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大嘴巴捅篓子(下)(1 / 1)大虚无痕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家里,卓平山左思右想,难下决心。他也知道,让崔奋进揭发田锐,同样会得罪田锐那边的人。崔奋进的处境很难,这个决心不好下。

卓平山又跟老婆陈其英和女儿卓南燕商量,如何说服崔奋进配合调查?

陈其英怒道:“有什么好商量的,我早就反对,分手!”

卓南燕这些天也在着急上火,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之前崔奋进肯定是得罪了县里领导,才会被人家整到冠城乡去。现在,田锐又出事了,崔奋进唯一的靠山也倒台了,这以后,范书记、庞县长他们在打压崔奋进这件事上,肯定更肆无忌惮了。

而且,你崔奋进看不清形势吗?这个时候,还不赶紧撇清自己,还想着包庇田锐,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所以,卓南燕的态度也很坚决:“崔奋进执迷不悟,所有后果他自己承担。说实在的,我也早就想跟他分手了!”

这还真是她的心里话,还在崔奋进没有被调到冠城乡之前,卓南燕就已经跟崔奋进闹翻了,原因就是卓南燕怀疑崔奋进跟那个骚货李大旋有不正当关系。

卓平山心里有数了,这才在纪委参与下,跟崔奋进谈话,倒也并不是真想说服他,就是应付一下纪委,表示我尽力了。

果然,卓平山的劝说没起到任何作用。

走之前,卓平山当着纪委同志的面宣布:“崔奋进,你死活不听劝,我也拿你没办法。现在,我正式通知你,你和我女儿卓南燕的关系,彻底结束!从今天起,你和我们一家没有任何关系!”

纪委调查组对崔奋进的态度确实有些恼火。经范光华提议,通南县委决定暂停崔奋进的冠城乡书记职务,配合组织调查。

冠城乡现在是由刘国辉主持全面工作。

崔奋进也是没脸再呆在冠城乡了,便回到县城,好在他在县委宿舍还有一间宿舍,他在城关镇当书记时,仍然是住在县委宿舍的,也没人赶他。

回到县里,崔奋进尽量让自己安静下来看书。

是的,看书,确切地说,是为自己准备“退路”。

连续经历了这么多事,崔奋进也是有些灰心了,也担心田锐真出什么大问题,那样自己的仕途也差不多了。

将来怎么办?当然有多个选项,比如辞职下海,专心经营“金顶养生茶”?或者也可以尝试当个网络作家,跟那个什么“土豆”一样,写“莫欺少年穷”的爽文?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考研比较好。

当年,崔奋进是武大中文系的学生,却经常混在历史系一群研究生中间,结果赢得一个外号:“小老头”。

这也难怪,历史系研究生导师唐际中教授家里白天不锁门的,学生们想请教他,一推门就进去了,崔奋进也就是这么“推门”进去的。

唐教授以研究曾国藩见长,开的研究生课程也是研究曾国藩的,经常在家里给学生大谈特谈曾国藩,这也是崔奋进愿意去唐教授家的原因。崔奋进去后,几乎不开口,提问的事,自有那些研究生去完成,崔奋进跟着听就是了。

有一次,唐教授问崔奋进:“你经常来我这听课,自己的学业没耽误吧?”

崔奋进道:“没有,全优呢。”

唐教授点点头:“为什么喜欢听我的课?”

崔奋进道:“因为您研究曾国藩啊。我记得主席研究曾国藩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吧?”

唐教授听得有趣:“你倒说说,你怎么就得出结论,主席研究曾国藩是20岁左右?”

崔奋进不慌不忙地说:“主席是1893年生人,而他的老师杨先生于1915年4月在日记中记载,他经常用曾国藩、梁启超来勉励学生,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研究曾国藩的兴趣,这样一推算,应该是在20岁左右了。”

唐教授心里满意,却偏偏要为难崔奋进:“那也不一定啊,说不定主席更早的时候,十来岁就喜欢研究曾国藩呢?”

“不可能!”崔奋进道,“十来岁,正是喜欢看《水浒》的时候么,怎么会喜欢曾国藩这样的老夫子呢?可以说,如果不是杨先生一再推荐,主席还可能更晚些才会对曾国藩感兴趣的。”

唐教授听了,觉得很有意思:“你又怎么知道,十来岁的年龄就应该是喜欢《水浒》的年龄?”

崔奋进嘿嘿一笑:“因为我就是十来岁时喜欢《水浒》的嘛。”

这次交流,让唐教授喜欢上了崔奋进,这小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记忆力超群,人也很坦诚,是个可造之材。

后来,得知崔奋进不想考研,急着要回去参加工作,唐教授发了大火:“早知道你是这样,当初我就不应该放你进我这个家门!”

