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来之后,冷玉一直沉浸在一股浓浓的兴奋愉悦的情感中。
自从开始心理治疗的四年多来,点点滴滴是心头涌动的涟漪,层层叠叠是心底泛起的情思。
从北京回来,冷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书,书很快送到了她的手上。可是没等她将书拿到手中,书就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精装的书面有点折了,冷玉心疼得不得了。回到家里,她没急着翻看,而是好好地把书的整体欣赏了一番。
每次收到新书时,她都是那样的开心,心底升腾起来的幸福感能赶走她所有的烦恼。再加上这书是她最最崇敬的程医生推荐的,就更是别具一番情感了。
她把书抱在怀中,似乎不用看里面的内容,光是它厚重的外表就足以疗愈她的一切哀伤了。
冷玉像捧着无价之宝一样捧着手中的书,贴在脸上,闭着眼睛感受着这本书带给自己的感动。她似乎能感受到它的温度,这让她的灵魂宁静安详。
它能抚平她最深沉的哀伤,多年来漂泊无依的灵魂似乎有了一个最美好宁静的皈依。冷玉且享受这一刻的美妙,这里传递这一种无言的情思,虽无法触摸,却无处不在。
多年来,她一直在深沉的孤独中沉浮漂泊,无人听得懂她心灵的呐喊,无人能慰藉她灵魂的孤独。她长叹,她只是误入人间的孤魂。
冷玉的孤独,不是因为她喜欢,只是因为她没有遇上能够与她产生灵魂共振的人。而她又是那样的固执,不愿意向世俗妥协。
就这样,她的心执着地孤独着。一曲《春江花月夜》,能让她沉迷十几年,只因这首乐曲传达出了我灵魂深处所有的情感,只因这首曲子成了她灵魂的陪伴,让她觉得不再孤独。
一本《红楼梦》迷了她十几年,书中的每一首词曲,似乎都是为她的灵魂而作,那里浸透着她所有情思和忧伤。
后来,程佳珺帮她打开了心理学的大门,这里别样的风景让我着实震撼。此后她便一头扎进了心理学的天地,且无论激情过后的漫长探索是多么的艰难,她仍是一往无前,执着地想要亲手触摸心理学的每一根脉络。
这里是离真理最近的地方,这里能找到方法拨开萦绕在眼前的所有迷雾,让她可以用平凡人的肉看清人生的真相。这里,她能找到那个最贴近她的灵魂的人,他能将她沉沦在孤独中的灵魂拯救出来。
冷玉答应过,在看完这三本书之后要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下来给程佳珺看,若是自己所写的能够打动他,那么他会将他的个人联系方式给她。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诱惑。为此,她愿意拼尽全力,这也让他倍感压力。终于,她将读后感写好了,将文章发送出去的那一刻,她既轻松又紧张。
附文:《读南希书有感》
终于,三本书都看完了,可是我却茫然了。好像我还没有动笔,就已经注定了失败!
其实在我看完第一本《精神分析诊断》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比刚收到书的时候激动百倍,感觉自己胜利可待了。
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从书架上拿下《精神分析治疗》,迫不及待地看开,迫不及待地阅读。那几天看书太贪太多了,以至于脑袋沉重,几乎无法运转,后来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了两天,阅读才得以继续。
当时就想自己越快看完就能越早给程医生打电话,然后也就能越快获得程医生的联系方式,这是我梦寐以求的。
以前我对此无能为力,但是现在好像只要我足够努力,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我的生活似乎一下子明亮多彩了起来,因为我内心充满了希望。
然而就在第三本《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看了一半的时候,我却慢了下来,内心的各种想法、担忧、恐惧都冒了出来。
甚者有想要放弃的念头了。也许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吧,我差点被这股浓重的黑暗吞没了。完全没有了刚翻开《精神分析诊断》一书时的那种兴奋激动了,不过最终我还是撑了下来。
每当我翻看这些书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字里行间辐射出来,让我的内心充盈无比。
我心里很清楚这股能量来自何处,这股能量不仅是书中的内容给我的启示,更多的是程医生赋予的能量,通过了这本书传递给了我。甚者即使我不阅读内容,但是将书抱在怀中,都能感到满满的能量盈动。
这股巨大的能量我很熟悉,这让我记起了以前做过的一个梦。梦境还很清晰,当时我记录了下来,还做了简单分析。现在一时找不到记录了。不过梦境的主体部分大致还记得的:
“我梦到和老公一起登山,在半山腰的时候,我老公将我推下了悬崖,深不见底。我在急速地往下坠落,可是在我下落了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我整个人托起,一直把我送到了山顶,此时老公也已经到达山顶了。”
