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章丘铁匠(1 / 1)歪打不留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纷纷乱乱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天几乎全村的人都来看了胡一舟。老人,小孩,高一辈的,平辈的,小一辈的。进来看一眼,说几句话,留下点东西。关系近的还能听到胡一舟说他打鬼子的故事。

胡一舟知道,的家伙来看他,一是一个将死之人奇迹般的生还,大家来看个稀;二是大家都是同族,过来关心下;三是这个同族的年青人在对抗外敌的战场上杀敌无数,载入了族谱。

胡一舟也给太爷爷说了胡连长的事情,把老人激动得直哆嗦。一边增添族谱,一边念叨“好好,我胡家子孙就该抵御外辱,奋勇杀敌。”

晚上的时候孙巧儿也跟这胡一舟一头睡觉了,只是把小山子放在二人中间。村里的人听说了外面鬼子的暴行后,先是愤怒,再是恐慌,再然后,练武的更加卖力,打猎的上山的次数也勤快起来,做弓的,多做弓,做箭的多做箭。仿佛整个村子都在储备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有些事,两个人知道了就会有十个人知道,十个人知道了,全村都知道,等全村都知道了,整个大山坳地区的村寨也就都知道了。于是,去镇上,去县里买那些生活必需本地却有没有产出的东西的也就多了起来。

整个大山坳地区也就九个村寨,出去的路就是一座狭长的山谷。这里很少有外人进来。来了外人,也会被谷口各村的看守人员盘问。能进入这里的人,最多也就来到孙家集。孙家集是最接近谷口的村寨,也是九寨之中唯一的集市。

其实,还有一种外人能在这里自由进出。

农历十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不过在这群山环绕的地方缺依然温暖。这一天,距离胡一舟醒来已经十多天了。十多天的修养,恢复,又加上鸡汤和谐水的滋润,胡一舟的身体已经恢复如初。

什么苏醒了就不喝和谐水了?有孩子的来告诉我一声谁没跟孩子抢过和谐水喝?

胡一舟脖子上扛着儿子胡小山,一只手抱着女儿胡丫丫,另一只手拎着一只不大的小野猪,小野猪不时地挣扎一下,奈何被绑住了。而他的后面,跟着背着背篓的孙巧儿,背篓里装着半背篓核桃。要问他们干么去?————回娘家。

“风吹着杨柳啊,哗啦啦啦啦,小河的水流啊,哗啦啦啦啦……”额,唱错了,重来。

“风吹着杨柳啊,沙拉拉拉拉,小河的水流啊,哗啦啦啦啦。谁家的媳妇啊,走啊走地忙啊啊,原来她要回娘家啊啊啊啊啊……”胡一舟一边走路一边唱着后世的歌谣,别说,还挺应景。

孙巧儿没听过这歌,还以为是自家男人在外面学来的小调。一边看着爷仨其乐融融的赶路,一边也跟着学,有句话不是叫夫唱妇随么。孙巧儿的脸上也没有了以前的凄苦,取而代之的是幸福跟满足,脸色也红润了起来,皮肤也水润了许多,胸前的和谐君也更加挺拔了。

自从三天前孩儿他爹说自己彻底恢复了,晚上就开始了那啥那啥,久别胜新婚,也不知孩儿他爹从哪学来的那么多花式,反正她是一边羞涩,一边满足。

他们要去的,是孙家集。

在离着孙家集还有三里多的时候,山路上来了一伙人。其实人也就三个,不过从远处看却是那么的显眼。

当前一位青年,脖子上挂着绳子,拉着后面一辆大车,青年的脸上黝黑,个子不高,敞着怀,身上很瘦,胳膊腿却很粗壮,腰身也带着力感。两行汗水在脸上流下,落进脖子上缠着的不再白的白毛巾上。

一位老汉,手里推着车,脖子上挂着畔,同样的个子不高,同样的黑瘦却健壮。同样的装扮,只是毛巾已经彻底成了黑色。

落在第三位的是一位个头稍高的壮汉,长得虎背熊腰的,若不是一脸憨厚,当真是绿林好汉。三个人面容相似,装扮差不多。

前面的两人一推一拉的侍弄着一辆大车。大车是那种木质大车,现代的人看不到了。

有个屎壳郎的谜语是:“前边来了个黑大汉,推着车子不使畔。”里面那个车子就是这种车子。

大车上一边是一个堕篓,堕篓里装着黑炭。另一边装着的一个铁砧子,几块圆木,还有两把大锤一把小锤。还有个没盖子的木头工具箱,里面放着小钳子,截子,铳子等小工具。车上还有几块铁板,一些钢条之类的东西。而在车子中间的横梁上绑着一卷铺盖。

后面的黑大汉挑着一个扁担。扁担的一头也是一卷铺盖,另一头是一个大铁桶,铁桶里放着好多钳子之类的工具。

胡一舟老远就看到了这一行人。走近后又仔细看了看车上的东西。然后放下儿子丫头跟小野猪站在路边。等一行人走到跟前,才抬手行礼。

“风吹一炉火。”胡一舟说道,声音怪异,不似本地人,惹得孙巧儿直拿眼看他。

“客从八方来!”老汉赶紧停车作答,拉车的青年也趁机擦了把汗喘口气。

“吃,吃,吃大肉,”

“喝,喝,喝大酒。”

“章丘人不打铁,吃啥?”胡一舟接着问。

“章丘人不打铁?吃,是个吊啊,哈哈……”后面的大汉一愣,章丘土话都出来了。

(关于铁匠的问答切口,出自电视剧《章丘铁匠》)

“老师(shei),哪个庄的?”

“河(读huo)庄。”推车老汉回答道。

“哪个河(huo)庄?”胡一舟

“南河(huo)庄”

“南……和(huo)……庄”胡一舟眼泪都快下来了。这是他后世的家乡啊

(河庄,位于相公庄镇。素有铁匠之乡,名相故里之称。战国时期的阴阳学家邹衍,唐朝的房玄龄,杜伏威。元代的张养浩都出自这里。现在河庄村里主产铁锅,纯手工打造,都是老铁匠干活。)

“老师,你是哪个庄的?”

“我是本地的,我有一个师父是你们那里牛推官庄的,可惜在上海打仗的时候被鬼子打炮给炸死了!”

胡一舟讲起了二牛叔,那个死在鬼子舰炮下的老机枪手,他的机枪教员。胡一舟心说我总不能告诉你们我是八十年后魂穿来的吧。

“哦哦,那个人叫啥?在哪里住?俺回去的时候给他家里捎个信。”

“没名字,我一直叫他二牛叔,二牛叔说他家里没人了,也没儿没女,打了一辈子仗,最后为国捐躯了!”胡一舟的眼泪再也没止住。

“我,我想起他是谁来了。唉……”老铁匠也沉默下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