那天,崔奋进是含着泪水离开唐教授家的,此后再不敢登门了……

现在,崔奋进也是想考入唐教授门下,弥补当年的亏欠。

只是,不知是否还来得及?

……

纪委对田锐的调查仍在继续,只是,进展不大。

崔奋进也是后来才知道,纪委还曾派人到崔奋进的家乡遂南县崔家坡村,找到村党支部作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就更出乎意外:崔奋进参加工作以后,每年都要向崔家坡村小学捐资助学,累计捐款达上万元,每笔钱都是有收据的。村支书崔木仔还领着调查组的人远远地察看了崔奋进家的房子,是那种很陈旧的乡下老屋。纪委的人还对捐款收据和乡下老屋都拍了照。

村支书崔木仔还不知道崔奋进的状况,还以为是组织上要树典型或者是要提拔重用这小子了,就一个劲地称赞崔奋进是好样的,是村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也正是在崔家坡村了解到的情况,动摇了省纪委调查组的决心,有人叹道:“说实话,不忍心下手啊。”

曾一清主任也有些为难,把崔奋进的情况向省纪委副书记朱宝国作了汇报。

结果,朱宝国亲自来到庐阳市和通南县,分别与市委一把手蒋民先、市长王怀志等人交换了意见,又详细听取了纪委调查组的情况汇报。

然后,朱宝国亲自找崔奋进谈话。

朱宝国是专跟腐败分子打交道的,可谓阅人无数。当崔奋进坐在朱宝国面前时,朱宝国用威严的目光审视着崔奋进,就这么久久地审视着,却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种强大的的心理威慑,有的人经受不住这种威慑,会瞬间崩溃,甚至跪倒在朱宝国面前。

崔奋进二十八、九岁,瘦高个,皮肤有些黑,看着有些消沉的样子,但神情中却透着一种坦然。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宝国终于开口了。

“你叫崔奋进?”

“是,我叫崔奋进。”

“名字不错,催人奋进。”

崔奋进唯有苦笑。

朱宝国又道:“新钢那件事,二十万吨,被那位张老板吹成了二百万吨,你知道吗?”

崔奋进老老实实承认:“开始时,不知道,后来知道了,考虑到张洪彪也是为了将运输公司做大做强,就没有公开纠正,私下里,还是敲打了他的。”

“不纠正,是不是还有另外的考虑?运输公司做大了,做强了,也是你崔奋进的政绩?”

崔奋进汗都下来了,承认道:“是。”

朱宝国又道:“你曾经是田锐的秘书,作为县委一把手秘书,你觉得,自己算不算称职?”

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崔奋进想了一下,道:“我是想努力做到称职,不过,我现在没有自信了。”

朱宝国立即追问:“什么叫没有自信?”

崔奋进想了想,道:“我还年轻,阅历还很浅,只是知道秘书要为领导服务,要勤奋工作,要接受领导监督,还真没认真想过,秘书是不是也有监督领导的责任?”

朱宝国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这是你的反思?”

崔奋进点点头:“算是吧。”

朱宝国道:“今后的路,还得自己走,好自为之吧。”

崔奋进知道谈话要结束了,看了朱宝国一眼,微微弯腰行了个礼,起身离开了。

之后,朱宝国召集调查组所有成员开会,谈了三点意见:

“第一,查出问题是应该的,但没查出问题也不一定是坏事。不要认为没查出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失职、失责、失败,没这个道理。”

“第二,就事论事,不要牵扯太多。比如田锐曾经在通南县担任八年县委一把手,许多同志都是田锐一手提拔起来的,除非有过硬的证据,不能牵扯到他们。再比如那个叫崔奋进的年轻干部,他是一个贫困乡镇的书记,为了扶持乡里的运输公司,带着运输公司老板去找田锐求援,这本身没问题啊,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应该做的事情啊,这个例子很好、很生动啊!这也能被人举报,还大做文章,说人家腐败。如果拿不出证据,这就是造谣污蔑!这会让那些踏踏实实工作,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的同志寒心!此风不可长!”

“第三,田锐的问题,他老婆的问题,要尊重事实,只能依据已经查实的问题来定性。”

田锐没大问题,崔奋进不但没事,甚至还得到省纪委朱书记的肯定,这结果让许多人大为意外。

通南县委迅速做出反应,恢复了崔奋进的党内职务。县委组织部还安排了一辆车,常务副部长解国璋亲自送崔奋进回冠城乡“复职”。

……

得知崔奋进没事了,张洪彪跑到崔奋进办公室,二话不说就跪下了:“崔书记,我对不起你!”

崔奋进赶紧上前扶起他,笑骂道:“张洪彪,你这是干什么,想要折老子的寿吗?”

张洪彪就势起身,陪着笑脸道:“崔书记,晚上我请你吃饭,赔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