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这本书还写不写,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本书要写,如果你还要问我一个期限,我希望是永远。
至于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有拖更的毛病又不想改掉,这是玩笑话,却也不是。
可能有人说这本书的主线有时会偏离,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错误。
这个故事本就没有个结尾,至少在我还存在这世上之前。
而那些在我生活中发生的事,都将被我用岁月拾起,藏进这个角落。
我听人说,人生一大幸事不过得一知己,喝一壶老酒。
这话,我却记不清是谁说的了,但有几个“狐朋狗友”一起胡闹,大概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算作不易。
不过刚好,我就有这么一个。他,比我大......不好意思,我也不记得大多少了。
这实不是我在作态,因为有时这与年纪无关。
他倒是总说我“单蠢”,我却也不反驳,毕竟我想大概他说一句“哥走过的路,比你吃的盐都多。”我便又好像无可反驳。
他是个极有意思的人,后文会单独且细致的提到他的。但现在,我想写的却是我和他和一部电影之间的联系。
说起联系,倒也没啥大联系。但今天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八佰》。
而他是个军人,退伍军人。他经常这么说,有时我却也不这么认为。因为严肃时,他那眼神里还是能露出些许凌厉的,大概是从部队里带出来的。于是我常笑说,他长了一张当领导的面孔。
而电影就是他请我来看的,其实我想说的是,他确实有为我这种“有为青年”做思想工作的潜质。
这电影的基调是沉重的,当然毋庸置疑。对此他直说这电影不适合带姑娘来看,可我却有不一样的见解。
没有不适合这种场景的电影,只有与电影格格不入的姑娘。
哈哈哈!于是...这不,来写“观后感”来了。
假期忙着考试,历史书看过几本,倒是也认得谢晋元,也懂些电影的背景,可它上映那天正赶上我生辰,在家陪父母了,没来的及去看,总觉是种遗憾。如今连这愿望竟也齐全,算是了结了个近期的计划吧。
若让我写下这些感触,在我心中把它们结成一处描成的是“矛盾”二字。
我喜欢端午,喜欢他憨直的模样,因为他的率真一度感染了我。他不掩饰他对繁华的企盼,不掩饰对幸福的期许,亦不掩饰对活下去的渴望。
但他又是勇敢的,是迷途知返的浪子,是冲锋在前的英雄,当然他还是个孩子......
时代或许真的有能穿梭时空的能力,但它从没否认过代价的残忍。
它让端午失去了唯一的长辈,背负了血海深仇,一夜成长只为了肩负起小湖北哥哥的职责。
我常常想,那年月,若有人为你赴汤蹈火,豁出性命,与血缘也无甚关联。
我感动于那个嗜烟如命的老兵,在他身上我找到了一丁点的影子。
你问谁的影子?我说更像是普通人的影子,他没啥文化,大字不识,不懂条条框框,该是泯然众人的样子,却透漏出岁月带来的“江湖侠气”。
或许我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他们,但这些人,不!是这些英雄,却都是我心中他们原本该有的样子,或许历史本该这样将他们描绘。
一条河两种命运。
一旁歌舞升平,一侧死伤无数,像极了这可笑的命运。
我恨极了这样的荒诞,但就像这场战争不死不休的结局,无力更改。
我看到了,那走长坂坡的白马将军,一袭白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人态度的转变,命运形态的更改,在这场战役中都得到升华。
我们都是小人物,小角色,面对生活,我们或许有时毫无抵抗招架之力。
就像活在那条河另一侧水深火热,鲜少面对人世繁华的“大头兵”,接受一波三折的命运起伏。无论你是英勇就义,还是迷途知返,路还是要你自己走的,甚至是爬。
我或许难同故事中的他们感同身受,但我知晓面对生活人生选择的不易。
就算你我同是蝼蚁,在最阴暗湿冷的角落里爬,我也要挣扎着活出光来。
或许我不为让别人看见,只为了让你瞧瞧,你看光在你我身上本应是这个样子。
而这就是希望,我留给未来的余地。
我看到那一只只颤抖着,因震撼而抬起的手。
我就知道,他们成功了。
所以,同是蝼蚁,别让我瞧不起你!
电影终了,我见我身旁那人,背影挺拔,眼眶通红。他问我借纸,我把纸递他,气氛刚好安静肃穆,像是对电影里英勇人格的礼赞。
或许,他心里那感触呀又与我有了出入,但我信的是,那种崇敬是总不会改的。
今天的故事,也就这样。我倒要喝杯水,品一品这夜晚的风,是否冻人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