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1章 我的大学(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为河南省省会。

郑州火车站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

因而,即便是在凌晨,站台内,上上下下的旅客仍然络绎不绝。

袁初冬带着表弟杨文雨,跟着小姑和姑父下了火车。

“袁初冬,记得到了学校写信联系哦……”身后传来艺术学校女老乡赵丽娟的声音。

袁初冬转头笑了笑,回道:“一言为定……”

北方的天气与南方明显不一样。

还没到九月,凌晨的空气中已然透着丝丝的凉意,这使得袁初冬几人在出站前,不得不停下来各自加了一件外套,而在南方,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之后,来到车站广场。

郑州站的广场格外热闹,灯火辉煌,人群川流不息,小贩们在忙碌地张罗着生意。

四人站在广场,原地张望了一阵,姑父杨宁康突然指着广场一侧说道:“在那边。”

袁初冬抬眼望去,只见在广场东边五百米开外,有一个用彩条布搭设起来的临时摊棚,摊棚前面竖着一块牌匾。

牌匾上,写着袁初冬考取大学的名称。

这就对了。

根据录取通知书上所讲,新生报到到达火车站后,学校会有专人接站。

“我们过去吧。”小姑袁小蓉说道。

途径一个摊点时,姑父杨宁康买了一份市区地图。

这很有必要,因为他们对这座城市是陌生的,有了简易地图,更方便这两天的出行。

走近学校设置的临时摊棚前,袁初冬发现这里站着十几位年轻人,男女都有。

后来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校学生会的学长,是迎接新同学的志愿者。

而且自接站那天起,他们需要在临时摊棚前通宵达旦轮流值守好几天——新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谁也不清楚哪位同学何时到达。

“噢,这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就读的是什么专业?”一位男学长热情的询问道。

“袁初冬,机械工程。”

“什么?”男学长扭头看着袁初冬,似乎没有听清楚他在说什么。

袁初冬挠了挠后脑勺,意识到自己应该说普通话。

换了一副蹩脚的口音,袁初冬模仿着普通话的语调,把男学长所问的问题重复回答了一遍。

这次,男学长算是勉强听懂了。

仔细核对一番后,男学长在新生登记薄上做完记号,便带着袁初冬四人上了不远处停着的一辆大巴车。

大巴车是学校专用车辆,车身上印着学校的大名。

车内已经坐了不少人,等袁初冬四人及陪同的几名学长上车后,大巴车向学校开去。

窗外朦朦胧胧,马路上人影稀疏。

不得不说,郑州的城市与老家的县城、省城完全是不同的风格,街道少了那些弯弯拐拐,基本上全是横平竖直的布局,让人耳目一新。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大巴车驶入学校大门,停靠在一片宿舍楼下。

“袁初冬同学,学校到了,下车后请先跟着我办理入住手续。送行家属可以住进学校招待所,一会我会告诉你们具体位置……”热情的学长安排道。

“好的,谢谢!”

跟着学长下车,走到一栋宿舍楼下。

“这是男生宿舍六号楼,袁初冬的寝室编号是三楼三二四房间。”

“至于学校招待所,从六号楼继续往西,走过两栋楼后可以看到招待所的招牌,进门后说是送新生的家长,登记入住就可以了。”

“好的……”

接下来,几人跟着学长忙前忙后,领取学校配发的物资。

让袁初冬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床单、被套、被褥等一应生活用品外,自己还领到了一部小型无线电收音机,这完全算得上是意外之喜啊。

等到继续领完书本等学习资料,学长告知了袁初冬去学校教务处报到的时间和地点后,告辞离去。

于是四人拿着领取的物品,走向男生宿舍六号楼。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沿途可见许多同学拿着碗筷去学校食堂吃早餐。