当我梦醒的时候,我是平静的,甚者内心充盈着一股能量。我当时思考这股强大的力量象征着什么,我做了几种思考,也许指某人,也许指某种事,也许暗示了我的命运,像算命先生说的那样我有贵人相助,或者显示了我心理的变化,说明我有了积极的生活信念,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直坠无底洞的恐惧焦虑绝望了。
前天我在思索我看书的感受时,这个梦就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也许它是来暗示我什么的,难道在告诉我,梦中的那股力量就是我现在感受的这股能量?我想即使不是同源,也该是通的吧。
都是一种指引我生命向上的力量,我自当珍之重之!然而也不可太过依赖于这外力的承托,因为外力终有撤退的时候。
为了那时不至于粉身碎骨,我还是应该借力发力,培养属于我自己内心的能量源泉。能和程医生共读此书,这件事情本身就在给我贫乏的内心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似乎手中的书已经不再是平常意义上的书了,内容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程医生让我看的书,注入了程医生的灵魂,具有了象征的力量,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一点点精神上的力量都足以让我内心爆发出强大的动力,让我生机勃勃。
我一直被这种兴奋充满着,内心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想表达,可是却不敢轻易落笔,只想快点将书看完,把其他的事情全部都放下了。
我明白,获得人格上的成长和完善是我最需要的。我若修补不上我缺失的人格构架,再美的人生规划也都只是空中的楼阁,沙滩上的城堡,建设得越高,坍塌得也会越猛烈。
现在看完了三本书,再想写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言尽辞穷,无力用自己贫乏的语言表达出我内心的一切,且内容太多,在阅读每一章节的时候还能有一些清晰的感受,等全部看完,也都忘记差不多了。
一时间,我竟陷入了焦虑之中。可是当我终于克服了种种障碍打开电脑时,我却只能对着空白的屏幕发呆。
究竟程医生为什么会让我看这三本书,我心中难免会有一番揣度。以前每读完一本程医生给我的书,我都会思考一番他的用意何在,有些是明确的,也都有明确的收获。
可是这一次我有点迷糊,没有一丝的头绪,也许是被太多的情感冲昏了头脑,我有点抓狂的感觉了。
然而抛开这些猜测和不安,单就《精神分析诊断》一书来说,它既是给患者用以自我诊断的书,又是写给治疗师的书。
只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是一个患者,我也渐渐感觉自己病体沉重,病入膏肓了。
我看着书中描写的那些人格障碍,我几乎都有点,尤其是分裂样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感觉符合得要多一些。
不过边缘性人格障碍,我觉得她描写得不够准确,没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一书中描写得精准。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一书中描写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能完全涵盖我身上所有的问题。
在我阅读《精神分析治疗》一书时,我的身份似乎切换成了治疗师,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写给治疗师的教科书,因而我好像在受教,我在阅读感悟中收获颇丰。
只是在阅读到一些与我身上具有的相似的问题描述时,我会切换成患者的身份。就这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大多数时候是治疗师,有时候是患者,来回地切换身份,也是实实在在的分裂了。
在我阅读《精神分析案例解析》时,这应该已经是我的第三次阅读了此书了,阅读上是完全没有障碍的,也没觉得有什么很深刻的体验,倒不如第二遍阅读时感受强烈。
我热爱心理学,一头扎进来就没有打算终止。以前我总是说我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去帮助那些痛苦的灵魂。
后来我渐渐明白,我的第一使命并不是去拯救他人,而是拯救自己。心理学是我拯救自己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我庆幸自己能走上这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的每一点发现都让我欣喜无比。我就这样在程医生的指引下,在心理学上渐渐展开渐渐深入,去寻找散落在心理学每一个领域中的我自己。
我希望能把我散落的每一个部分都找出来,然后再把它们拼接起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我。
