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2 三元及第(1 / 1)葵小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人记得不错,刘三家的明儿个就回来了。”惊蛰知道叶欢习惯了小满服侍她梳头,所以即便是成了亲,也将她留在了身边伺候。

“论梳头的本事,还真没人比得上她。”叶欢笑了笑,懒洋洋的说道。那些个刚提拔上来的小丫鬟毛手毛脚的,胆子又小,可没小满使唤的顺手。

“刘三家的心灵手巧,夫人用惯了的,换了旁人的确会不习惯。”惊蛰扶着叶欢坐起身来,又奉上了新出的雨前龙井,这才退到一旁。

叶欢端着茶盏抿了两口,就将茶盏放下了。“马上就是春闱了,辞哥儿那里打点的怎么样了?二夫人月份大了,该准备的东西也要着手准备了。”

“夫人放心,都准备妥当了。”这些事,就算是叶欢不吩咐,她也能想的到。

叶欢点了点头,终于安心了。

春闱那日,宋霖亲自将儿子送进了考场。主考官们见到宋霖,先是吃了一惊,继而一个个陪着笑上前见礼。宋霖依旧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为了不引起骚动,拒绝了几位大人的示好,很快就离开了。不过,他这番举动在旁人看来,仍旧是太显眼了。

“镇北侯爷亲自送了宋公子过来,想必是为了贿赂考官吧?”

“即便不是贿赂,至少也有威胁的意思在里头!”

“如此一来,那宋公子岂不是妥妥的能高中?!这对其他人,何其的不公平!”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

叶欢听到这些谣言,急得要死。“这些人的嘴巴怎么这么贱呢,什么话都敢说!辞哥儿明明就是真才实学,怎么到了她们嘴里就成了走后门的了?”

“娘,稍安勿躁。”薇姐儿见她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脑袋都要被她晃晕了。

“是啊,大嫂。身子不怕影子斜。阅卷的可都是当世大儒,他们会还辞哥儿一个公道的。”齐氏挺着个大肚子还不忘安慰叶欢几句。

叶欢叹了口气,说道:“关心则乱,关心则乱!”

“这都是人之常情。换做将来烁哥儿下场,我怕是你大嫂还要发愁呢。”齐氏笑着说道。

媛姐儿也在一旁附和道:“大哥哥是咱们侯府最会读书的人,一定能高中的!”

叶欢被她的话逗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头顶。“那就借媛姐儿的吉言了。若你大哥哥高中,伯娘亲自下厨犒劳你!”

媛姐儿不比薇姐儿活泼,生性羞涩,被叶欢夸了两句就不好意思的躲到了齐氏的身后。“伯娘又打趣我......”

“这丫头害羞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对于这个动不动就害羞脸红的闺女,齐氏也是伤透了脑筋。

“媛姐儿这性子瞧着挺好的,温婉可人,我见犹怜。”叶欢这夸赞的话语可并不是口是心非。她倒是希望薇姐儿能够跟媛姐儿学一学,别整天嘻嘻哈哈,没半点儿淑女的样子。

妯娌两个你来我往,打得火热。

春闱整整考了九天,这九天对于赴京赶考的举子们来说,绝对是一项身与心的严苛考验。纵然是从小习武强身健体的辞哥儿,从考场出来,亦是脚步虚浮,面色憔悴。更遑论那些身体底子单薄的,有好些都要靠着书童扶着才能站稳,甚至还有人没能支撑到考试结束就晕倒在考场内了。

侯府的马车一早就在考场外头等候了,见到辞哥儿出来,忙恭敬地迎了上去。

侯府里,叶欢早就命人准备好了热水和吃食。辞哥儿梳洗过后,随便吃了几口垫了垫肚子,就一头歪在榻上睡了过去。

他这一睡,就是一天,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悠悠转醒。叶欢怕他身子有亏,便请来了大夫帮着把脉,确认没什么大碍之后,叶欢才算是彻底的放了心。

等到宋霖回府,晚膳才摆了上来。叶欢请了宋尧齐氏他们过来,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辞哥儿考得怎么样?”宋尧身为长辈,难免要关心两句。

辞哥儿微微欠了欠身,淡然的答道:“尚可。”

宋霖瞥了这个沉默寡言的儿子一眼,心里大概有了数。这臭小子,平时闷不吭声的,却是个极为沉稳的,十分的有主见。他都说尚可了,那定是考得不错的意思。

“辞哥儿惊才绝艳,自然是没问题的。咱们俩,就等着报喜的官差登门吧!”齐氏在一旁笑着附和。对于这个不善言辞的侄子,齐氏可是看得很明白,妥妥儿的天才少年一枚啊,考个状元回来都不稀奇。

“婶婶谬赞。”辞哥儿很少与齐氏打交道,但该有的礼貌还是有的。

“哎呀,咱们府要是再出个状元,这门槛怕是真要被踩断了。”齐氏咯咯的笑着,然后摸了摸烁哥儿的脑袋,哄着说道:“烁哥儿,你要跟你堂哥多学学,知道吗?”

烁哥儿从小就十分崇拜辞哥儿这个兄长,忙不迭的点头。

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放榜的那日,叶欢一早就派人去了贡院。不一会儿,唐十八就笑着回来跟叶欢道喜了。

“可是中了?”看唐十八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叶欢心里不由得一喜。

“恭喜夫人、贺喜夫人,公子中了魁首,第一名。”唐十八抱拳答道。

唐十八进来的时候,齐氏正好也过来串门子,听到这个好消息,也很是替叶欢高兴。“乡试第一、府试第一,会试又是第一,这可是三元及第啊!”

叶欢愣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笑着说了声“赏”。

春分领了命,去账房支银子去了。

得知大公子中了进士头名,夫人赏了每人二两银子,府里上上下下都是一片欢欣鼓舞。

辞哥儿得了第一名,侯府的名气自然又是更上一层楼。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位侯府公子。虽然赞美之人颇多,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果真是虎父无犬子!”

“听说宋二老爷当年也是高中探花,风光无限,莫非是家学渊源?”

“镇北侯府的大公子,以前可从未听人提起过啊,怎么就一鸣惊人了,这里头该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小道消息只是在茶楼里流传,可后来不知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竟是演变成了朝堂上的争论。许多名落孙山的考生联名要求查阅宋辞的考卷,这无疑是连皇帝也怀疑上了。毕竟,那些考官可是建武帝亲自指派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