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朝廷有人好办事【1/3求鲜花】(1 / 1)行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赈灾的后续工作,商量的差不多了。

张浩知最后补充道:

“严大人,这赈灾一事,得刚柔并济。

发粮食赈灾,是朝廷的怀柔之策。

但为了避免一些如龙傲天之流的刁民捣乱,下官觉得,还是应该多准备些后手。

必要时,将这些不听话的百姓,加以镇压,杀鸡儆猴。

您觉得呢?”

严珅也觉得在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这不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

这是动物的本性,礼仪道德难以违逆。

故而,严珅便将此事交给张浩知全权负责。

“严大人,荆州府附近,反正还有大批的散兵游勇,无所事事。索性就把他们调到荆州城内来,主要进行组织纪律、整顿秩序。即便赈灾发粮的时候,出了什么乱子,也能调遣兵丁,及时镇压。您看?”

张浩知自觉的将主动权和选择权,交到了严珅的手里。

严珅自然而然的表示赞同。

“也好,既然张大人有心抗灾,本官作为朝廷钦使,也不能闲着。这样,你待会就到府里拿圣赐本官的赈灾圣旨。有此圣旨,可酌情调遣楚鄂兵丁,那些个将军校尉的武官,是不敢不听命的。”

安排妥当之后,严珅似是想到了什么,便接着说道:

“这些个受灾的百姓,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不生祸端,显然还是有人在刻意约束的。我没猜错的话,那些乡绅耆老,宗族村正之流,你们在暗中已然网罗,让其听命行事吧?”

在前世,严珅喜欢读书,尤其推崇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仲国》和《江村经济》这两本书。

这两本书,极为详尽的描绘了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其中,宗族所构建的乡土差序格局,是维系稳定的重要一环。

严珅自然不能忘记。

活学活用,是读书的应有之义。

“严大人高才,下官佩服。下官一定着手去吩咐,让他们配合行事。

另外,这次荆州府所遭遇的水患,前所未有。不仅是荆州府,临近的湘南府县,也受灾不清。

下官想着,或许大人可以试着以钦差之名,将这些受灾兄弟的力量,一起团结起来,或许,这是一大助力也未可知。”

张浩知在拍马屁之余,也跟着查漏补缺。

“可。”

严珅想来无碍,便索性答应了下来。

张浩知见严大人这么爽快的答应了自己的建议,一时觉得自己,已然是严大人的亲信心腹。

如此身份,自然激动!

眼见着,这张苍老的面容,瞬间红光满面,像是年轻了十几岁。

其实,这也不怪他这么兴奋。

毕竟,按照他这个年纪,这个地方官的位份,在大侑,如无助力,已然是升迁无望。

可若搭了大侑第一奸臣——

(严珅:呸,划掉!)

可若搭了大侑第一宠臣的大船,这就说不准了。

朝廷有人好办事,古今皆是如此。

有了严珅的助力,以后张浩知再往面爬一步,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打铁趁热,自以为了解严珅心思的张浩知,便接着进言道:

“严大人不辞辛劳,为我荆州府百姓着想。下官真是感激涕零。现在,赈灾事宜已经提日程,大人今日出来也劳累了。不若就此止步,咱们先回去歇息一番?”

在张浩知看来,严大人赈灾的主要目的是找立功的机会,这次微服出行,也就是面子工程。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自然要打道回府了。

只是严大人是提议出来的人,不好直接开口。

这个时候,作为亲信和心腹的手下,就要帮着老大说出他想说而未说出口的话。

官场圆滑,莫衷于世。

张浩知这个人精,小算盘打的飞起,自以为了解了严大人的秉性,便主动出声建议起来。

不过。

严珅葫芦里买什么药,哪是一个小小的知府,能够随意看出的。

于是,严珅在张浩知的不解下,摇了摇头道:

“无妨,既然出来了,自然要好好考察一下民情。张大人若是无事,便陪着我主仆二人一起吧。”

而张浩知见严珅拒绝了自己的建议,先是一愣,随即认错:“严大人爱民如子,当时我辈楷模。下官方才,孟浪了,还望恕罪。”

严珅并无恶感,便带着一众人,前往目的地。

不过,这个张浩知,不愧是个当官的料。

明明知道他是个迎奉意,敛财枉法的小人,却让严珅怎么也没生出厌恶之感。

果然是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吗?

有时候,当小人的确比当君子来的舒服。

毕竟,与君子交往,需要遵循君子的原则。

而小人?原则是什么?可以吃吗?

没有底线,就是最容易堕入其中,放纵沉迷的状态。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