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即将建成,内滩外滩的大致轮廓已经出来。内滩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仓库,店铺已经在招租出售了。码头规模不大,朱恒的设计以后这里是客运码头,所以规模不用太大。
外滩的码头规模巨大,码头边还有最原始的利用杠杆原理的“起重机”,由人力转动方向。六丈宽的路面预示着以后这里的繁忙程度。
黄浦江沿岸,码头中心位置,一栋最气派的建筑物,这就是今后市舶提举司的所在,门面十分庄严。朱恒感觉这就像是后世的海关。
市舶司的左边是交易所,所有进出口货物都必须在交易所登记核查交税后才能出关或是入关。
市舶司的右边是拍卖行,这里可以实现大宗商品的自由交易。也是朱恒想出的赚钱门路,这个以后再提。
再边上是朱恒设想的以后将要成立的钱庄及各个商业协会。朱恒的理念是因为商业就是民间自己的事,朝廷少干预的好。价格、质量、流通、交易等规范由市场自己去逐步完善,发展。市舶司只是收税及控制进出口货物的种类。
朱恒希望自己在上海多呆两年,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这一幼小的生命。等待他自己长大成熟,长到足够强大,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去抵抗想要扼杀他的人。
朱恒转到了新开的报社。这里的工人每天都在为排版印刷而忙碌着。但是效率却不高,所以每天《上海日报》的发行量不大。
依靠着锦衣卫的消息网络,每天都会有京城中发生的事情传递过来,全国的其他地方发生的大事自然也有。由于交通速度的局限性,消息还是相当滞后的。但也是目前传递的最快速度了。
报纸头版是关于京城或者皇帝的内容。比如今天朝堂上发生了什么,皇帝下个什么圣旨。第二版是上海乃至松江府的新闻大事。告诉百姓上海县的重大政策新闻等。第三版为自由投稿,哲学探讨,文学创作,实事评论等,朱恒骨子里还是希望言论自由,百家争鸣的。第四版为花边新闻,今天哪个大官家里姨太太与下人偷情,明天哪个青楼出了什么笑话啊。第五版为国外故事,外国介绍。朱恒希望让百姓开始逐渐了解世界格局,世界变化,而不是盲目自大。最后一版为广告及招商信息。等市舶司开了,朱恒还想把各地货物成交价格或指导价发布上去。
对于朱恒来说,他十分重视这份日报,今后所有的战斗它必将充当重要的角色,只是它的作用现在不为人所知而已。
报纸并不新鲜,很早就有了。但却不是老百姓能看到的,只是流传于士人手中。《上海日报》这类的报纸却是新鲜玩意,老百姓只要掏一点点的钱就能买到。
现在上海的大小茶楼生意每天都非常火爆。人们没事了就往茶楼一钻,几文钱要杯茶喝后就听人家在那读《上海日报》里的内容。然后一帮子人在那里就事发表评论,有时还会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争论,十分有趣。
没事时朱恒会来到戚继光的兵营看看。前段日子兵营扩大了规模,因为想入伍服兵役的人还是挺多的。
目前戚继光手下有四千人,黄浦江对岸的滩涂上每天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这是朱恒建议的,因为朱恒觉得以后和倭寇打,很多战斗都会发生在海边,先让他们熟悉起来。
名将到底是名将,仅仅半年戚继光把队伍整顿完毕,现在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战斗力,士兵们看上去和半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私底下两人讨论过,戚继光认为队伍还上不了战场,至少还需要两年。朱恒告诉戚继光,时间还多不用急。以后服兵役的多了,他会逐步把他的护卫抽回去。
两人经常会去兵营后的秘密实验室。门口有着严格的防卫,控制着不让人靠近。实验室里现在也就是在改良火铳,但是效果不好。
朱恒也没有给他们透露一些后世的枪械知识,想让他们自己去搞。最近朱恒和老外提出了研究战船火炮的改良要求,希望能为今后的战船装备更强大的火炮。海上称霸一直是朱恒的梦想。
现在上海县衙门里的官吏,对朱恒真的是服服帖帖。上海就这么小个地方,能在衙门里混饭吃的,家里总归在上海有点脸面的。
如今上海的大户基本上都看好朱恒以及上海的未来,选择了合作,那家里在县衙上班的自然也就配合做事情了。这使得朱恒很舒服,不是被人捧着的感觉,而是政务通畅的愉悦。不要每天为了衙门里的事烦心,这样就能把精力放到上海发展的方方面面了。
答应洋人的教堂还在建造,这个活有点难度,因为明朝的工匠不会罗曼式风格建筑的建造啊。还是那几个洋人花了好长时间一张张图纸地画,然后让工匠们懂得了罗曼式建筑的大概,才一点点开始建造。
对于各种宗教在民间的传播,朱恒是表示支持的,也不会去进行干预。毕竟大多数宗教所传播的思想理念是劝人向善的,是积极的。朱恒也希望宗教自由成为百姓的自由之一,所以才会主动说要帮葡萄牙人建教堂。
朱恒的改革梦想从上海开始,就像后世上海的精神:海纳百川那样,朱恒希望今天的上海县也能成为一个多元化,包容度极高的城市,是个自由的地域。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朱恒希望上海只是个起点,慢慢像四方扩展。还好自己时间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