方——中原大地啊,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想起来就让他有些神往。
“那就填上?”
“嘿嘿,我觉得可行。”陈艾彬点了点头。
至此,袁初冬新一轮的高考志愿填报尘埃落定……
在专业院系上,除了陈艾彬建议的机械工程专业外,其它跟去年一样,集中在中文、建筑和医学三个范畴。
而地域的选择则是天南海北,北京、西安、上海、广州、郑州等等,唯独没有考虑过省内城市……
与此同时,在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在忙着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而几名应届学霸却很悠闲。
第一学霸万胜一,以绝对优势被保送清华大学,与同年级三班另一名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同学一起,成为了学校高三年级最耀眼的明星。
另外,班上还有三名同学,被顺利保送到省内的重点大学,早早脱离了高考的“苦海”……
六月底,离高考不到十天。
与阳高高中高考前同样的一幕,也在县城一中上演。
同学们难舍同窗情谊,纷纷开始赠送明信片或进行合影留念。
有鉴于良好的班级氛围,现在班上的同学,无论是补习生还是应届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了,他们在分别之际送上彼此最真诚的祝福,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在高考来临前的最后几天,袁初冬抽时间给远在东北的父亲袁林海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告诉父亲,自己学业尚可,家里也一切安好,不必挂念。
但实际情况是,自从父亲袁林海去了东北以后,家里就只剩下母亲李淑芳一个人里外操持,辛劳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因为母亲一个人在家,当袁初冬每次想要在放假抽时间回去陪她的时候,母亲李淑芳却不愿意,她怕耽误了儿子的学业。
好在母亲在家身体还算安好,让袁初冬能够心无旁骛。
然而在学习之余,袁初冬于不经意间想起父亲和母亲,他的点点眸光中便闪烁着一种沉醉的色彩——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如今的我们变了模样,为了生活天天奔忙,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你的眼睛就会发亮……
然后,袁初冬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调整好心态,静等高考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