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离开(1 / 1)掌上流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候车室,唐玉荣的眼圈已经红了,苏晓淡淡的安慰:“妈,我会好好的。”

话音刚落,一丝微不可察的离别感伤掠上心头,但旋即这种情绪就被即将获得自由空间的急切心情掩盖了,像一只垂死挣扎的鱼就等着那一口空气,她总觉得只要离开这个陌生的钢筋混凝土城市她就能活过来,她不愿意被城市的冷漠禁锢就只能先将自己放逐。

“晓,在老家要听外公的话,照顾好自己,希望这一年我们彼此都能有成长。”

唐玉荣顿了顿,接着说:“当然也不要忘了温习功课……也不是要你学的很累,就是把高二学过的巩固一下就好……”她小心翼翼的叮嘱着,不说不放心,说多了又怕让孩子有负担。

这些年她一直后悔没有把女儿从小就带在身边,错失了建立美好亲子关系的六年,是她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她曾暗自发誓在苏晓读大学之前都会好好陪伴她,可现在为了解开孩子的心结,她不得不再次选择分别。

唐玉荣想哭,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她不想在已经十七岁的女儿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面对别离,她觉得身体有一种某些部位被剥离的痛,到现在她都不能接受这个让人意外的事实。

明明都已经顺利升入高三了,一向安静顺从的苏晓却突然转了性子,执拗的不愿意去学校,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唐玉荣和苏展苦口婆心软硬兼施都没有用,苏晓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不为所动。夫妻俩一筹莫展,只好请班主任老师开导苏晓。

班主任来了,同时还带来了一位心理咨询师。

在他们看来苏晓一直都是又乖又懂事的好孩子,不爱玩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是学习的年纪,内向也没什么不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

可是,心理咨询师的话如一盆冷水泼醒了他们,这才发现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也太自以为是,所谓的乖和懂事都是迎合了他们而压抑了自己。他们都不了解苏晓,又或者是苏晓掩饰的太好,他们都没有发现,这个安静懂事的孩子已经慢慢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小世界,她和谁都隔着距离,客客气气,没有人能走进她的世界,连父母也只是站在门外。

抑郁症吗?

还不是!

自闭症?

也还不算。

但长期堵而不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那要怎么办?

她很抗拒心理咨询师,这个阶段如果有家人努力配合,没有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也是可以的,家人之间多沟通,试着寻找释放的出口,但也别太心急,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让她安心、放松,慢慢的卸下那层伪装,找回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做真实的自己。

唐玉荣不明白,自己和苏展都不是强势的人,也不是专制严厉的家长,怎么就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了?年轻的时候工作忙把苏晓放在老家六年,因为这个夫妻俩一直心存愧疚,自从接回了女儿,两个人都是讨好的、小心翼翼的、掏心掏肺的爱着苏晓。

怎么会就这样了。

放松?旅行?或者其它方式?

苏晓都没有兴趣。

她依旧拒绝沟通,除了吃饭洗漱其它时间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一晃高三开学都已经一个多月了,眼看着就到中秋节。

一天,吃饭的时候苏晓突然跟他们说:“我想去外公家。”

终于愿意出门了,还是她自己主动想去的地方,唐玉荣和苏展都松了口气。

乡下的生活节奏慢,风景秀丽,又是苏晓长大的地方,最最适合了!

于是他们给苏晓申请了一年的休学,她愿意在老家住多久都行,住在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应该就是最放松的地方吧?苏展和唐玉荣仿佛看到了曙光。

“妈,检票了!”苏晓拉着背包的肩带走向检票口。唐玉荣一手拖着行礼箱,一手拎着大包零食跟上去。

“晓,这条路妈妈带你也走过无数次了,你一个人应该没问题吧?”

“嗯!”

“那个,电话要一直开机,到站了跟我说一声,转车了也要说。”

“嗯!”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别人的东西,不要睡的太沉。”唐玉荣急切的叮嘱里分明有了一丝哽咽。

“我知道。车要开了,你下去吧。”

唐玉荣出了车厢,绕到苏晓座位的窗户前,还在大声说着,隔着密闭的玻璃,她一边比划一边夸张着口型。苏晓看着像表演哑剧一样的妈妈,心突然慢了一拍。

“妈,再见。”她对着窗外摆手。

火车滑动,唐玉荣终于泪流满面。

窗外景色在快速的倒退,有山、有树、河流、田野、人家……苏晓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也感受到生命的流动,她觉得一直紧绷在身上的那根绳子在慢慢的变松……

无论是到站还是转车苏晓都不记的打电话给父母,唐玉荣掐着时间点追了几个电话过来,最后一次通完电话的时候苏晓已经坐上了通往三山镇的大巴车。

陆续上车的人大着嗓门、带着浓浓的乡音互相打招呼,可能前一秒大家还在火车上客气生份的用普通话交流,但现在这辆挂着目的地“三山”的车子让大家瞬间就亲切的攀谈起来,你从哪里来,在那里做什么,为什么这时候回来了……

比起轻声细语的火车厢,这辆大巴车就像一壶煮沸了的水,热气腾腾又欢闹喧嚣。

苏晓旁观着这一幕,听着略显生硬的当地话,觉得有点吵,但意外的并不反感。

大巴车一路热情高涨着往三山镇驶去,路开始变窄,看上去刚刚够一辆车行驶,却偏偏又能完美的和对面来车错开。

路边大片的田野里铺开金黄色、绿色相间的地毯,车上的人欣喜的谈论着今年的好收成,也祈祷着秋收时不要下雨。

路遇停靠站的时候,下车的人俨然已经是一位老朋友似的和大家告别了。

车子终于在三山镇停下,临街的门口马上探出一些人来,大家习惯性的看谁家的谁回来了,谁家的谁又走了,然后热情的招呼一番。

“咦!这不是老唐家的外孙女嘛!”

“老唐,学校放假了吗?苏晓怎么回来了?”不大的镇子,多数人都互相认识,苏晓每年都会跟随父母回来过节,大家对她自然也都认得。

老唐笑眯眯的一边接下苏晓的行李,一边夸耀的答:“想我了呗,回来陪陪我。”

老唐才不管本该为高考冲刺的苏晓为什么突然要到乡下来,他也弄不懂女儿在电话里说的那些原因,对于这一年天上掉下来的天伦之乐,他只觉得自己就像菜园里那一畦绿皮的萝卜——心里美。

“晓,累了吧?咱们回家喽!”

苏晓站在被夕阳镀成温暖桔色的小镇路口,看着外公笑眯了眼睛,有一种心落回了实处的踏实。

三山镇,东西走向,从街头到街尾步行也就二十分钟就走完了,临街的一面都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一条东西流向的泗水河,河的北岸住着镇子上大部份的居民,外公的家在北岸的西头。

苏晓在沿路村民的注目礼中到了外公的家,熟悉的普通农家小院,但新做了青砖飞檐的门楼,院子里三间正房,左侧两间偏房,中间修了一整片水泥坪,右边留了花圃,此时正是紫薇花开,深深浅浅一簇一簇的粉红、紫红。

那只被苏晓取名叫“花菜”的橘猫正卧在花荫里睡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