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夏对于邹村的邹有志而言,是多么的枯燥啊。巧儿还在哄着刚睡醒的孩子。
邹有志这个人和刘家湾的刘贵倒有几分的相似,虽不像刘贵那样整天的胡搅蛮缠,但也是个吃喝不正干的主。
为此刘巧没少和邹有志生气,刘家湾的人逢天过月总是能看到几次邹有志的身影。
刘庆也没少骂他,摊上这么个不正干的女婿,也让他无可奈何。
但是,刘庆总归是个老师,十里八村的人对这位知识分子也是十分尊重的。这不,刘庆找了在公社上班的老同学,帮邹有志在公社上的戏楼电影院里谋了个活儿。
活很简单,就是检票。
这下可是对了邹有志的胃口了,口里说了上百遍老丈人,高高兴兴地带着刘巧回邹村去了。
说起这个戏楼,它可是有些年头了。据说是老一辈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候修建的。
戏楼,在华集公社的西边。它在华集公社的社员心目中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无论是夏天的暴雨,还是冬天的狂雪。
无论是去镇上赶集的人、去公社办事的人还是赶集回来的,办事回来的。总是要抬起头朝着戏楼看上两眼的。大概戏楼在每个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戏楼很大,站在去往公社的东西走向的路上,背东面西便能够看到高大的戏楼。
戏楼呈现的是高高的长方体的形状,外面突出了一个帽檐。屋檐的上方是用石灰水泥浇筑的***万岁五个鲜艳的大字。中间镶嵌的是闪烁的红色星星。
屋檐下延伸了三个台阶,上过台阶便是排队的地方。而售票口就设在戏楼的南墙边。
而这个检票的地方无疑是最喧嚣、热闹的地方。在检票入口放了一个连体的铁质支架,两人人分别坐在了两边。
这个地方自然也就是邹有志“耍威风”的地方了。
对于邹有志来说,刚开始是困难的。排队的人挨人,人挤人。每个人都在发疯似的向着戏楼的入口涌动着。就像是谷水河面上微风乍起的波浪,向着岸边撞击着。
邹有志虽然用腿挡着,但也似乎不起着什么作用。
腿的挡力大概是熄灭不了人们对于看电影的热情。邹有志只能用身上穿的大衣,向下面起哄的人甩着,有的时候抽在脸上、头上可不是一般的痛。
虽然看电影的人如同潮水般涌动着,但是大部分社员看电影的机会是很少的。
一张电影票大概是五毛钱。家里面父母是干部,有条件的孩子。每年大概是能进去个七八次。去看电影的一般是家里面多多少少有条件的,或者是那个人对电影有着极其痴迷爱好的。至于周边的农村赶集的孩子,每年吵吵去个两三次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从戏楼入口进去,是一条较为宽敞的走廊。从走廊向右拐,眼前便豁然开朗。
戏楼的内部是巨大的,对于刚进去的人而言,简直是用惊叹的表情来形容。抬头望着戏楼的横梁足足有几十个。
每一根横梁都不是用一根的山木组成。从老人的口中了解到,是由五六个山木夹着铁片用七八个大螺丝钉连接而成的。
舞台的东面便是巨大的观众席,观众席由低到高依次递进,足足能容纳两千多个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