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听了王恩那一句摆明了指责自己的话,直觉得热血上涌,几乎是摇摇欲坠了:
“你……你这个乱臣贼子!陛下!臣请陛下将此獠就地正法,以正视听!”
这天底下就快没有讲理的地方了!
一个私自劫持皇帝,齐江山社稷于不顾的乱臣贼子,竟还敢恶人先告状!
方孝孺听来简直怒发冲冠,只是心中还有一丝清明,他知道自己不能和王恩这个狗贼辩,一辩就失了体统,没得让人笑话。
皇帝虽然年轻,但也是个明白人,王恩以下犯上,必死无疑!
谁知道,朱云文闻言,却沉默了许久,好半天才道:
“王恩以下犯上,本罪无可赦,但王恩奉侍朕十余年,无功也有劳,朕实在不忍,便把他暂且收押了吧!”
此言一出,惊得晒在太阳底下正浑身冒汗的众人心里齐齐打了一个冷战!
什么叫无功也有劳?
王恩这厮明明是以下犯上啊!
哪有臣子敢私自劫持君上,弃江山社稷而逃的!
瞧皇帝这意思,几乎摆明了是要保王恩啊,指不定明天就能官复原职了,甚至更进一步也说不定……
如此说来,难道……
想到这里,谁也不敢往下去想了,众人默默低头耸脑不吭声。
可这天底下就有那么一两个不懂事的人,方孝孺委实是惊呆了,他没想到皇帝也有犯浑的一天,只见这位老爷子瞪目欲裂:
“陛下岂可如此!臣……”
朱云文不高兴了,非常不高兴,立即说道:
“方先生!朕被劫持一路南下,周车劳顿,心忧似焚,你见到朕一句问候都没有,这就是你做人臣子的道理吗?”
这话说来就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了,不过朱云文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别看现在跑到南方了,朱云文仍然是君!
所以堂堂皇帝一耍无赖,没人能招架得住。
“臣伏请圣躬安!”
“……”
所有人只好跪在地上向朱云文行礼。
可方孝孺还不想放过王恩,正想抬头说话,却被旁边的黄子澄和齐泰拉住了,两人更是疯狂向他使眼色。
方孝孺楞了一下,又不好问两位同僚是什么意思,不过他最终还是作罢了。
朱云文一直在注意方孝孺几个人的举动,发现方孝孺被黄子澄和齐泰劝住了,心里倒是松了一口气,如果没到最坏的情况,他也不会做出最无情的决定。
方孝孺这个人,朱云文还要用的!
不过,不是现在罢了。
“进城吧!事不宜迟,搞个朝会,六品以上官员必须参加!”
朱云文吩咐了一声,然后拂袖而去。
徐辉祖是第一批到达广东的,他身上的差事可不轻松,把队伍带到广东之后,方方面面的事情他都得过问。
除了相关人员和衙门的安顿,最让徐辉祖头疼的就是“行宫”了。
行宫,本来是皇帝离京外出时之官署寓所,可广东这片地方没有现成的,打那几个藩王的主意也不合适,徐辉祖只好把广东布政使司的衙门征用为行宫了,正在加紧修缮,如今两宫太后也住在这里。
朱云文一行人走到行宫正门前,朱云文看了一下仍在大兴土木的行宫,眉头一皱。
徐辉祖连忙解释道:
“陛下,时间太紧,臣与工部正在加急……”
朱云文摇摇头,道:
“不必了,够用就好,如今正值国难,不可铺张浪费!朕看这样就挺不错的,该停的就停了!”
徐辉祖为难道:
“可是皇家规矩……”
朱云文一挥手,沉声道:
“没有什么可是,朕省一点,国家就富一点!”
“陛下圣明!”
徐辉祖和百官心悦诚服地行礼拜道,皇帝能这样表态已经是十分难得了,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朱云文:“免礼!对了,张和呢?”
“臣在!”
张和连忙从人群中爬起来,周围都是朝中重臣,他一直没捞到机会和朱云文说话。
朱云文径直吩咐:
“你是宫中掌印太监,往后宫中用度,除了太后,其他人包括朕在内,一切从简!”
“还有,原来的太监宫女基本上不能过来了,各宫需要的人手,选些能干活的宫女就成了,明白了吗?”
“至于太监及相关衙门,一律裁切!相关职能,将由你东厂和锦衣卫分别承担。”
朱玉文是发了狠了,一来他不喜欢太监,总觉得这些人会在他背后偷偷搞事;二来他不喜欢自己家里闹出一些儿童不宜的破事!
至于太监能为皇帝效劳办事,用其他的人和办法也是可以的,不非得要用太监啊!
而现在,就是朱云文摆脱这个群体的最好时机,太监的影响力前所未有的底下,而且几年来他的前任把太监得罪狠了。
朱云文实在是担心,现在自己已经退到广东了,若照搬原来的规章制度大量启用太监,这些人会不会转头就把自己卖给朱老四?
那么,顺手把太监消灭掉,免得多生事端!
张和闻言,简直被这个晴天霹雳打击得外焦里嫩,他现在可是宫中掌印太监兼东厂掌印太监!
可他往往没想到,自己这个宫中掌印太监被撸了不说,瞧皇帝这意思,往后都不会有太监这种玩意了!
这还了得!
张和急眼了,慌忙跪倒,哭道:
“陛下!老奴……老奴求陛下收回成命啊!”
朱云文问:
“理由?”
“额……”
张和傻眼了,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立即道:
“天下宦者何其多也,这些可怜人只是想混一口饭吃养家糊口而已!陛下又于心何忍?”
朱云文:“对于现有之宦者,你东厂可以择优招录一部分,其他的可以自谋出路,朝廷有条件的时候也会让他们读书识字或学一技在身!”
“……陛下圣明!”
张和没办法了,他发现皇帝是铁了心想要搞掉太监这个群体,这很有可能是从京师时就开始有了的想法。
张和知道自己不是方孝孺,也没那胆量去做方孝孺,只好认了,否则搞不好连东厂掌印太监都没了。
朱云文又沉吟了一会儿,算是解释道:
“朕之所以作出如此决定,一是宦者的存在,未免有伤天和,也使伦理纲常颠倒;二是太祖皇帝遗训,太监不得干政,然太监常伴帝皇,又充斥于宫闱,其对国家的干预不可能完全杜绝,朕尚可以遵守太祖遗训,但后世子孙呢?”
“所以,此事朕意已决,任何人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