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章 水流动态模拟(1 / 1)半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汉贾让献,包含三种治河方策,后也称为“贾让三策”。

上策是人工改道,黄河没有修筑大堤前,河水虽然漫流,但是河道宽阔,“左右游荡,宽缓而不迫”,春秋中期,开始筑堤时,堤距宽大则河水通畅,后来河道狭窄、堤线弯曲,发生洪水时泄流不畅,则常决口为患,所以贾让把人工改道立为上策。

中策是分流,上策能使黄河“宽缓而不迫”,分流后,被分走的洪水走分洪道,余下的洪水走原洪道。

下策是加高增厚原有堤防,原来的堤防堤距过于狭窄,且堤线弯曲多变,再这样的基础上,无论怎么加高增厚,洪水下泄不畅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是为下策。

到唐宋时期,政府治理黄河时便是依据“贾让三策”来治理河道,而下策因为方便快捷,见效快被用得最多,因此导致堤坝越修越高。

到了宋代,沈立在宋庆历八年,搜集治河史迹,古今利弊,撰著,记录了治理黄河的各种工程规章制度,把黄河的治理分为河议、制度、料例、功程、输运、算法六门,分别记述河道形势、河防水汛、泥沙土脉、河工结构、材料和计算方法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现在华国内阁也基本是按照和“贾让三策”的治理原则提出治理黄河的办法。

内阁大多趋向于选择贾让的中策,让黄河在数处分流,这是现在最适合华国的办法,技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又不会动用太大的人力物力。

不过宋杰知道这并不是治理黄河最终办法,后世有一句话叫:治黄先治沙。

黄河的泥沙绝大多数来自于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因为人类的上千年的耕种破坏了植被,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实贾让提出的上策也不能算作是上策,真正解决黄河问题的上策是解决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问题。

而现在这个区域大部分在西夏境内,有一部分在金国境内,宋杰现在就是想要发动人力在此处植树造林,涵养水土也得先把金国和西夏拿下才行,但现在华国的实力又无法支撑这样做。

所以选择贾让的治黄之法便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不过宋杰想了想又对内阁诸人说道:“除了贾让之策外,诸位可还有其他办法,或是有懂得治水的人?”

宋杰知道,一旦开始投入对黄河的大规模治理,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将会是天文数字,甚至远远高于修建水泥路的投入。

因此在决定之前宋杰希望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寻找有经验之人。

“王上,据臣所知,大宋有一名叫周俊之人在建炎二年编撰了一本,不知此人是否还在世,若是有他相助,治黄之事便又一大助力。”丁平说道。

“建炎二年?到现在都过了三十多年了,他是何方人士,在哪里做官?”宋杰问道。

“就是我山东东平府人,臣也是在读书的时候读过这本,当时听闻这位周老早已辞官归隐,不知现在还是否在世。”丁平回答道。

“立刻派人去寻这位周老,若是不在了,看他是否有后代或是学生懂得治水,有的话就一并请来。”宋杰立马交代道。

“是,臣立马命人去办。”丁平说道。

“嗯还有,关于治理之法,前人之法当然是要学习和借鉴的,不过我们也应当想出更有效的办法,我建议可在南台山附近找一处地方,修建一个模拟黄河流势的小河道,然后在其中倾注泥沙,水可从南台山水坝中用蒸汽机抽取。”

“我一直在天演论中其他卷中提到多用实验之法,治理黄河我们也可采用,人手可从京畿禁军和乡兵中抽调,试一试方才所提的几个著作中的所有方法和贾让的几个策略,看看哪一个最有效,又能节省人力物力。”宋杰交代道。

内阁和元帅府诸人大都不是太明白宋杰的意思,只有辛弃疾一脸微笑的颔首,似乎明白了宋杰的意思。

“王上,此事您看由谁去做比较好?”丁平问道。

“就让郑迟坤和辛弃疾去吧。”宋杰想了想道,刚才诸人的表情他看在眼里。

接着宋杰又对辛弃疾说道:“幼安,此法其实和你做的沙盘相似,沙盘是静止的模型,此次要模拟的黄河便是动态的模型,但道理相通,前人面对洪灾时恐怕没有机会去实验,解决也都是治标之法,若是能找到治本之策便好了。”

“王上,臣明白您的意思了,对了,臣有一人推荐给王上,请王上准许他和臣一同参与实验。”辛弃疾拱手一礼道。

“哦?是谁,可是懂得治水之法的人?”宋杰有些好奇的问道。

“此人是臣的师兄,名叫党怀英,字世杰,是樱宁居士首徒,他虽不懂治水,不过其有才华,论到治理政事,臣不及他也。”辛弃疾回答道。

“既然是你的师兄,便让他与你一起吧,嗯今年马上便要开科了,你可让他参加考试,若是真是如你所言,便是为国举士,也是大功一件。”宋杰笑道。

“是王上,臣知道他现在也在研习天演论,对科考之事,臣对他有信心。”辛弃疾又道。

“那好,就让他先和你一起去南台山去做水流动态实验也好。”宋杰点点头道。

交代此事后,其余人便散去,宋杰只留下箫鸣,想商讨关于建立水军之事。

既然现在没办法大规模的建造船只,宋杰便想着箫鸣能尽量的网罗一些工匠和水手,也只有他对大宋那边的情况更熟悉。

“箫鸣,现在你只能靠榷场的收入独立建造船只和招募人员了,我也知道,此时有些为难你,不过你也听到了,现在治黄才是最为紧要之事。”宋杰让箫鸣坐下后,深深的叹了口气道。

“王上,臣觉得要不先减少驻军人数吧,这样臣的压力也小一些,扬州城中有一万五千人已足够,其余人可以派到别处。”箫鸣回道。

“那你就留下两万人,主力和乡兵各一万,其余四万人调回北方。”宋杰点点头道,本来他想着大干一场,准备让这几万人都加入水军进行训练,现在看来,造船和军饷的预算肯定不够。

“王上,还有一个办法不知可否有效?”箫鸣说道。

“说来听听。”宋杰示意道。

“去岁,王上提出收购鲸鱼之事,不知王上还有印象否?”箫鸣见宋杰点头,于是接着说道:“臣此次从扬州回颜神城时收了两条鲸鱼,是大宋渔民卖过来的,我华国其他地方臣不知道,大宋的渔民肯定是对此有兴趣的,臣之前听王上说过,鲸鱼全身是宝,臣正想着问问王上如何处理这鲸鱼。”

“哦?有人打到鲸鱼卖过来了?”宋杰有些意外的问道。

收购鲸鱼的之事都已经发出去大半年了,宋杰还是第一次收到有人打到鲸鱼的消息,所以十分意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