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回到上海县,朱恒有种特别的亲切感。码头上灯火通明,就算到了傍晚,依然繁忙地运行着。
一景一物都像是在告诉朱恒,他离去之后这里仍然保持着当初的发展态势。看着上海港的繁华,朱恒心里很是欣慰。
战船的进港,惊动了许多人,包括上海知县海瑞。码头上海瑞与黄锦并排站立着等待船上的人靠岸。
朱恒上岸后没有和黄锦打招呼,而是直接走到海瑞面前,深深地鞠了个躬。
朱恒真诚地说:“海大人,我代表所有人向你表示感谢。感谢你为上海所做的一切。”
海瑞则是很平静地回答:“我在上海只是打击不法,帮百姓解决问题而已,上海港的发展我并没有做什么。上海港今天如此的繁荣还是朱大人你当初的功劳。”
说说简单,真要再找个像海瑞这样的清官谈何容易。在这富的冒油的上海,谁来了不眼红,不想分杯羹尝。这就是朱恒佩服海瑞之处。
后面朱恒头疼的事就是海瑞肯定要去北京或者南京做更大的官,不能浪费在小小的上海县。接任者就是最大的难题。这个自己以后再去考虑吧。
海瑞拒绝了朱恒的宴请,朱恒也无奈,海瑞就这性格没办法。
黄锦与“汇丰号”的股东们簇拥着朱恒来到了杏花楼,许久未来,还是那张主桌。朱恒坐在主位上,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满意的点了点头。
几轮敬酒下来,朱恒发话了。
“大家这么多年走来,很不容易。如今看到各位锦衣玉食,腰缠万贯,很是开心,这是你们应得的。
上海较大明其他地方的确不同,因为上海走出了别人不敢走的路。是好事也是坏事,上海港的繁华不免会让人眼红。还是那句话,今后各位要全力保护上海发展的成果,这关系到所有人的营生。”
在座的商人纷纷附和。
朱恒又道:“我要进京报到,以后离的远了,照顾起来就不方便了,你们要有自己的力量,来为自己的利益发声。用自己的力量维护上海的成果。只要正经做生意,该交的税交,不违法,那谁也不能拿你们怎么样。”
众人纷纷再次敬酒为朱恒送别,同时为即将离职的黄锦送行。商人们对黄锦也是十分感激的,当今大明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太监了,不要权,不搜刮。虽然是太监,但是商人们对待黄锦不会有异样的眼光。
这几年的市舶提举司完全就是个官方的象征,除了本职职能,从不插手民间交易。而黄锦在里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里并没有其他地方镇守太监那样弄的乌烟瘴气。
席后,市舶司内,黄锦兴奋地对朱恒说:“这么多年了,总算可以回去陪主子了。”
朱恒开他玩笑问:“你就不留恋这里?这么有油水的差事。”
黄锦摇头说:“钱我也赚到了,都是通过拍卖行弄的。如今我也算见过钱的人了,对于钱我看穿了,有的用就够了。”
朱恒满意地说:“我就是喜欢你这点,没有野心。等你老了,大哥,我还有锤子会差你钱用了?”
黄锦急着问:“我们什么时候启程?明天?”
朱恒回答道:“明天我要去看望下沈炼,然后就走。你趁现在把银子什么的都准备好一起带回去给大哥。也让他开心地过年。”
黄锦很自豪地说:“如今这个市舶司一年能有一千三百万两左右的进账,我管的还行吧?”
朱恒认可地说:“的确,要是换其他镇守太监来,每年能送回京给大哥的银子肯定不满八百万两。你的确有功。”
次日,朱恒一早穿戴整齐,前往高昌乡的学府。当看到沈炼的时候,朱恒发现沈炼比以前更精瘦了,头上也有了些许的白发。
朱恒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说道:“这几年辛苦沈师了,慎行无以为报。”
沈炼豪爽地道:“你又不曾缺了我的俸银。这也不是为了你,乃是为了这大明的将来。去年共有一百二十人考得功名,再过几年大有作为啊。”
朱恒感谢道:“都是沈师的功劳。今日慎行前来是告别的,马上就要进京去了,今后学府还是要沈师多烦心。”
沈炼说:“这些年你在各地的种种行为,我甚是欣慰,当初没看错人。你到了朝堂中必能为大明做更多的事。
学府有我在你就放心吧,我也知道你期待着这批学子。这些年下来,我对这学府也有了感情,就算有官当我也不乐意去做了。”
朱恒说:“我真期待着学子们快速成长,今后有我在朝堂,也好照应他们。十年后我相信这批人一定是彻底改变大明的中坚力量。”
随后朱恒去看望了这一千多名孩子,有些个大点的都快和他齐高了。孩子们对朱恒还是略有陌生的,看到沈炼则各个表情严肃,不敢嘻闹了。
朱恒特地看望了那四个老外,老外看到朱恒这个多年的老朋友也是十分开心。这些年老外融入到了学府之中,学府之人对他们十分尊重。
这使得老外在上海拥有了归属感,平时还能到各个乡给百姓看病,偶尔传播一下教义。这两年还真发展了些教众。
被人接受的感觉是美好的,被人认同的感觉是幸福的,被人尊重的感觉是自豪的。所以老外决定长久呆在这里做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事。
朱恒临行前再次承诺他们:“当初承诺你们的官职我没忘,进了京后就尽力给你们落实。我再会给你们永久的公民身份,让你们能无忧无虑地在此生活。这些年我十分感谢你们的付出。”
拒绝了戚继光的护送,朱恒让黄锦找了条商船,几百人乘船前往南京。剩余的护卫分批骑马前往。
坐船相对于马车来说还是比较舒服的,从黄浦江到长江,水势平稳,就是逆流稍慢些罢了。
朱恒又看到了前方的江南龙船厂,吩咐船只停靠在船厂的码头,朱恒下船去了。
如今的船厂已不再像多年前那样破败不堪。在徐鹏举的重建下,焕发出了活力。船坞里,正有两条船同时在施工建造,可见如今船厂生意之好。
虽然看不懂,但是朱恒觉得自己看到船厂活起来了就满足了。后面该是自己发力的时候了,一定要让大明的船只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