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崔佑被从睡铺上叫醒,带到太守府的后门旁的一个亭子里,里面一个修长的身影已经候在了那里。此人正是王宁。
王宁悠悠地开口道:
说吧,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崔佑赶紧说:
草民不敢。
王宁冷哼了一声道:
既然这个时候找先生过来,就不要再拿那些虚言相待了。崔先生向来自命清高,我曾主动请你为我效力你都不肯,可是为什么今日,为什么又主动惹起我的注意?
王宁此言不假,那使马受惊的石子正是崔佑做的手脚,试探小义的功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确实像从王宁身上下手,查出窥视自家院子的内幕。于是,顿了一下,改口道:
草民确实是有意要在公子面前展露一番,希望得到公子赏识,让草民能够有幸为公子做得一二件事,得些薪米银两,好养活家中亲人。
王宁一听,不禁冷冷地笑道:
亲人?据我所知,崔先生可并无亲人在世。
崔佑沉静地说:
实不相瞒,母亲生前,已经给草民订下了外乡好友之女,如今草民已将未婚妻接到家中。现在草民服役在此,未婚的妻子并家嫂在家亦为了交贡的红帛之事操劳,田里又将荒芜…
王宁喝然打断了崔佑的话,崔佑只得赶紧拱起手来,等候开罪。
只听王宁气愤地说:好,好,你的未婚妻?那么我问你,你的未婚妻叫什么名字?
崔佑定定地说:草民未婚妻名叫苏筠娘,是先父生前好友苏谨道之女。
王宁的一双手早已将玉扇扇柄捏地咯吱作响。
崔佑听在耳里。
王宁似乎叹了口气,许久方道:罢了,是我的事使得你们平添了许多负担。你且回去,明日去找小义便可。
末了,又对着崔佑说了句:没有养活人家的本事,还娶什么妻!
崔佑哑然。
王宁大踏步沿着甬道走进了太守府的大院深处。
第二天一大早,小义便过来给崔佑安排活计。他不用在工地修路了,有了别的差使,加入了太守府在外面采买置办的队伍里。除了活轻了,可以有些体面了,作为太守府临时雇来筹办婚事的工人,还能够得到一些工钱喜钱乃至喜事办妥之后的赏钱。其他的民丁们煞是羡慕。当然,和崔佑一起被选上做短工的还有丁小井和另外二个精明健硕的小伙子。大家纷纷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丢下劳具,看着去太守府的门房里领了统一的衣服,看着他们跟着管事的人走远。
被选上的人换上了太守府里临时家丁的衣服,还恍然如同做梦,管事的安排好活计走了,丁小井拉着崔佑道:
崔九崔九,你快掐掐我,我怎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呢?
崔佑捶了丁小井的臂膀一下,道:
当然是真的,到时候挣得的银子也是真的。
崔佑心里并不高兴,这和他预想的不一样。当然,也是他低估了太守府的门槛,像他们这种来路不明的山野村夫,几乎是没有机会踏进太守府的。他们需要做的是一直在外面的街市上采买置办婚礼所需的物品;或者是在各大达官贵人的府宅之间担任运输搬运礼物的工作,到了各大府宅的门口,自然有人交接,他们是进不去的。而那些能进入各大府宅,能近得了主人家的身的,都是层层筛选出来或是从小就惯常跟着的奴仆。
对于崔佑,王宁也是存了一份心思。杜若在他的家里,以后,以后可能成为他的妻子,这些都是王宁既不愿发生,又庆幸发生的。
他爱过的,一直没有忘记的,曾经差点结为夫妻的若儿妹妹,要成为崔佑这个村夫的妻子,他心内十分不痛快。
可是,毕竟是他辜负了若儿妹妹,此生也没有再和若儿妹妹厮守的可能了。如今,能有个像崔佑这样的英雄男儿照顾她一生一世,他知道自己应该为若儿妹妹高兴。因此对于崔佑,他不恨,但是也不喜欢,所以他并不是很愿意见到他,尤其是在自己这大婚的日子,看见崔佑,他就想起了若儿妹妹。再说,如果父亲知道了崔佑,知道了崔佑和若儿妹妹的关系的话,那就更麻烦了。可是他又不忍心若儿妹妹吃苦,又不能直接正大光明的给他们银钱,这样反而会使他们怀疑。于是就使了这个折中的法子。
一通紧锣密鼓的建造之后,大路平整通达,太守府上下一新。五月十八这一天,全城张灯结彩,每一条大路上都铺上红毯,红绸子裹在了道边的每一棵树上,街边的店铺、门户也都统统披红挂彩,那太守府更是被装点的如天宫一样,大门敞开,喜气洋洋,人头颤动。
太守大人再次成为尊亲,高坐在大堂内,只等着佳儿佳妇前来敬拜。
在众人的一片赞叹祝福声中,突然一个小家仆从门外跌跌撞撞地跑来,众人大惊,王进也马上站了起来,指着小家仆骂道:
畜生,大喜的日子,慌慌张张做什么?
那太守家的小家仆也是见过些世面的马上掌起自己的嘴道:小的太高兴了,乱了神了。
王进示意他下去。自己又端起茶杯,请了请众宾客,也没有耐心再略坐一下,便借故回了内堂。
那小家仆正搓着手跳着脚在盼着,见着王进进来,马上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道:
新娘子…新娘子…被劫走了。
什么?王进一听,脑袋立马轰隆一声炸开了。掰起小家仆的肩膀问道:
什么人干的?少爷呢?
小家仆哭道: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人也不多,约有五六个人,少爷带着咱们家的人追去了,小的回来禀报老爷。
王进松开了小家仆,额头上渗出汗来,脑子里思衬道:
五六个人,五六个人,五六个人就敢光天化日抢劫当朝宰相之侄一州太守之媳,是谁?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宰相府呢?他们知道了吗?
小家仆依旧哭着回道:
他们送亲的人也回府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