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尼所穿越后的世界与前世地球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科技相似,文化相似,甚至网络发展的时间节点也都有所相似。
目前而言,互联网诞生的时间还不长,市面上第一款浏览器甚至才刚刚研发出不久,“眼光独到”的伯尼虽说搞了一个个人网站,但每日流量并不多,一来目前整体互联网用户较少,二来他也始终没用心经营过这个网站,平时在上面也就只是更新一些他曾经发布在别的地方的文章鸡汤或者日常随笔之类的。
因此,尽管在写完第一篇稿子的第一时间,伯尼就将文章上传到了网页上,但这却并没有造成什么反响,甚至都没有哪怕一个留言。
直到一篇名为,《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成为现实——增长率超3000%的互联网及其孕育出的相关产物对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冲击》的文章发表在银鹰联邦发行量遍及全52个州的联合日报上,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该文章的标题看起来就很夸张,但内容比标题还要来的引人眼球,其中不仅描述了互联网这一新兴产物的大致面貌,还详细列举了其诞生以来极快的用户增长数据与目前催生出的一些互联网产业,甚至还预言了互联网未来的一些发展前景,以及会对每个人生活的严重改变。
文章作者称互联网未来必然会成长为全人类的第二世界,一个虚拟的第二世界,在这里,全球文化与用户可以毫无阻碍的融汇在一起,碰撞、交融、分享……
随着发展持续,现实许多产业的重点也必然会逐渐转移到这个第二世界当中,图书馆、购物中心、公共教育、甚至银行与政府的统治手段————如同某些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一样。
而与科幻小说不同的是,它实际上是正在发生的!
“我们都知道出版商的作用是不断将一些有趣或无趣的文字内容曝光至大众视线当中,他们搭建起了一个遍及全世界的出版平台,想要在上面发表演讲,你必须与他们合作。但互联网的存在却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出版商——有了它的存在,我们可以随意在大众面前输出各自的见解与想法,而根本不需要纸质媒介承载。”
“与此同时,作为出版行业的重要支柱,小说出版业想必也会有另外一番现象发生。笔者在发表本篇文章之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只需要在你电脑地址栏内简单的输入****,你就能进入一个独特而又新颖的平台当中,在那里,一位来自威尔斯州的普通高中学生正在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登刊连载着一本小说,它对所有人开放,作者与读者能够直接互动,无需任何媒介。”
“它的存在看起来还很稚嫩,但我们不仅要思考,这种越过报纸、杂志、甚至出版商平台的出版现象,未来是否会对出版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既然小说能够在互联网上登载,那么电影呢?
“这是否意味着,遍及我们全联邦五十二个州,甚至全世界的庞大影院行业,在未来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
……
彼时,银鹰联邦的媒体人们正对允许同性恋人士参军这一国会提案的合理性进行激烈探讨,基于此的许多相关话题也接连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长久的基情轰炸本就让许多民众暗感不耐,发现这篇关于“第二世界”的稀罕文章后,他们简直像是发现了一股清流——
主要是这篇文章有着新颖、清晰、而又不脱离实际的想象力,文章中所说的互联网书店、互联网小说在这个时代似乎也真的出现了,那么其他描述看起来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而虽说目前计算机比较昂贵,但也只是相对其他日常用品而言罢了,实际上每个中产家庭都能用得起——只是正常人没必要购买。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就导致了文章甫一出现就引来了非常热烈的反响。
科幻小说大多人都看过,而科幻小说中常常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虚拟世界,所以虽说读者们对于文章中描述的互联网没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开始找了解的人打听或者与旁人议论这种事。
相比之下,专业读者们对于这篇文章就有些不以为然了——
