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谏言(1 / 1)何以千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宁书寄也撩了衣摆俯身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如先安置在周边的小城,待云州有所好转再将难民迁回。”

旁边却有官员打断,“此法不可,此时正是伏天,易多发疾病,若难民聚集定不安全,何况周边的小城并不富裕宽敞,早已人满为患,若贸然安置难民,只怕会引起周边百姓的民愤啊。”

孟帝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想来这城内的矛盾摩擦也不会少,那林爱卿有何法子?”

方才站出来那人被这一问却噤了声,默默的退了回去。

孟帝坐在那龙椅上看着下方皆低着头的官员问道,“可还有其他法子?”

半晌后方才那朱大人的声音从殿外传来,“陛下,难民欲壑难填,朝廷派出大量的人力物资援助,却无效果,不如软硬兼施,杀一儆百,难民自然不敢造次!”

又有官员站出来说,“不可,难民本就怨声颇多,若贸然以武力镇压,只会激化矛盾。”

那朱大人却反驳,“若难民软硬不吃全然不顾朝廷,不顾天子,又怎么算的上是陛下的子民,不过是群刁民罢了,饭菜里的渣子如何能不挑?”

孟帝闻言倒是轻微的点了点头,却听有更多的官员站出来大声说不可,孟帝心里烦躁便怒斥了声,“都是群废物,朕的金銮殿是请你们来争吵的吗?”

那朱大人闻言立马站在殿前恭敬的说道,“陛下三思,难民若群聚又不服朝廷管教,迟早会酿出大祸,斩草必除根,陛下万不可心慈手软。”

孟帝正准备答话便听有毫不拘谨的笑声响起,众人抬眼去看便见孟燕昭一手轻捂着肚子,笑的好不欢快。

“林爱卿这是何意?”孟帝皱着眉头睨了一眼孟燕昭,见到他不行跪拜之礼便罢了,在朝堂上还这般放肆。

孟燕昭缓缓的停了下来,静静的看着那朱大人,平淡的开口,“真是笑煞我也。”

那朱大人面色怒红,一双手微微颤颤的指着孟燕昭,“你....”

“朱大人好大的胆子啊!竟在朝堂上这般无理的指着本官,这可是大不敬,莫不是朱大人还未认清自己的身份不成!”孟燕昭厉声呵道,属于江湖的杀伐狠绝之气尽放,将那朱大人震的双腿一软差点倒了下去。

孟燕昭转身看向孟帝,躬身道,“陛下,朱大人对陛下心有不轨,请陛下明察!”

那朱大人连忙站定身子跪拜在地上,“陛下陛下,臣不敢!林大人诬陷臣啊!”

“诬陷?”孟燕昭冷笑着挑了挑眉,“此时正值各国使臣进京之时,这多少双眼睛盯着这金銮殿,若陛下真按你所说的法子处置了难民,叫天下人如何看,叫别国如何看,难民的暴动这可是个极好把握的弱点,若有心人用此事做文章,乘机用此事设计我国,你要如何堵住悠悠之口?退一步说,只要是在我孟国土地上的人,便都是陛下的子民,按照朱大人的意思,等朱大人也食不饱穿不暖,便不是我孟国之人了吗?若是朱大人想,是不是也会以此事为理由,行那通敌叛国之事呢?”

孟燕昭一番话说得又急又厉,她直直的看着朱大人,一双眼里满是阴鸷,却将殿中的众人都说的哑口无言。

那朱大人被这话吓得动弹不得,许久才转身急急的向着孟帝磕头,“陛下陛下,臣绝不是此意啊,臣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明察啊!”

许久那满殿里便只有咚咚的磕头声,众人看去那朱大人的脸上老泪纵横,额头上红肿一片,胡子都颤了起来,真教人有些于心不忍。

孟燕昭冷笑一声,只见孟帝也低着眉似是在思索,孟帝本就多疑,这番话扯到了家国大事,又直指朱大人的“意图”,确实耐人寻味。

那朱大人的哭诉声不绝,孟燕昭听得厌烦,便冷声说道,“闭嘴,吵死了,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这话一出,连带着孟帝在内的众人都呆愣的看了过来,这林齐光也太....彪悍了!

孟帝咳嗽了一声,随即说道,“朱爱卿虽有出力之心,可出言不妥,罚俸三月,以儆效尤。”

朱大人连忙一抹泪跪地高声道,“谢陛下隆恩!”

孟燕昭淡淡的看了一眼朱大人,那朱大人感觉到孟燕昭投来的目光连忙噤了声,缩着脖子退到了一边。

孟燕昭转过身不以为然,她本也没想将这人做个什么,孟帝虽然多疑,却也不是全然信任与她,不过是立个威罢了,刚好这人撞了上来,也怪不得她。

“陛下,云州之事说到底不过是难民心中对朝堂失望,对官员失望,再加上云州闹着旱灾粮食收成并不好,而朝廷却因为常家的蒙蔽没有作为,可说到底不过是没有了希望,陛下只需要给予难民希望与承诺,便可。”孟燕昭朗声对这孟帝说道。

“按林爱卿之意,朕该如何做?”孟帝挑了挑眉。

“朝廷虽有心拨款于云州,可说到底,人才是一个地方的支柱,没有了百姓有多少银钱都无法流通,是以,陛下须免去云州百姓三年的赋税!”

此话一出,周围的官员皆窃窃私语,这可是三年的赋税,一个州的税额庞大的难以想象,更别说三年。

“三年?”孟帝皱了皱眉头问道,他昨日便已决定减少商贸城的赋税,再少了一个州的赋税,那么国库定将无以支撑啊。

孟燕昭却不为所动,点了点头,“是!难民不想再回云州便得让他们回去才行,朝廷的赈灾款须拿出一半,用以支付难民的酬劳!”

那宁书寄不解的皱了皱眉头,“酬劳?”

“宁大人可想过,若按照你的法子重建云州,朝廷得支付多少的人力物力,便是朝廷耗的起,百姓可耗的起吗?正如人口渴,便挖了井,人饿了,便种了地,所以这人想有个地方安家自然也得自己盖才行,召集云州百姓亲自重建云州,按照劳市上的价格根据人头给与酬劳,百姓倾注了心血自然不会离开,何况这事可是有偿的。”孟燕昭轻轻笑着说道。

宁书寄闻言细细的思索了一番便又听孟燕昭说,“云州人自建云州城,朝廷便也不必再费人力物力。”

“云州常年降雨稀少,却有河道支撑,可河道堵塞却无人问津,是以,臣恳请陛下,召集云州百姓有偿修建河道与云州城,并减免三年赋税待到云州稳定再予征收,以赈灾款支撑百姓日常衣食,派钦差大臣前往云州与百姓同进退,替陛下安抚民心民怨。”孟燕昭双手合前,躬身的说道,在石斛兰面具下是与孟闻铮如出一辙的忧国忧民之愿。

众大臣面面相觑,心中皆有一番思量,却见宁书寄主动站出来高声道,“臣附议!”

随着这一声落下,渐渐有朝臣躬身喊道,“臣附议!”

孟帝挑了挑眉看着下方跪着的众大臣,“那林爱卿以为,这钦差大臣该由谁任职呢?”

孟燕昭轻笑道,“户部尚书宁大人忧国忧民,心怀大意,又与赈灾息息相关,由他去在合适不过。”

孟帝点了点头,他也有此意,正准备下旨却听孟燕昭接着说道,“只是,臣还得替宁大人求一样东西。”

孟燕昭说罢看向宁书寄,又轻声开口,“臣想求一把,尚方宝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