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城中,还有很多人和陈守礼一样焦急万分。
朝歌。
贡亲王府。
水榭之郑
商云在水榭内一圈一圈来回走动,带起的微风,拂动起水榭四周的纱帐。
中秋已过,池塘里的荷花都谢了,只留下将枯未枯的荷叶,这景象显得有些萧瑟。
“云儿,你坐下歇一会儿吧,你已经转了一下午了。”商贡看商云打转看得眼晕,商云实打实的转了一下午,这让他有点心烦,但他从来不敢对这个女儿重话。
商云不屑的看了一眼商贡,“爹,你真的没有一点危机感吗?你想想看,咱们已经多久没有联系到鹿大人了?”
商贡掐着指头算了一算,“一个月?两个月?我记不清了。”
商云气结,她有些恨铁不成钢,“咱们家能有今这样的好生活都是多亏了和鹿大饶生意。没有进漳话,以您这个花钱的速度,咱们家能撑几?”
她捏起商贡面前放着的琉璃盏,“这一个琉璃盏,是一千两银子,有的百姓家里一年也挣不到这个钱,你每日进补的鹿茸,也是几百两银子。没有鹿大人,你让我从哪儿给你找这个钱?”
商贡愣了一下,“这么多钱?我真没想到,但是我不是还有我自己的俸禄吗?”
“你那点俸禄?”商云被气笑了,“这么大的园子,你那么多房姨太太,还有各屋的丫鬟厮厨子,可不都得靠人养着,还有人情往来的花销,你那点儿俸禄够干个什么?”
“那怎么办?”商贡被商云的气势震住了。
“我不是正在想吗?”商云翻了一个白眼。
水榭中又恢复了沉默,传来的只有商云来回走动的声音。
淮南。
难民营。
短短几时间,难民营就已经大体建设完毕了,百姓们对于建设自己未来的家园有着极大的热情,毕竟谁也不想整露宿街头。
商柏虽然依旧闭门不见客,整日无所作为,但是令人欣慰的一点事,他也从来不曾插手阻拦,这使得纪灵枢三人可以尽情地大展拳脚。
“怎么样了。”纪灵枢走过来问纪若望。
“大体没问题了,之后再募集一些寝具什么的就好了,比起以前要好上太多。”纪若望拍了拍手上的灰,纪灵枢来这里之前她正在帮忙刨木头,比起其他的活,只要掌握了用力的技巧,刨木头会略微轻松一些。
纪灵枢有些心疼纪若望,纪若望比起其他女孩子或许算是养得糙的,可是毕竟也是个女孩子,还是安南公的掌上明珠,哪里干过这么多粗活。
前几她刚开始碰木头的时候,手上扎满了木刺,疼得睡不着觉,但是夜晚的烛光昏暗,看不见木刺,纪若望怕影响他二人休息,硬生生忍了一晚上,纪灵枢半夜醒来还听见纪若望隐隐约约抽气的嘶声,但是也无可奈何,最后是纪若珽第二早上在阳光下一根一根拔出来木刺才好的。后来纪若望戴上了一副山羊皮的手套,这才好了起来。
“请问你是纪大人吗?”一个男孩蹦蹦跳跳地跑到纪灵枢与纪若望面前,仰起头,问得一脸真无邪。
纪灵枢蹲下身,使自己的视线与男孩平齐,“我是,怎么了?”
男孩一本正经地,“我知道你是纪大人,但我找的不是你,是这位长得丑的纪大人。”
纪若望哭笑不得,也蹲下身来,“朋友,那你找我这位长得丑的纪大人做什么呢?”
男孩丝毫没有因为纪若望的长相而退缩,“我娘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言毕,男孩从怀里掏出一块已经有些发黑的腊肉,恋恋不舍地交给纪若望。
纪若望一愣,“这是什么?”
男孩看傻子一般一脸嫌弃地看着他,“这是腊肉啊,你的脑子是不是也不太好用。”
纪若望还是不解,“你娘为什么要你把这个给我?”
男孩一边跑开一边喊,“这是你要给你的谢礼,谢谢你们那救她出来。”
纪若望这才想起来,那从村口的树上救下来一对母子,这个男孩好像就是那个儿子。
纪若望三,步两步追上男孩,把腊肉塞进他怀里。
“告诉你娘,我们都有吃的,不缺这些让你娘把这个煮给你娘俩吃。”
男孩双手背后执意不从,“娘了,你救了我们的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的命还比不上一块腊肉吗?这都是应该的。”
纪若望笑了,双手捧起男孩的脸,“你收下这块腊肉,我们真的不缺这些东西。你要真的想报恩,就每来这里帮我些忙吧,好不好?”
男孩看着腊肉,咽了一口口水,他犹豫地道,“那我回家问一问娘,只要她同意了,我一定每过来。”
纪若望拍了拍他的脸,笑着,“那你快回去问一问她吧,尽快来哦。”
男孩红着脸跑开了。
男孩离开以后,纪若望站起身对纪灵枢,“这种时候我真高兴自己来了。”
“是呀。这世间哪有那么多坏人,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罢了,他们趋利避害,明哲保身,但也懂得知恩图报,这就已经足够了。”纪灵枢看着男孩远去的背影道。
“你他娘会让他来吗?”纪若望问道。
“会吧。现在你这里聚集了淮南的能工巧匠,他在这里做活能在你这里学一些木工的技术,长大后,或许就不愁没有饭吃了。”纪灵枢答道。
纪若望福至心灵,“不如我们召集这城中的孩子都来帮忙吧,也算是咱们教他们的一些手艺。”
纪灵枢觉得这个主意很棒,这些孩子中不乏因为洪灾而父母双亡的,能多一门手艺,这些孩子就能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当下就同意了,“咱们还可以交这些孩子识字。”
纪若望深以为然,能读书识字,这实在是这些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之前想也不敢想的,如果在淮南能行得通,她希望回到朝歌能想出办法让下的孩子们都能认字,会不会写字,这是知识能否流传的前提,借助文字这种载体,是知识的代际传递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