上了六号楼三楼,找到三二四房间。

房间的门是虚掩着的,推开门里面一个人没有。

不过看寝室里面的布置,四张上下铺共八个床位,六个床位已经铺好了床单被套,显然是有六位同学先行到达了。

“可能都出去吃早饭了吧?”袁初冬选了一个靠门位置的上铺。

门口位置也算方便,进门后的墙壁上左右两侧各有四个储物柜,触手可及。

袁初冬将手里的衣服、杂物等一股脑塞进其中一个储物柜,开始整理床位,表弟杨文雨则是东瞧瞧本瞅瞅,很欢畅的样子。

小姑与姑父两人在帮着套完被罩后,对袁初冬说道:“初冬,我们先去学校招待所登记房间,你在寝室里等着我们,我们放下行李再过来找你。”

“嗯……”将小姑她们送走,袁初冬继续整理自己的东西。

整理得差不多时,陆续有同学返回。

这些都是以后的大学室友,也是同班同学。

初次见面,大家分外热络,互相询问着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什么时候到的等等……

过了一阵,正当袁初冬感觉饥肠辘辘时,小姑她们过来了。

但此时的学校食堂,早餐时间已过,四人只得往学校外面走。

出了校门往东百余米,拐过一个路口,前方有一家面馆。

面馆里的面条说不上有何特色,味道普通,价格也很便宜,然而面条的份量却是让人大开眼界——一碗面条盛在跟脑袋差不多大小的碗钵里,连汤带水几乎够两个人吃了。

吃过早餐以后,袁初冬他们终于有时间仔细打量大学的模样了。

进入校园大门,以南北向的校园主干道为坐标。

自南向北,沿校园主干道大概七八百米远处,是高耸的主教学楼。

而在七八百米长的校园主干道两侧,分布着许多功能性建筑。

西侧,分别是副食小卖部、学生宿舍和学校食堂。

副食小卖部方便同学们购买日常用品;十几栋学生宿舍坐南朝北整齐排列,宿舍后面再往西,则是学校招待所和教职工宿舍;食堂有好几个,居中是公共食堂,两侧分布着几个风味各异的小炒店,以满足同学们不同的口味需求。

校园主干道东侧,分别是邮件收发室、运动场和新式花园

邮件收发室,是同学们收取信件和包裹的地方;运动场视野开阔,近处是地面经过硬化处理的篮球场,远处是一片绿色的草坪,一群同学正在草坪上踢足球。绕着足球场围成一圈的是红白相间的跑道。运动场最东侧,则是高高的看台和主席台。

新式花园入口是圆形拱门,花园里植物丰茂,绿树成荫,高高的葡萄架下缀满了成熟的葡萄。

移步走到主教学楼前。

这是一栋充满现代气息的大楼,也是袁初冬将要前往报到的地方。

袁初冬拿着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明等资料,经过报名、体检等相关手续后,报到顺利结束。

穿过主教学楼,在主教学楼的背后是成片的教学区,电教楼、阶梯教室、实验大楼等等,一栋栋大楼掩映在苍翠的梧桐树之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息……

然后,袁初冬在小姑等人的陪同下,去学校食堂办理了饭卡,也去附近街道上购买了一些其它必须物资,回到寝室时有同学通知去领取军训服装。

入校军训是必备科目,校领导相当重视,听说今年学校想要在全省高校军训中确保前三。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军训的辛苦同学们在上高中的时候就有所耳闻。

不过等军训服装到手后,同学们还是感到非常高兴,一回寝室就迫不及待的试穿起来,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年少时都曾经有着一个军旅梦……

下午稍作休息。

吃过晚饭,袁初冬跟着小姑她们一起去街上逛了一圈,算是对郑州这所北方城市有了一个总体而初步的印象。

晚上,袁初冬同学在表弟杨文雨的要求下,住在了学校招待所,两人同盖一被,嘻嘻哈哈相互打闹,倍有乐趣。

大学报道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上午,小姑和姑父来不及好好游览一番,带着表弟杨文雨匆匆返程——姑父杨宁康要赶回去上班,表弟杨文雨马上就要开学,更小的表弟杨文举仍然说话口齿不清,托给阳高的一位朋友在照管。

袁初冬怀着感激的心情,去学校附近的公交车站送行,对于小姑一家的关怀,他只能默默记在心间……

送走小姑三人,回来时经过学校大门,袁初冬抬头看见大门上方隽刻着的学校金字招牌,正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