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2章 一路顺风(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而,袁初冬却决定暂时将这份牵挂和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

他并不是没有想过给心爱的女孩写信,或者是托堂妹袁小梅转达自己的心意,但他觉得这两种方式都不太妥当,他还是更偏向于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到了五月份,袁初冬先后收到了赵丽娟和逢春的来信。

这时的赵丽娟,似乎是已经完全调整好了心态。

在信中,她除了给予袁初冬以爱情的祝福之外,还能够在信中调侃的几句,就仿佛兄妹之间在轻松的聊着家常一样,这让袁初冬终于松了一口气。

逢春在来信中什么也没有讲,就只告诉袁初冬,这个周末她没有其它的事情,打算来他这里看看。

袁初冬感到有些紧张。

逢春会不会心里还有芥蒂?会不会仍然难以释怀?会不会见到自己后伤心的哭鼻子?

哎,袁初冬心里一点没底。

他仍然清晰的记得,在那场蒙蒙细雨中,逢春一路小跑着离开学校的样子,那时不仅逢春很伤心,他自己也感觉心中歉然。

而从那以后,逢春再没有给自己写过信,更没有来过学校。

然而无论如何,逢春现在决定再来自己这里,袁初冬心里都非常高兴,为此他还特地给逢春准备了一件礼物。

他请耿佳朝姐姐帮忙,在服装店里按照自己对逢春身高和体型的描述,挑了一件淡蓝色的长裙。

长裙不贵,但至少代表了他的一片心意……

星期天,逢春如约而至。

令袁初冬没想到的是,当他在学校大门口等到逢春时,逢春一见面便说道:“袁初冬,我想好了,我们以后完全可以像亲兄妹一样交往,而且,我说的是真的。”

大大方方的说完之后,逢春对着袁初冬做了个鬼脸,随即甜甜一笑,又恢复了以前俏皮可爱的模样。

……

时间进入一九九五年的六月。

随着与逢春和赵丽娟两人交往的日渐恢复,袁初冬的心情是充实而又愉悦的。

但一场离别正悄然而来。

星期天一早,袁初冬吃过早饭后,准备与冉祥明一道去耿佳朝姐姐的店里帮忙。

正要出发,刘世友和李福荣来了。

于是袁初冬让冉祥明给耿佳朝带话,说今天有事去不了服装店了。

如果仔细盘算,这一学期几个月中,袁初冬与两位亲密的老乡呆在一起的次数几乎是屈指可数。

不是他们不想相聚,而是刘世友和李福荣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自主联系工作。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许多年间,大学生毕业是包分配的。

那时同学们大学毕业进入单位工作,手里拿的是《就业派遣报到证》,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就业报到证》。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先是国家不再承担大学生学费,比如现在的袁初冬,虽然学校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发放,但学费已经是自己承担了。

然后就是开始不包分配。

刘世友和李福荣也是够“倒霉”的,赶上了学校不包毕业分配的第一波——之前同学们的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哪怕是去年毕业的同学,绝大部分还是享受到了分配待遇的。

然而到了今年,除了少部分同学外,大部分同学毕业前就必须自己找单位了。

虽感无奈,这却是大势所趋。

因而,这学期从开学到现在,刘世友和李福荣两人到三二四寝室串门的次数大为减少。

很多时候,他们都在埋头整理、完善着自己的求职资料,或者去人才交流市场碰运气,再或者去亲戚为他们介绍的单位面试……

但今天,从刘世友和李福荣的神态来看,袁初冬估计他们的工作已经有了着落。

果然,在寝室里交谈了一阵之后,两人便告知了他们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

刘世友不出意外的话,会去老家一个地级市的食品厂,工资待遇普普通通,但食品厂属于国营性质,胜在稳定。

李福荣的工作则比较奇葩,竟然是去老家的一个乡镇从事计划生育工作,这与他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嘛。

但就算这样,两人的工作单位还都是家里到处托人,通过层层“关系”帮忙联系的,实在是不容易。

哎,在为两人感到高兴之余,袁初冬却不免深有感触。

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又会是一种什么状况,会不会更加不堪?

这并不是袁初冬多虑,更不是危言耸听。

刘世友和李福荣两人,学习成绩都挺好,都能够在班上名列前茅。

其中刘世友文质彬彬,待人谦谦有礼,李福荣性格开朗,是学校书法协会的副会长,以他们两人在学校的表现,尚且只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更何况其他人?

实事情况的确如此。

听刘世友和李福荣说,目前他们所在的班级,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联系到工作单位。

这都是什么时候了呀?已经进入六月份了,再过二十余天,毕业的同学就该离校了。

感触之间,袁初冬突然意识到,他和刘世友、李福荣也很快就要分别了。

这两位学长兼同乡,两年来对自己关怀备至,那份情谊,那份温馨,那份感动,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述尽……

“袁初冬,离校在即,送你一件礼物当作纪念!”

离开三二四寝室之前,刘世友递给袁初冬一本相册。

打开相册,第一面写有刘世友的留言:“友谊长存,世友赠。”

留言上方,贴着一张刘世友、李富荣、袁初冬、张玉佩、谢集五人的合影照,五个人手挽着手站成一排,脸上洋溢着青春阳光的笑容。

“我也有礼物送你。”李世友笑呵呵的说道。

“谢谢!”袁初冬接过来一看,发现那是一支艺术笔。

作为学校书法协会的副会长,李世友不但字写得好,对写字的笔也很有研究。

这支艺术笔,连同刘世友赠送的相册,袁初冬珍而重之地收藏着,至今保存完好……

下午,袁初冬仍然没有去服装店帮忙。

他独自出门转了一圈,精心挑选了两件礼物作为回赠,分别送给了刘世友和李福荣。

之后的近二十天,他只要有时间,便会带着张玉佩和谢集,去刘世友或李福荣的寝室里串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世友和李福荣,渐渐在各类各样的离别聚会中,忙得不可开交了。

但几位同县老乡早有安排,他们要把最美好的聚会留到最后。

于是在刘世友和李福荣离开学校的当天,袁初冬、张玉佩、谢集三人专门在学校外面的酒楼预订了一桌酒席为他们饯行。

那天,逢春来了,谢集的女朋友也来了。

七人围坐在桌前,共同回忆两年相处的愉快时光,共同道着深深的依恋和不舍,共同举杯祝福彼此的明天更加美好。

夜里十二点,大家自发的前往车站送行。

夜风已冷,站台上人影斑驳。

在列车缓缓驶动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他们的双眼,送行的人奔跑在站台上拼命追赶着列车,车内的人扬起双臂用力的挥手……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打不开我深深的沉默。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旧事如梦,往事如烟。

望着远去的列车,过往与刘世友、李福荣在一起的时光历历浮现心头,那是人生中友谊的小溪在潺潺流淌。

而人生,又是一首首相会与离别的交响曲。

在这样的交响曲中,我们学会了哭泣,学会了欢笑,学会了成长。

噢,亲爱的朋友,我们明朝再相会!

噢,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