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难行,一路难免颠簸。
这麻布袋子面有些孔洞,也不怕把人给闷死,一路急行,不多时到了官道。
黄承彦一路思绪不断,没想事情弄城这样,他一文士也回天无术。
再则这人两次救了他们一家,此等恩德,安能不报?
可弄的好友如此,心里又是难受,百感交集,不知怎么办好。
“黄兄,我主也是无可奈何,我再此向黄兄保证,绝不伤他一根毫毛。”
徐庶见黄承彦一路沉思不语,眉间愁思,低声道。
“唉!只得如此了!”黄承彦深叹一声。
一路颠簸到了码头口,那些寻活的汉子看着两麻袋东西,就凑过来想寻个活干。
“爷自己能搬,用不着你们。”
张成喝开围过来的汉子,单手拧着麻袋翻身就下了马,那些寻活的汉子瞧着里面麻袋里装的东西像是活物,还动个不停,都眼巴巴的看过来,好奇里面是什么。
“抓了两头野豕,有啥看的,起一边去。”
瞪着眼喝了几声,那些汉子才让了开,张成给秦虎打了一个眼色,两人一前以后提着麻袋了船。
“解了绑让人看着,别跳了船。”
了船,张成把手里拧的麻袋交给秦虎,让他拧进去。
这两人加起来拢共也不过二百来斤,秦虎一手拧一个跟拧小鸡似的,提进舱。
“此次得你相助,恩情某记下了,青山绿水,咱们就此别过。”
张成站在穿,拱手向黄承彦道。
“唉。”黄承彦深叹一声,没个言语,只是拱手回礼。
事情紧急,徐庶在临船时,轻声向黄承彦道,“我主乃世难得的贤明之士,如若黄兄也有入仕之心,我主乃首选。”
“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公一路保重!”
黄承彦避而不答,躬身一礼。
“黄兄保重!”徐庶还一礼,登船头,张成令一声,拔了锚,解了绳,两条大船缓缓驶出码头。
黄承彦在码头站了许久,待见不到船影,才转身回自家庄子。
“唉,要黄承彦能投了主公,荆乡士族必定拥护,主公日后取荆州,可就顺利多了。”
大船驶出码头,进了河道,徐庶遥望远方城池,叹了一声。
“我取荆州,那需要他们。”
张成听之轻笑一声,对徐庶也没多少隐瞒,直言道,“不瞒元直,要我得了势,那些世家大族,必定不会在如现在这般风光。”
“主公要与之交恶?”徐庶有些震撼。
张成笑而不语,也没作答,反问,“元直,你认为大汉四百年天下,祸根在何处?”
“朝中党派甚多又有宦官乱政,再则,年年徭役赋税繁重。”
这确实是一部分,张成继续问,“还有呢?”
“嗯..天灾不断,以至于饿殍遍地,乱兵四起。”徐庶补充道。
他说完,见主公没做表态,正要问,就听张成说,“这祸根,就是士族。”
“士族?”
徐庶深感意外,士族多是饱学之士,怎么成了祸根。
“朝堂之中,有半数以的官员为士家子弟,相互勾窜,各自为派。朝堂下,这一干人等又大肆兼并土地,百姓地少,没了吃食,不成流民,不为匪,他们拿什么活命?”
这是他在交境这些年发现的问题。
就拿交境来说,多是迁民,而且地广人稀,相比中原等地,差的远了。
可即便如此,张成也注意到土地兼并的情况严重。
大户良田无数,平头老百姓就只有几亩薄田,糊个口尚可,要年成不好,在加之赋税。
那别说小米粥过日子了,也就清汤配野菜叶子。
可就是这,在中原这些相对富饶的地区,也好些人吃不清汤野菜叶子。
“当然了,这些人中也有清流之辈。”
张成也不一杆子打死,是人就有好坏,不一概而论。
“主公在交境开新学,就是为此....”
徐庶听到这,突然想到他游历交境时,见境内大办学堂,所授学识也有差异。
当时只觉得是主公要给寒门子弟一个机会,现在想来,却不那么简单!
....
“呀,姨母要嫁给一个老头儿,这不是糟践自己吗?”
黄家庄子,黄月英正赖在自己娘怀里撒着娇,听娘说起姨母要嫁人了,惊的叫。
“没个规矩,什么叫糟践自己哩。”
蔡氏听着闺女这么说,想教训下这没规矩的丫头。可又下不去手,叹了口气,说,“那人虽然年龄确实大了些,可也是有名之士,怎么是糟践。”
“都半脚入土呢,还不是糟践,姨母才多大,要那人有个好歹,就寡啦。”
黄月英仰着小脸说。
“我咋生了你这么个闺女,一点礼法都不懂。”
蔡氏话里虽然是教训,可眼里全是笑,摸着闺女的头髻,“往后别乱说话,那人以后就是你的姨夫。再说了,要领荆州呢。”
“这样啊,我知道啦,他们这是把姨母给卖了嘛!”
黄月英早慧,其实挺聪明的,只是不用在征途,光顾着捣鼓些稀奇古怪的玩野。
“你个傻丫头。”
蔡氏又气又没折,这闺女还真什么都敢说,低声说,“往后不许说这荤话了,哪有卖闺女的道理,是良配呢。”
“才不是呢。”黄月英犟道。
蔡氏听着笑,逗着闺女问,“你个小丫头知道什么,你倒是说活,什么才算良配?”
“自然是两人在一起能开心的呀,能一起玩的。”
蔡氏听着就是笑,“你那不是找夫君,是找玩伴,哪找这样的人。再则说了,男儿立世应当稳重,像是这般陪着你厮闹的,定是个浪荡儿,那是良配。”
“才不是呢,也不都是稳重的嘛。”
黄月英想到给自己讲故事逗自己玩的恶人,反驳自己的娘亲说,“那个镇疆侯就陪我玩呢,人家还封了侯,领着一州之地,也不像其他那些当官的一样,刻板的很。跟他玩可有意思了。”
“镇疆候?”这人有些耳熟,蔡氏一时半会没想起来在哪里听到过。
正要问自己闺女这人是谁,怎么遇到的,就见家里的婢子过来,站在门口恭声道,“夫人、小姐,老爷回来了。”
“爹回来啦?”
黄月英从自个娘怀里下来,整了整给揉乱的裙角就跑出,边跑边喊,“爹,爹。”
“这丫头,真没点儿规矩。”
蔡氏叹了一声,从凳起来,见着闺女跑的快,在后面喊着,“慢点,别摔着了。”
“小姐。”那站在院儿内伺候的婢子惊的叫一声,赶忙跟去。
自从那晚老爷发了火,她们这些在也不敢怠慢了,眼睛都不敢眨,盯的死死的。
蔡氏看着自个闺女风风火火的样儿,天真散漫的可爱,心里挺羡慕的。
哪像她以前那会,礼法教条多,做事说话都注重个礼法,见着闺女这样,才觉得自己活得没劲死了。
“咦,爹你怎么一个人回来啦,徐世叔呢?”
“回交境了。”
“啊....”
走到门口的蔡氏见着自家闺女的样儿,皱了皱眉头,得把贴身的婆子叫来问问。
(PS:第一卷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就是第二卷,时间跨度会直接到189年老董进京,开启讨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