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此时站出来说道:“如今郡中粮草恐怕只有数十万石之用,主公若要进兵淮南则必须要有粮草供应,而查户整顿更是耗费钱粮,我恐怕郡府钱粮不足。”
广陵郡虽然在陈登的治理下,已经十分富庶,粮草钱粮存储巨多。
但是之前由于徐州战乱,大量百姓渡过淮水涌入广陵。
秦宜为了安抚流民,和抚恤遭遇战乱的家庭,已经用掉了不少钱粮。
若是加扩充兵力,存粮备战,又要查户整顿,劝农耕地桑种,则必然会让广陵郡不堪重负。
秦宜陷入了沉思,陈宫所说的问题,确实十分严重。
如果没有处理好,必然会激起百姓动乱。
想了一会,秦宜说道:“我打算让在郡中推行屯田之策。”
“屯田制?”
袁涣看了一眼陈宫,又看了看秦宜,心中有些兴奋。
秦宜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屯田制。”
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
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
三国时期,曹操刚刚占领兖州的时候。
兖州地区黄巾遍地,土地荒芜,加天灾不断。
当时的兖州可谓是满目疮痍,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极度短缺。
一度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场面,百姓没有粮食可吃,甚至易子相食。
曹操当初十分头疼。
后来曹操便在毛玠、枣祗和韩浩三人的建议之下,果断采取屯田之策。
屯田之策实施之后,果然大为改观。
曹操很快就解决了粮食问题。
因此才使得曹操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一方霸主。
如果说没有屯田之策的实施,根本就不会有后来的曹老板。
屯田之策虽然对于农民充满了限制和剥削,可是带来的好处更是大到无法想象。
秦宜继续说道:“安定郡县的根本大计,在于强兵足食,过去秦国的执政者由于重视农业生产而统一了全国。
汉武帝因实行了屯田政策而巩固了西域的边防,这就是前人留下的好经验。
曹操占据的兖州的时候更是粮草严重不足,而采取了屯田之策的曹操,先平黄巾,后迎天子,败袁术,灭温侯。可见屯田的好处之大。
为何我们不效仿武帝实行屯田之策,解决郡中粮食不足的问题呢?”
潘凤看着郭嘉和田丰道。
屯田政策的好处,陈群和陈宫自然也是知道一二。
可是屯田之策的缺陷同样很大,二人担心会失去民心,引起反对。
陈宫便道:“主公,实行屯田之策,势必会加大百姓税收,更何况一旦实行屯田,农民便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屯田之所。
如此便失去了自由,与农奴一般无二,郡中百姓未必会同意实行屯田政策!
曹操实行屯田之策乃是迫于无奈,如今兖州的百姓谁人不恨曹操,曹操连年征战,对屯田百姓极度压榨,处理不好就是取祸之道。”
“公台何故如此小心,这不是你的风格啊!”
一旁的袁涣显然没有认为屯田有何不妥,反而充满了兴奋。
秦宜看在眼里,知道历史的袁涣帮助曹操屯田有着巨大的功劳,当下也想看看他的想法。
只听袁涣笑道:“公台所言虽不无道理,然而我们如今也是非常之时。如今郡中刚刚平定,大量的田地荒芜,大量的流民涌入,我们正好趁此机会将这些地方收回作为屯田的土地。
屯田虽然暂时会束缚他们的自由,但这样一来不也便利了我们查户造册,安置民居吗?
乱世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待天下平定再取消屯田也未尝不可!
若用屯田之策,既可以获得粮草,以备府君出征淮南,也可以让郡中山贼,流民得到安置。此正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秦宜频频点头,袁涣说的的确很有道理。
陈宫乃是智谋之士,擅长于军事的谋划,对于民生的事情袁涣陈群等人还是要比他看的透彻。
陈宫也点了点头,袁涣所说的好处确实很多。
屯田之策若能成功实施,的确是一举两得。
不过陈宫还是有些担心,说道:“曜卿所言有理,只是若要屯田,耕作必须便利。
开垦屯田之地不难,只是百姓恐怕并没有多少能力开垦屯田,一来无耕牛,二来无法购置农具。
又如何能调动百姓耕作大量田地呢?”
秦宜接过话头,笑着道:“公台敬请放心,农具之事皆有郡府统一分配。我打算将郡中各县划分区域,开垦荒田,并将屯田分为民田和军屯两种形式。
民屯每十户为一屯,屯置屯长,十屯置司马,以再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收成与县府分成。
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自家牛者,官四民六。
屯田之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军屯则以士兵屯田,各县守卒每日只留一半人驻守,其余伤残者,老迈者迁为田卒,裁汰冗员,其余兵马百人一营,由所属都伯担任指挥,一边戍守,一边耕作。”
袁涣虽然知道屯田之策大为可行。
可他和陈宫一样,显然没有秦宜竟然想的如此细致周到,颇为意外。
秦宜最近每日不是处理政务,就是去后宅陪女眷。
他是什么时候想到这些的?
新投靠秦宜的陈群,袁涣,陈矫心中都充满了震撼。
在他们看来,说秦宜是筹划谋士也不为过。
三人相视一笑,都对自己当初选择答应秦宜的征召感到明智!
………
今晚架,求一波数据支持。
还有没有人在看这本书呢?有的评论区吱个声呗!
今晚架,求首订!!
求首订!就在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