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年,那位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宁王朱宸濠,不知从何处得知南洋潜军之事,竟通过泉州海商一路辗转到达渤泥国,更以假冒圣旨招纳潜军巨舶部众前来。
幸被洪度年之三世祖洪飞来识破,冒死突围之时,洪飞来却遭弓箭射中,不治而亡。
万历四十七年,又有人放出风声,声称大明钦差赍奉圣旨已到旧港,正在寻找这支潜军遗民,妄图将其骗出。
多亏洪度年小心谨慎,提前派人深入探查,最终发现圣旨乃是蓄意伪造而成,这才让潜军再免一场灭顶灾殃。
后经查证,发现始作俑者竟是昔日被三保公剿灭的海寇巨擘,陈祖义之五世孙陈犹恨。
自此,洪度年更加谨小慎微,生恐因为一念之差落入圈套之中,也正因了这个缘故,洪度年即便收到曾一叶的荒岛藏书,仍旧不敢轻信,这才专门设计出荒岛雾夜相见的一幕。
“怪不得……”郑鸣听完这番解释,不由长叹一声,心头那点怨气早已烟消云散。
“即便事出有因,这般轻慢巡抚钦差,老朽仍是死罪一桩,还请上使重重责罚!”洪度年再度跪倒郑鸣身前。
“快快请起,若依本钦差之见,洪总管不但无罪,反倒老成谋划,大有功劳!”郑鸣忙将老迈的洪度年重新搀起。
“上使雅量高致,小人佩服之至!”洪度年赶忙奉承一句。
“只是本镇尚有一事不明,洪总管可否见告?”郑鸣问道。
“上使既是吾皇派来的真正钦差,老朽自是知无不言。”洪度年答道。
“莫非圣旨的关窍便是那枚看似有误的‘’天子信宝‘’印章,和那枚藏身卷轴中的铜钥?”郑鸣终于将多日来的疑问一吐而出。
“英明不过上使!”洪度年面上忽然露出一丝得意,“是了,便如上使所料,这等设计正是昔日三保公与成祖爷达成的约定。”
“成祖与三保公还有密约?”郑鸣闻听此言,顿时兴致大发,急忙追问。
洪度年见此,略一沉吟,便开始讲起这支潜军遗民的来龙去脉。
说起来,这支潜军确实算得上源远流长,又足够神秘。
首先,按照洪度年说法,三保公郑和并非七下西洋,实则足有八次之多。
永乐二十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之后,见年过六旬的永乐帝日渐苍老,心伤之余,又见太子仁厚柔弱,身边之人又多出下西洋耗费国帑之类的言论,三保公不禁开始为西洋船队前途担忧。
三保公本是内官监太监,早年更是贴身侍从,屡立战功,被成祖引为肱骨,因而得以近身成祖,并伺机规劝说服,最终达成一项再无第三人知晓的密约,并将其藏于深宫密间。
密约大意便是,若太子继位后罢黜下西洋战略,郑和便可相机行事,潜藏部分巨舶、工匠与操船力士,以此确保航海星火不灭。
日后再若起复,必要有人赍奉带有暗号和那把铜钥的圣旨方可,除此之外,潜军概不奉诏。
永乐二十二年(1422年),郑和奉成祖之命,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
趁此良机,三保公未雨绸缪,沿途踏勘南洋偏僻之地,为西洋船队预先寻找隐身之处。
同年七月,明成祖驾崩,仁宗朱高炽即位,果然很快调整了其父的扩张政策,并当朝宣布停下西洋。郑和也被改任南京守备,率领下西洋军兵守备南京。
好在,宣德五年(1425年),朱瞻基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再次命令郑和出使忽鲁谟斯等国。彼时三保公也已年逾花甲,身体大不如前,遂决定开始实施潜军计划。
出发之前,三保公先在刘家港驻留一月,又在福建长乐港徘徊半年,用以聚拢愿意前往南洋的船炮工匠,采购一应工具器物,以为首批潜军。
船至南洋海面之后,三保公令其分航而出,驶往早已选定的潜藏之地,对外则以失踪或沉没之名报备,此为潜军第一批。
只可惜天不假年,三保公返航时逝世于古里,同为西洋正使的太监王景弘扶柩东归,途中秘密将三保公遗体真身葬于潜军驻地,又留操船力士与护兵勇士两船,为三保公守灵。
随后,王景弘只奉三保公衣冠归还大明,言其真身腐烂,无法带回,葬于爪哇岛三宝垄。
宣宗感念郑和赫赫功绩,遂下令在南京牛首山上,为三保公建起一座衣冠冢,以为后世凭吊之用。
正统六年(1441年),卸去所有职务的太监洪保,自篆寿藏铭,刻于自己墓碑之上,明里也建一座坟冢与郑和、王景弘坟冢相邻,却也只葬一套衣冠,反而私下招募自愿前往南洋的百行匠民两百余人,并育龄女子六百多口,分乘三艘大船,秘密出海,亲赴潜军基地。
洪保到来之后,先是凭借威望平息潜军中的北归念头,剪除欲要自立为王的屑小之徒,随后安抚人心,制定规程,又遣人外出秘密经商,解决潜军对紧缺物资和女子配偶的迫切需求。
一待局势稳定,洪保又令人出海,与安不纳岛建立单向联系,一面让其代为收容南洋流民,一面把它当成掩护,分散外来注意,从而使潜军能够安然隐匿,不至轻易暴露踪迹。
直至九十六岁高龄,洪保方告寿终正寝,按照遗愿,择一高耸北望之地,葬于婆罗洲上。
而洪度年的六世祖曾在当年担任洪保公副手,因感念洪保公生前恩德,自愿改姓为洪,并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那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作为后代辈分,以此正心明志,从此率领潜军北望故国,寂然潜匿。
自那之后,洪氏一门也便随着这句绝美诗句代代更迭,乃至流传至今,自始祖洪雁达以下,又有洪长思,洪飞来,洪光至,洪不待,和这位眼前的洪度年,历任潜军统领,主持日常大事。
洪度年此时也已儿孙满堂,仍旧秉承祖训,分别取名为洪鱼归、洪鱼回,以及孙辈洪龙舞等。
眼望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絮絮叨叨,如数家珍,将郑和下西洋经过,连同这伙潜军遗民的来历详述一遍,郑鸣听完,不禁大感震撼!
……
注:张博望,即张骞,受封博望侯。班定远,即班超,受封定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