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狼狈逃窜,多尔衮在途中一路收拢溃兵。
走走停停,当大军来到永清县的时候,收到消息的岳托率领一万多骑兵,与多尔衮的人马会合到了一处。
随后传下将令,所有士兵原地待命休息。
县衙内,多尔衮,多铎,两人一副不愁眉苦脸,心中怅然若失。
经过了将近两天的休整,情况有所好转。
麾下将士们虽不复当初入关时的意气风发,但也比之前要好得多了。
经历了一场惨败,好在八旗子弟只伤亡了几千人,虽然心痛,却也无奈。
只待回去后,好生修养一段时间,尽快恢复满员状态。
目前,各种军械在也急需补充,只有尽早派人去联系范永斗,继续加大走私的力度,补充大清所需了。
多尔衮默默不语,坐在那里低头沉思良久。
此次大举进入关内,一共动用了十万大军,不仅仅八旗兵,还有蒙咕诸部,以及刚建制的八旗汉军。如此大动干戈,却远远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预期。
与明军一战,大批的青壮人口丢失,甚至粮草辎重也被明军缴获,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付出与收获远远不成正比,大肆劫掠的财物已经所剩无几。
多尔衮一想到这些,脸色就越发的阴沉起来。
“唉——没想到事情竟弄成这样,回去后该怎么向皇太极交代。对方必不放过这大好机会,定会好好拿捏一番,说不定还想借此除了自己的正白旗旗主之位……”
多尔衮心情烦躁的敲打着桌面,心中暗道:“麻烦了,这回该怎样才好?”
站在一旁的多铎这次难得的没有说话,见自家兄长一脸为难,他心中就不由一阵火起。
他把拳头捏的咯咯作响,暗中咬牙切齿,在心里不停的诅咒皇太极!
十四哥本来深得父皇的喜爱,曾被看作是皇位的最理想继承人。
可当父皇过世后,皇太极这卑鄙小人,居然逼迫自己的母亲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也因此彻底丧失继承大统的可能。
皇太极趁机登了大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该死的,自家兄长明明军功卓著,却一直被皇太极多方打压,时有掣肘,空有满身才华却偏偏发挥不出来。
所有这一切,都是这个八哥造成的……
这叫什么道理——可恨啊!
两兄弟正各想着心事,只见岳托匆匆走进来,大声道:“探马来报,明军已集结大量人马,正往永清县方向杀来!”
多尔衮浑身一激灵,也顾不想东想西,站直了身体,冷着脸道:“胡说,明军的反应怎么会如此般迅速?”
岳托想了想,说道:“此次明国皇帝御驾亲征,明军战意暴涨,再加高额的奖励,人人奋不顾身,做到这一步也是应有之义。”
多尔衮无语了,当初他们入关时,一路所向无敌,明军无不后撤,即便顽固抵抗的最后也因扛不住大清无敌的铁骑,纷纷弃城溃逃,望风披靡。
现在怎么了?
转眼形势逆转,明军居然还不依不饶,死死咬在后面。
我堂堂大清,居然被一群软弱的羔羊撵着跑,简直是岂有此理!
多尔衮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他苦苦思索,造成这一切的究竟是什么?
崇祯在位时,中原大地如同大清的后花园,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任意来往,好不惬意。
可自从朱慈烺登基后,短短时间,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明国皇帝……未来必是我大清的祸患,无论如何,必除之而后快……”
多尔衮想到这里,忽然眼前一亮,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
一旁的岳托却等不及了,前沉声道:“现在究竟该如何?是战是撤,还需早做定夺!”
“咱们撤吧!”
形势比人强,多尔衮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我军锐气已失,勉强再战,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撤吧,退出关内,待以后再卷土重来。”
“十四哥……”
多铎一脸的不甘,终是忍耐不住,还想说点什么,直接被多尔衮打断了。
摇了摇头,多尔衮道:“不要再说了,看来这次明国气未尽,咱们权且退去,以后有的是机会把面子找回来。古来为将者需沉得住气,胜败只是一时,不用着急。”
多铎被教训了一通,差点郁闷到吐血,哼哼几声,终是低下了头。
三人商议完毕,便立刻下令。
全军列阵,准备撤退。
清军的确是训练有素,悍勇非常。
在接到一系列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集结了所有人马。
大军丝毫不乱,开拔后,逐渐离开了永清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