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改革科举,本是循循渐进之事,如若下一科再改,那臣无异议,可今科殿试仓促罢诗、赋,未免有失妥当!”
开口者为右侧第一位的枢密使文彦博,文彦博高高瘦瘦,冷着一张脸,严肃异常,而今,翰林学士司马光请求外任,称病不朝;三朝宰相韩琦不满新法出判大名府;因足疾解职元老重臣富弼致仕洛阳,整个朝堂中,唯剩下文彦博一人抗着反对变法的大旗!
改革科举是大局已定之事,但文彦博只知道一个道理,王安石赞同什么,他就反对什么,新党要言何事,他文彦博就要站出来坚决的唱反调!
新法祸国啊!王安石乱天下啊!
文彦博极清楚,新法口口声声说富国强兵,这一年国库是充盈了,可这些钱都是与民争利抢来的!国家是富了!但却伤了民!
天下的财富是一定的,官府多收一分,那么百姓就会少得一分,与民争利而不是让利于民,如此下去,如何不天怒人怨,如何不天下大乱!?
“非也!改革科举早就势在必行,今科殿试罢诗赋,又有哪处失了妥当?是士子们没学过策问考不出来,还是你文相公觉得于国于民诗赋比策问更有益处!?”
王安石直接出声反驳。
文彦博闻言,刚想再次驳回去时,却被皇帝赵顼给抢先打断了。
“好了,今科殿试只考策问的消息已经颁布,没有再改的可能,爱卿不用多说!”赵顼抬手说道,王安石跟文彦博几乎每日上朝都要吵上一次,他早就习以为常。
当然,此番局面也是赵顼亲手造成的。
赵家立国后,从真宗朝开始,一直奉行着异论相搅的政策,朝堂上无论何时都必须要有两个声音,所以就算是此刻赵顼心中变法的信念已经足够大了,他也要将诸如文彦博、司马光等等的反对变法声音留在朝堂上。
这是帝王之术!
“吩咐下去,那便擢秘阁校理李大临、监官告院苏轼为殿试考官。”赵顼点头道,明日的殿试他虽是主考官,可这么多张卷子,一时也看不完,自是需要另外的考官来协助他。
不论是中书的宰相们,还是站在右侧枢密院执政,都没有异议,李大临为人清廉严正,做事能够识大体,苏轼则是很早便名声大噪,每有新作,几乎瞬间便能够传便京师,两人的能力也无须多质疑,皆是进士出身的二位有资格担任此次的主考官。
而对文彦博等人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二人皆是反对新法!皇帝已经给他面子,他不会不识好歹。
王安石没有多说,他明白皇帝的意思,也更加明白赵家家法‘异论相搅’。
见崇政殿内的气氛因为这短短的几句话而变得剑拔弩张,赵顼只好出面缓和下,“对了,听说咱们东京城里出了位名声不小的士子啊。”
赵顼提的是谁,殿中数位宰执官都是清楚的,除了那隔三岔五就闹出事情的泉州士子吕渊之外,这段时间还有谁的名声会传到天子的耳朵中。
“官家,依在下之见,此子品性恶劣,为人贪婪,毫无底线可言,不宜为官!”
率先开口的是王安石,小小士子,本来是不配于崇政殿这等商量军国大事的场合提及的,但皇帝开口,王安石便直接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哦?什么时候王相公也唾弃品性恶劣之人了?”
文彦博阴阳怪气的嘲讽道王安石,他性格刻板,对于近些日子名声沸沸扬扬的吕渊同样是不喜,但并不影响他用来挤兑王安石。
要知道,朝堂中支持变法者甚少,绝对多数都是些投机取巧之辈,想以此来达到仕途的快速晋升,其中王安石手下一些得力干将,如吕惠卿、章惇等人皆在士林中名声不好,章惇私通叔妾的事,可是人尽皆知。
王安石没有出声驳斥文彦博,赵顼同样装作没有听见,而是问道,“王卿认为这吕渊不宜为官?”
“没错,竟将殿试拿来当作儿戏,说的好像一甲随手可得,为人不但狂妄,还没一丝自知之明,官家可能不知道,此子省试的排名连前两百都没有进!臣认为,取消其殿试的资格最好不过了!”王安石继续道。
“此人确实狂妄了些。”赵顼点点头,“不过取消其殿试资格……”
“万万不可啊!陛下!泉州士子虽品性恶劣,但并无太大过错!以往也没有此旧例,要是朝廷仅凭这点就取消其殿试资格,那国家法度何在!?还是参知政事真的要将祖宗之法全盘革去!?”
激昂出声的是曾公亮,他已年迈,准备不日就要辞去相位归隐山田,所以一般而言都是不说话的,此时听到王安石竟要将一位没有任何过错的士子取消殿试资格,忍不住的出声了。
赵顼本来就只是提一下,他对这吕渊可是充满好奇的,自是不会莽撞的取消其殿试资格,这下见到老宰相这般的激动,连忙出声安抚,“爱卿注意身体啊!朕只是随口一提,当然是不会无缘无故取消士子殿试资格的。”
曾公亮微微点头,面无表情的站了回去。
王安石见状,也没有继续提了,曾公亮当年可是大力举荐其发动变法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在变法上开始有了分歧,渐渐的不再同心,不过就算如此,王安石对曾公亮还是敬重的,不会明着顶撞。
“关于殿试的事就论到这吧,殿试之后,便是琼林宴了,正好辽国使臣不日就会抵达开封,接待的事宜,众爱卿如何看啊?”
赵顼的脸色略有不自然,他本是想着缓和气氛所以提了下近些日子东京的趣事,可不曾想弄巧成拙,此刻,还是赶紧拉回正事来。
听到辽使,不论是王安石还是文彦博等人,都是脸色凝重,辽国派使节出使大宋,不外乎就是来打秋风的!
澶渊之盟以来,大宋一直以纳贡换取跟辽国的和平,不过贪婪总是永无止境,辽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宋索取更多的金银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