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坐起七尺身 悬在九霄外(1 / 1)观松如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螭剑进入温养阶段,灵宝气息彻底沉寂,除了材质,与凡俗利器无差,宋问才得以出关,将近一半的时间,全部用来蕴剑,稍缓此事,他才有心思去关注法身。

《藏真》也可称“真藏”,是将人体化作真正的近道之体,寻常修士在三劫之时,才会注重炼身,法身祭炼和真身凝固,两者并举。

劫难之下,任何机会都不好将其错过!

可是,宋问却不得不在虚相之时开展,这并不是机遇,而是劫难。

与他人不同,他法相并入体内,虚真一体,又有法身渡入,三象已成鼎足之势,说不上对立,可是也难以相合,因此,他与文阳派邱平交手时,并不敢动用法相之力,清气未出,自己先被伤,可就危矣!

法相坐镇体内,宋问三思而决,将生死抛之脑后,心中呐喊。

此刻入道!

砰!

法相粉碎成灵雾,飞窜到各处灵窍,彻底融入躯体时,他大口吐出鲜血,看得秋菱揪心不已,除了她在突起的岩层处安然无恙,其余低洼处,都结出了一层血痂。

若是普通修者经过,指不定将他视为邪魔外道。

犹如在紫云山刚晋升真我境之时,与雷雨夜诸葛长清所见,也有几分相似。

宋问的精神状态趋于寂灭,身上气息似有似无,要不是断断续续传来了咳嗽声,秋菱都以为自己又要经历一遍绝望之事。

此时此刻,她甚至希望自家师傅咳出堵在喉咙里的血块,至少证明他还存活在世间。

最后一个月,宋问所受煎熬是之前的十倍,身心疲倦还可说是历练,但是......

心如刀割,又无法发出痛心入骨的哀嚎,他只好是以神念全盘接受这种剧痛,那片金色的识海首次出现狰狞的形态,金色海洋溅发云雾,将意识空间染成一片金色,宋问的意识深处传来沉睡的假象。

“化虚融真”最是惊险,法相通神念,无形之伤,惊险无比。

最严重之时,在识海中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海沟”,海底旋涡下一片晦暝,露出可怕的“暗界”,昏沉的神念止不住地往里探,还是腰间的玉印护主,在他未曾掌控全部威能的情况下,“游阴阳”三字全部亮起。

柔和的白光中,鸾鸟下颌羽绒卷成丝线,将他的神念从沉沦的边缘拉了回来,灵台得以再次升华,他的神念反复在暗界中游走,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报,算是因祸得福。

待识海愈合,宋问已经筋疲力尽,胸腔中可见剧烈的喘息,可又在恢复知觉之时,体会到碎骨之痛。

将法相打散是自伤神念,融在体内便要寻个去处,这人身构造中坚,顶梁支柱最合适不过。

虚相所化清光,有别于体内清气的温顺,所到之处,筋骨尽碎,清气紧随其后,又将碎渣接起,拼凑完整的根骨,不足之处都用清光补足。

“呼~呼~~呼~~~”

他气息短促,持续半日,又被他纠正成悠长的呼吸,体内清气消耗殆尽,只有杂陈金煞火烈的灵气呼出,又难以割舍其中的纯正灵气,复又将其吸回。

只这内胎呼吸的过程,犹如在伤口上滚石,粒粒割心伤魂!

这一切步骤,都是宋问在无边的痛苦中,回忆《藏真》道经中的真我修炼之法,一步一步操纵的,始作俑者还是他自己,这未免有自作自受之嫌。

修行就是自作自受!

宋问早有此准备,他比普通凡人,多了份直面人生的平和心态。

各种碎渣无处安放,就随着废血排除体外,体内急需清气补充所需,宋问只好分出心神,加大对周围天地灵气的索取,不加炼化就收入体内,反正可借妙法之便,排出体外。

只是他也尽量克制在三百里内收取,特别是沿着邵夔所居山脉吸收灵气,他特意请教易长老,这处地界,正是南威州和邠州的交界处,为静远派与文阳派的分配范围。

秋菱看他有意识地收取灵气,才将又提起的心放下,紫云山之事历历在目,如出一辙!

只不过......

说来也怪,那玉印救出宋问,不回他手中,而是飘到了秋菱身前,在她诧异的目光中,掉落在伸出的双手之上。

外界正值寻宝玉的疯狂时刻,三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凡人如此,修者的感受更为强烈。

只有个别门派找到三寸大小的灵玉,门中催促早就将众修逼疯,各派都是加派人手,地毯式搜索。

西清即将混乱,各地城隍又作何抉择?

宋问这般动静,按常理来说,早就引起众人的注意,还是缩在丛林深处的邵夔最先被惊醒,摸索到这块石壁,看到秋菱就知道,定是那位宋洞真在修炼法门。

他怕其他修者来此,就想着远离此处,不知为何,却能被秋菱发现。

“牛妖!你且慢退走。”

山林间淅淅索索的声音传来,随即安静下来,许久不见回应,秋菱心中不安的情绪加剧,反复回看身后。

再不去寻求帮助,自家师傅难作全法,可是无人看管,就以宋问的状态,一头野狼都能将他吞下,填饱肚子之外,许是还能入道。

朔雪暗淡了林间的光线,在秋菱难以抉择之时,邵夔终于有话传出:“小姑娘,你有事自行解决啊,我可是妖怪,茹毛饮血的野蛮之徒,就不怕我吃了你师傅?”

秋菱镇定回道:“正因为怕,才会有求于你!”

邵夔听出她话外之音,庞大的身体步出林间,走到石壁前方,那双牛眼盯着宋问的惨状,道:“这血腥气真恶心,嗯?有股清香之气......咳,姑娘你有何要求就说吧,救命之恩,应你们师徒两件事也说得过去。”

秋菱跳下石壁,走到他身前,两人合计半个时辰,邵夔才信心十足地往县城跑去,随身带着一本印有“游阴阳,问西清”的道经,巡游之威,他这等上古异兽,可是耳熟能详,血脉传承中特意说明此事。

访洲陆,问巡游,见者当为尊。

一个时辰后,南威州卫县城隍降临,本来他也将信将疑,不过那印记带着熟悉的气息,他城隍金印散出善意,这才跟着邵夔这妖类赶往此地。

半日后,方城隍留金印在庙中威慑,向秋菱拿了玉印,渡入城隍法力,激活镇守之能,守卫此地,他派修士从三百里外发觉灵机有异,过来看见城隍在此,也是绕道而行。

“怪事,这城隍来此处何为?”易长老摇着头离开了。

天赐神灵可不会干涉宝玉归属,哪怕是镇守在此,莫欺天道愚昧,只怪世人贪婪。

“秋姑娘,以后这玉印可要保存好了,表明云月观弟子即可,明白我意所指?”

接过玉印,秋菱看着这位和蔼的老大人,自然点头称是,她实在着急,一时乱了方寸,也不是莽撞之举,不过是择最优而选罢了。

“多谢方大人前来。”

“秋姑娘客气了,有缘见到宋巡游,也是我之幸。”

宋问虽不能出声,也知熟悉的神灵气息来到,本来还有所克制的宋问,炼化的范围遍及五百里外,连城中的凡人都因此受益。

方城隍有些咋舌,巡游果然是能者居之,他得天地之功,才勉强依靠官印收取本县四百里的灵气。

听秋姑娘说,宋巡游刚入法相,成虚相不久?

后生可畏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