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慕是颜玉的偶像。
颜玉自小就爱听楚慕说书。
楚慕在上京中是个极新鲜的人物,这是楚慕在颜玉小时候就留下的印象。
为何说楚慕“新鲜”,因为楚慕敢说、敢骂,总给颜玉带来很新潮的思想。
颜玉觉得,楚慕在台上说书时,有颜老爹的风范。
一但登场正经说起书来,楚慕就像一个战场上奋勇厮杀的野狼,血性,张扬,尖锐,这些是颜玉在台上最早见到过的楚慕的样子。
楚慕在早年,也就是颜玉还小的时候,只搜集也只讲说一些批判人性或讨伐高官,声张正义的故事。
诸如一些现实版富家小姐和穷书生明明相爱却被铁面老爹无情拆散的弘扬婚姻自由的故事。
或是替某个乡村妇女讨伐某官员高中就抛妻弃子的败坏品德操守。
又或是哪家官员的公子哥儿强占了哪家的姑娘,都会被楚慕在台上把各个接受声讨的主人公禽兽不如的本性描绘的更加生动传神。
楚慕向来擅长口诛笔伐,每次讲说完一个故事,跟这个主人公直接相关的官员的丑事第二天就会传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有时候事态严重,在百姓里流传的范围就更广,维持讨论的时间越长,热度越高,有可能会传到皇帝耳朵里,官员的乌纱就可能保不住。
上京的官员们对楚慕是又恨又怕。
既然这么怕他,干脆杀他灭口岂不快哉?为何没人动得了楚慕呢。
没人敢动说书人楚慕。
楚慕是百玩馆“上探”、“下听”的核心人物,背后是皇帝在给他保驾护航。
楚慕是因为一件事在上京城里头“说”出名声来的。
那年,颜玉六岁。
轰动京城的“马知贡举因私自收贿监考作弊被斩案”就是楚慕说书引起轩然大波,最后捅到皇帝那里,皇帝下令彻查,发现马玮身为知贡举,以主监考的身份私下收取了大笔贿银,而混入了很多浪荡公子。
皇帝勃然大怒,下令斩首,以儆效尤。
而皇帝也为各年,由马玮主考却因为没有交付贿银而被刷下的考生举办了一次科举,遗憾落榜的考生均可自愿参加。
这件事情可是在上京沸沸扬扬了好长的一阵子。
自此以后,百姓们都知道了百玩馆的这个说书人楚慕。
皇帝也知道了这个说书人楚慕。
其实,楚慕为这件“马玮”案已经筹备了四年之久。
四年前的春天,楚慕心怀天下抱负来到上京赶考,没想到主考官设了道贿银的门槛,楚慕家境贫寒又清高不染,没有交付贿银,没想到会试的卷子竟被暗藏了,自己惨遭落榜。
楚慕不堪其辱,因为文采斐然,索性在百玩馆谋了个说书先生的生计。
因此在马玮案前,楚慕一直在私下搜寻马玮受贿的证据,台上也只讲各种声讨抨击的故事。
马玮案后,皇帝找到了当年楚慕的试卷,行云流水,句句如泣血,当即决定召唤楚慕,破格提拔他为礼部尚书。
皇帝和蔼可亲的问他:愿意否?
楚慕跪姿挺拔,背影坚毅,声音响亮:草民不愿!
皇帝疑惑了,朕已经超擢提拔你为官,怎么有官不当呢,皇帝得问个清楚。
这是为何?
楚慕给皇帝磕了三个响头:草民寒窗苦读十余载,为赶考奔波入京,不料一记重击,让臣空余报国之情!
皇帝听懂了,这还是对当年考试被黑耿耿于怀。
皇帝仍然好声劝说:朕已诛奸臣,重办科举,楚先生何不欣然接受,为国效力?
楚慕未经过皇帝许可就站了起身,铿锵有力的回答:草民蛰居上京四载,听百姓怨念仍多,草民不愿居庙堂之高闭塞双目,但愿处江湖之远,忧百姓之忧!
好一个清高胆大的楚慕,想来能够如此直白地指出皇帝统治漏洞的屈指可数,而楚慕就是一个
皇帝你朝中仍然有很多的陋习弊端,百姓怨念还有很深,我不想去你的朝堂里安安心心做官,我宁愿去百姓之中,了解他们真正的忧虑和难处。
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皇帝的内心。
皇帝不仅没有责怪楚慕不敬之罪,还对楚慕另眼相看。
皇帝说了,会给楚慕挂一个户部尚书的虚职,也尊重楚慕留在百玩馆继续说书的意愿。
此后,楚慕声名远播,心事已了,虽经常会抨击高官,但也经常讲些民间趣事或奇闻异志。
第二年,皇帝把文阳公主许配给楚慕。
楚慕成了响当当的驸马爷,不管楚慕如何尖锐的直揭官员老底,也没有一个官员敢动他一根汗毛。
传闻文阳公主本身便贤淑典雅,自幼沉迷书卷,能诗作画。听闻楚慕事件,在大殿上偷偷看过他一眼后,便对他一见倾心。
而楚慕也为文阳公主的博览硕学而倾倒。
婚后楚慕和文阳公主夫妻二人也是琴瑟和鸣,成为一段佳话。
颜玉觉得台下的楚慕就是温文尔雅的一个翩翩儒公子,学识渊博又不贪慕富贵。
颜玉印象中,自见楚慕的第一面起,楚慕便是一袭浅色长袍,或白或青。以一个简单的玉簪束发,轻轻浅浅,简简单单。一身清高的书卷气息从不曾有过富贵堂皇。
可能是楚慕不愿再提当年之事,也可能是如今生活幸福美满不必再提当年事。
楚慕从不把自己的故事以说书的形式展现出来。
楚慕的故事就只能流传在最初见证经历过“马玮案”人的口中。
颜玉踮着脚,探着头,见到楚慕噙着微笑的侧脸,在面朝左边的听众讲述着什么故事。
颜玉位置太靠后,台下人又太多,声音有点嘈杂,还没听清楚慕的声音,就感到有人在背后拍了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