以前我总是把心理学比作是一个海洋,各种流派其实处在海洋的不同深度,比如说认知行为漂在海面上,从一开始我心中就对此有点不屑,感觉有些肤浅,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存在人本主义处在海洋的中间层,比认知行为要深入,能解决较深层次的问题,存在、孤独、死亡、无意义等。
这些是我问题的一部分,我在这个深度发现了部分的自己,因而我对存在主义的东西感兴趣,可是渐渐的又觉得它力有不逮了。
精神分析处在海洋的更深的地方,能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各种神经症;
再往下去,应该是由精神分析的其他理论流派:客体关系理论、依恋理论,再单列出一个焦点治疗等等,这应该在更接近海底的那部分深度,这里有边缘症、各种人格障碍、情绪障碍等。
至此发现了全部的自己,我就零零散散地分散在海洋的每一层,越往下潜,能找到的我就越多。
我追寻着人生的意义,我感受着生命的孤独,我对死亡执着难解,我对存在感到空虚;
我抑郁,我焦虑,我能感受到潜意识中强大的内容,我能感受到我脆弱原始的防御难以压抑住内心的魔鬼,潜意识的内容会在某些时候透过我脆弱的防御系统而渗漏到意识中。
于是我的思维行为便会在时而清醒的意识时而如梦的潜意识的混乱控制下变得混乱异常。我更没有健全的人格基础,成人的身体里装着的只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的小女孩。
是的,我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何曾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人格?人格的基础构架可谓缺三短四、支离破碎。
那个内心的小女孩又如何健康成长?那些缺失的结构时时刻刻威胁着自己,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让整个人生坍塌。
挡不住风遮不住雨,未等风雨来袭,便已飘摇欲坠。即使再多的世俗成就都难以填补残缺的人格框架,更何况在这种人格基础上又能取得什么世俗成就呢?我乐于去发现自己的真相,哪怕真相是那样的惨不忍睹。
因而我在每一个领域里发现自己,哪怕是零星一点,都会让我无比兴奋。这也让我对这些领域的相关理论充满了强烈的兴趣。
再往下,触到了海底了,也许沉在海底的灵魂是心理学任何流派都无能为力的了。面对已然彻底坍塌了的人生大厦,任何人都回天乏力了。那里应该有药剂师和上帝!
面对整个心灵的海洋,我和程医生的每一次交流,都是在借力下潜;
我的每一次阅读,都是在完善自己的潜水装备;甚者我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受的每一次磨难,都是在补充我下潜的动力。
就有那么一股力量在驱使我下潜,让我不要留恋海面的和风丽日,因为我不属于春光明媚,我沉在那黑暗冰冷寂寞的海底。
在我最初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在心理学上走得更深,不想在表面上漂浮。
现在我明白了我为什么会一直执着于此了,大概就是因为我自己沉在黑暗的海水中呢,越往下越多。
我只有潜得深了,才有可能找到全部的自己,然后将自己打捞上岸!我不想在那黑暗冰冷的海底沉睡千年!
我有时把自己当成一块试验田,想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能承受多少的人生不幸,也想知道心理学到底有多少拯救的力量,更想知道我整个人生完整的图景,哪怕最终只会是千疮百孔。
我想我没有权利去终止任何人的生命,哪怕是我自己的,因为我也并不属于我自己的,我还属于我的血亲,我还属于上帝!
不过我还有终结自己生命的能力,感谢上帝的恩赐,正如南希书中所说的,让我保留了一条逃跑的路径,让我不至于太过恐惧于活着。
生命如此飘摇,常有“非我”的碎裂感,可是仔细想想,我又何尝有过“我”?三十几年来,我只不过是一叶被流水放手了的浮萍,是一朵被东风放逐了的柳絮,是一粒被大地抛弃了的浮尘。没有根,唯有摇摇欲坠的飘零!
我时而哀叹于生命的沉重,时而感伤于命运的残酷。可是一切都已注定,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所有的一切,残缺的人格框架,狂暴的命运摧残。
然而心中却尚有一丝不甘,还望借一些外力来修缮一下自身根子上的残缺,使之总不至于落得个“忽剌剌似大厦倾倒,昏惨惨是枯灯燃尽”的结局。
我读书为文,不奢望玉堂金马登高第,只盼能万般痛苦从此绝。不要把世代的痛苦再传递下去,愿一切尽绝于我今生此身吧!我会尽一切力量支撑起我的生命,让一切的痛苦在我的身上燃尽!
我想这也是心理学所能做到的最伟大的事情了,切断不幸的代际传递。我也希望我能有一份余力将我弟弟的人生再往前带一段,毕竟他也是我此生放不下的牵挂,我也是他唯一可以依赖的亲人,虽然我能做的实际上并不多。
冷玉写于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