虽说文章中讲述的一些概念在他们看来比较有趣,但这些概念实际上只是哗众取宠罢了,因为这其中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跨越。
可惜的是,专业人士往往属于少数人士,纵然有人跳出来科普,他们那种以技术讲话的复杂风格在普通人看来也往往深奥到过分——简单来说就是听不懂。
再加上某人联络了一些利益相关者在背后煽风点火刻意炒作,这篇文章在各个报纸与杂志上的热度一直在持续发酵。
发表第二天,一档观众遍布全联邦的著名访谈类节目,就引申了该文章对于未来出版业的观点采访了一位资深出版业人士。
“近3000%的增长率看起来很惊人,我想除了细菌培养皿外很少有什么能有如此快速的增长,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增长率是以目前而言比较少的数字来计算的。”
脸庞消瘦有些秃顶的联邦著名出版人贝塞斯坐在一位黑黑胖胖的女主持人对面,边说边推了推自己的眼镜。
“今天互联网只有一个用户,明天他增长到了30个,这也可以说是3000%的增长率,所以忽视这点后,我们实际上所发现的真相其实很可笑。”
“再谈及现在联邦的出版业,我认为并不会有什么能改变出版业格局,因为它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了,从上游到下游,每一处都很成熟。它的门槛也不高,甚至只要用心,就算是上小学的孩子们也有能力并且更有机会去出版自己的书。”
“我们还要提一提该文章所举的例子,一个威尔斯州的普通高中生在他的个人网站上登刊了一篇小说。坦白的说,那篇小说写的不错,但我看不到任何能够单凭互联网就能赚钱的可能,所以最后那篇小说的作者要么只限于个人爱好去创作,要么就只能找出版商合作出版,这样他才有赚钱的可能……”
……
明显这是一种有力的反驳,事实上不只是该访谈节目,很多没那么有影响力的节目与平台上也接连有人出来发表反驳言论,然而不论获得的结果是反驳还是赞同,文章以及文章中的概念都在持续传播着,或者说越有人跳出来反驳,它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因为大家渐渐发现,文章中所说的第二世界这个概念并不是完全虚假无法实现的,甚至一些计算机行业的顶级人士对于与此相关的许多概念早就有提出过设想,并且他们其实一直走在设想中的道路上!
在这种局面下,互联网这个“第二世界”的热度持续升高,附带着的,某人目的也正在飞快达成。
这个年代比较单纯,没有谁受到过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轰炸,大家也显然发现不到这篇登刊在报纸上将互联网吹的天花乱坠的文章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篇软文广告——尤其是广告背后的“商品”还是免费的。
但发现不到并不代表这则广告没有达成效果,或者说,因为其拉大旗扯虎皮式的一番操作,它的广告效果出奇的好。发表后,伯尼的网站流量从零星的两三个瞬间以成千上万的爆炸形式开始增长。
与此同时,“第一部网络小说”、“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你前所未见过的一部特殊小说”,“与我们每个人未来都息息相关的一部小说”,“虚拟世界所酝酿出的第一篇小说”……这类身份标签正随着文章热度的持续而不断被炒作。
其网站上标注的不限制转载免费公开发表权的声明也让联邦各地一些杂志报刊纷纷有所动作——
大的杂志或报刊或许不屑于理会这篇互联网热度下所附带的小说,但规模不大的,缺乏独家新闻及稿件的二三流平台却很乐意利用这种免费却又拥有足够噱头的东西来提高自己的销量。
而虽说这类出版方普遍没什么影响力与发行量,但数量上去之后,所造成的影响力却同样是覆盖性的!
于是在这种不成体系但却连续不断的曝光下,关于这部小说的话题也跟着越来越火,发现其潜力的一些出版公司甚至纷纷放弃以往的高冷作风,不断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信息,以希望联系到那位威尔斯州的“普通高中生”,商谈字数足够后的出书事宜,或希望者签下它的独家代理权。
然而大部分出版商都找不到作者的联络方式,少数能联系上的还没得意多久就纷纷吃了个闭门羹——
那位年轻作者对于签署独家代理权以及相应的版权费用没有任何兴趣,对于未来字数足够后的成书事宜似乎也没什么热情。
他最开始还耐心解释几句免费对大家都好这类的话,后来被人电话打进来劝说的多了甚至直接关了机,惹得一众人郁闷的够呛,却又没有谁想这么简单的放弃。
怨不得他们如此主动,只因在头条作用下,那篇原本不过是还算不错的短篇小说,价值在无形之中早就已经被拔高了好几层,甚至随着时间流逝还在愈发高涨!
或者说,被弗雷泽这位资深作者以及他那位杂志社侄子以专业眼光看来认为只是还不错的《地狱神探》,本身还不错的评价就并不正确——
它那种当前年代还没有人尝试过的“生活流”写作方法,在摈弃了一切自以为专业的剖析之后,正悄然在普通读者群体当中散发出它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