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0章 涛声依旧(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末的天气依然炎热。

省城火车站人潮涌动,只见中心广场、购票大厅等到处都挤满了出行的人群。

购票大厅里,袁初冬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姑父杨宁康拿着退伍军人证,两人分头买票。

到了两个特殊购票窗口,却发现窗口里面并没有售票人员,两人只得汇到一起,到普通窗口重新排队。

排了大概半个小时,两人运气相当不错,顺利的买到了火车票。

火车票是前往郑州的,三小时后既可发车。

没错,就是郑州。

由于袁初冬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一档全是重点名校,而他的高考分数相对这些学校则是略有偏低,所以最终录取袁初冬的,是陈艾彬推荐的郑州一所理工类院校。

而陈艾彬这小子,说好的一起就读于郑州,却去了南京,这让袁初冬有点哭笑不得。

也罢,袁初冬并没有气馁,前程和命运自有安排,除了马不停蹄勇往直前,别无他途……

拿着买好的车票走出大厅,两人又一起前往中心广场。

在那里,小姑袁小蓉和表弟杨文雨正在等着他们。

本来这次去郑州是小姑和姑父一同前往,但表弟杨文雨听说是要送初冬哥哥上大学,便吵闹着要一起去。

跟小姑和表弟碰面后,四人在火车站附近转悠了一圈。

省城的气象与县城又不一样,马路更开阔,人气更旺盛。

街道两旁各式建筑鳞次栉比,门面商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转了一阵,四人调头回到火车站候车大厅。

虽然离发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但候车大厅里已经人满为患,各色人群随身携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不少人还背着被褥等大件物品,显得分外嘈杂。

四人依次排队……

经过一翻等待,终于可以进站上车了。

只见前方传来一阵躁动,排队的人群早已按捺不住,手里拿着火车票纷涌上前,腾不出手来的,则把车票叼在嘴里,生怕慢了半步。

袁初冬一看这阵仗,连忙背起包裹,把表弟杨文雨紧紧护在身前,跟着姑父和小姑往检票口方向走。

但坐车的人员实在是太多了,以袁初冬高高的个头,仍然被挤得东倒西歪。

“别挤了……”袁初冬显得有些郁闷,只能躬着身子,尽力为前方的表弟杨文雨留出稍微缓和的空间。

簇拥着到达检票口,检票人员接过袁初冬手中的火车票,一边检票一边对着后方的人群不停大喊:“排除进站,不许插队……”

声音沙哑,几乎完全是靠吼。

袁初冬还没反应过来,便发现过了检票口的人都在往前跑。

“赶紧走。”姑父杨宁康催促。

然而表弟杨文雨年龄还小跟不上步伐,于是袁初冬干脆把包裹往肩头一扛,另一只手把杨文雨抱在胸前……

到了站台,上火车时又是一番乱哄哄的景象。

只见长长的绿皮车厢外面,每个车门口位置已经站满了上车的人员。

上车的人你推着我我推着你,争先恐后的往车厢里钻,一时间车门位置便显得拥堵不堪。

更有急不可耐的,跑到车厢窗口位置,把行李通过窗口往车里一扔,自己再翻窗进入……

哎,坐个车真难啊!

袁初冬他们买的是硬座票。

拥挤着上车后,按照票面上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座位,四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时间不长,传来一声汽笛的长鸣,列车缓缓驶出车站。

透过车厢的窗户,可以看见窗外两旁的景物倒退得越来越快。

眨眼间,窗外的视野豁然开朗,一片广阔的平原呈现在眼前。

从来没有坐过火车、没有走出过山区的袁初冬和表弟杨文雨,一起趴在窗口位置,目不转睛的看着窗外一掠而过的平原,感到很是新鲜……

然而仅仅过去了几分钟,车厢里便散发出一股浓烈的怪味。

那是汗臭、脚臭以及火车上厕所里的臭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闻起来让人窒息。

袁初冬赶紧学着车上其他乘客,把火车窗户推开,这才解决了窒息的问题。

但火车在高速运行,导致风从窗外急促的吹来,吹得人头发凌乱,面部生疼,连呼吸都不那么顺畅了,袁初冬又赶紧把窗户拉上一些,只留了不大不小的一条缝隙,刚好可以透气……

“来让一让,让一让啊,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

在拥挤的过道上,一名穿着铁路工作制服、身材微胖的中年人推着一部小推车往来穿梭,兜售着各种小吃零食。

袁初冬深感惊叹。

在这人挤人,落脚都没有合适的地方,甚至上个厕所都得尽量憋着的车厢内,推着小车的师傅竟然能够来去自如?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能够方便大家……

火车飞驰在原野。

每到一个站口便略作停留,乘客上上下下。

在接近天黑之际,车厢里的人开始有所减少,过道上已经能够勉强走动。

坐了几个小时,早已憋得不行的袁初冬起身伸了一下懒腰。

刚站直身体,车厢里的喇叭突然传来了一阵歌声。

“留恋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现在的袁初冬虽然还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但他用心体会着每一句歌词,用心合着歌曲的旋律。

歌声中,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肖玉,想起了欧阳查德,想起了许许多多以前的同学和往事。

肖玉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然而在丰产乡车站分别之际,她为什么要哭泣?她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在高考失利后不知道会有多么的失意和难过。

欧阳查德连续两次高考都没能上线,面临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他是否能如信中所写的一样,能够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还有那所有故乡的人,故乡的事,一桩桩一幕幕,也将从此远去。

过往如水,在心间细细流淌。

“但愿久违的你,依然保持着那张笑脸。但愿许多年以后,我们都能够接受彼此的改变……”

袁初冬沉默无言。

这是一次特别简单的经历,但也是一次特别伤感的经历,它一直让袁初冬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多少次,每当他听到这首歌曲时,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坐车前往郑州的情景,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肖玉、想到欧阳查德,想到许许多多的昔日同窗和以前的过往。

都说青春是美丽的,然而青春却总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这份忧伤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来源于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感情……

火车在夜幕中呼啸前行。

袁初冬和表弟杨文雨几乎一夜未睡。

袁初冬是因为没有睡意,现在的他无数次在心中想象着大学的模样,内心充满了期待。但在期待中又充斥着淡淡的忐忑——学校怎样?学校所在的城市又怎样?

表弟杨雨则是因为年龄太小,对路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车厢里稍微宽松一些时,便在过道上来回蹦跶。每逢火车到达一个站点,他又拉着哥哥一起下车去买吃的。

袁初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乐得跟表弟一起去外面的站台上透气。

随着时间的过去,车厢里的乘客也慢慢熟悉了起来。

在袁初冬座位的斜对面,坐着一男一女两人,年纪与他不相上下。

在交谈中,袁初冬知道这两人是表兄妹,一同在郑州上大学。

男的已经上大二,就读于郑州北郊一所本科院校,女的则和自己一样刚刚考上大学——郑州一所艺术类学校。

而且这两人还是同省老乡。

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三人谈得很是投机,当即交换了通讯地址,约定到校后写信联系。

有了谈得来的同龄人,漫长的白天一晃而过。

到了第二个夜晚,袁初冬和表弟杨文雨再也顶不住困意了,天一黑就卷缩在车厢里沉沉睡去。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火车停靠在站台。

两人在朦朦胧胧中被小姑叫醒。

“噢,到了?”袁初冬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从座位上起身,迅速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