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7,美食记者(1 / 1)叶超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哎,今天一个用团购的都没有,北山果然是互联网荒漠啊。”

一个晚上过去了,林小建统计收入,看着微信零钱通里多出来的数字和点评后台的份数0,痛并快乐的抱怨着。

“算了,有可能是今天刚上架,知道的人还不多,每天四五十单生意做出去,总会有几个用团购的吧?”

“一碗麻辣烫优惠4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啊,能多点两个菜呢!”

他心里默默吐槽着,北山人连实实在在的便宜都不会占,也太耿直了吧?他点外卖都是看哪家活动最多,性价比最高才点的,没有折扣的店坚决不去。

……

“现在的民生栏目是越来越难做了。”

“传统媒体被互联网边缘化不说,现在还要被自媒体冲击,人家随随便便写几篇拍马屁的文章就阅读10W+,我们正儿八经的做调查、讲纪律、有情怀,连100个赞都难,难啊。”

“这一期是轮到写北山了吧?最烦这些不上不下的郊区了,千篇一律搞工业,怎么就不能学市区多搞点绿水青山呢?好像美食好久没写过了,但北山有美食吗?写来写去就是老扁土菜馆,人家老板看到我都腻了。”

张吟今年32,是风县日报的记者,负责民生栏目,专门写些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家长里短文章,每个星期固定要交若干篇稿子。

传统纸媒和自媒体不同,要讲政治,全县那么多乡镇街道,不能偏颇,每一个都要有露脸的机会。换作是商业运作的自媒体,追逐眼球效应,只盯着热门现象写,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家网红店和老字号,偏远乡镇一年写不到都没关系,谁付钱就夸谁。

张吟喜欢写地方文化,如历史名人、志怪传奇、名胜古迹等,但读者不喜欢看,曲高和寡。以前各个栏目都登在同一份报纸上,哪页翻的多哪页翻的少谁都不知道,现在都会整理成电子版发到公众号上,明显看的出这些文化栏目的点击量特别低,远不如婆媳矛盾人气高。渐渐的,饮食文化在他的工作比重中越来越高,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成了一个美食记者。

他关注了好几个美食公众号,随便打开一个,输入“北山”,搜索结果显示与北山有关的文章是0。

打开另外几个,搜索结果不是0就是1,唯一的那个1都是跟北山寺的素斋有关。这方面内容栏目刚创建的时候就写过了,那会儿还没自媒体呢,但凡是个北山人都知道北山寺的素斋,题材被挖掘的差不多了,炒冷饭是坚决不行的。

“上大众点评和美团外卖看看吧,一年没关注了,了解下有什么有意思的新店开张。”

张吟抱着最后的希望打开了大众点评,他到大城市出差的时候用这个程序比较多,能够比较方便、准确的找到好的餐厅。但风州作为三线小城市,互联网荒漠,即便是热门餐厅都不怎么在网上运营,别提这些乡下小饭店了。

他也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尽人事听天命,总归是找过了,找不到也没办法。

“这个排行榜怕是几年没换过了吧?我去年看的时候好像就是这几家,第2-10的人气值加起来都不如第一名的老扁农家土菜馆。”

“哎,果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筛选下新店看看,奶茶、小面、黄焖鸡……毫无新意。”

“新店——小林麻辣烫?经营地点北山大道夜市?小吃排行榜第18?四条评论全5星,100%好评?海鲜麻辣烫?”

翻了一遍新店列表,在靠后的位置,张吟以民生记者的敏锐嗅觉,发现了一家似乎有挖掘潜力的商家。

“夜市……是路边摊吗?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摆摊,摆摊光荣,城管不但不撵人,反而细心呵护,城里的商场、小区门口到处都是摆摊的,这是响应国家号召,政治正确啊!”

“卖麻辣烫的应该是外地人吧?最近市里面出了一个最美新风州人的评选,到处都在发掘新风州人的事迹,这是双倍政治正确啊!”

“而且这个评论有意思,全满分,应该是刷的吧?一个摆摊的还会刷大众点评?还有优惠套餐?老板挺会运营啊。”

“嗯,这样一来就算踩雷,也可以甩锅给大众点评,不是我探店不慎的问题。”

一名优秀的记者,不但要跑得快,还得能进能退会甩锅。写10篇优质文章,都抵不上一篇踩雷的文章,选材一定要慎之又慎。

“好像离的不远,就在北山寺脚下,刚好下午要去北岭办点事儿,顺路去拔个草吧。”

张吟的执行力很强,立刻安排好了今天的行程。

北岭的事情很顺利,3点多就办完了,他上大众点评确认过商家的营业时间,自己4点半到,刚好可以用上团购套餐。

“吱……”

下午4点20,林小建摆好摊,把事先洗净好但还没配好的菜放在面前,一边看小说,一边用橡皮筋捆着。正当他看得入迷,脑袋里幻想自己化身古代大帝,极尽升华,血战禁区的时候,一辆被时光染成灰色的白色朗逸嚣张的停到他面前。

“嗯?”

这会儿没什么人逛夜市,车辆乱停也无所谓,但等下人多了,乱停乱放的汽车阻挡摊子的视线,阻碍行人通行,会影响生意,摊主绝不会允许有车停在自己摊前。

“老板你好,团购券可以用不?”

林小建眯着眼睛,见驾驶室里走下来一个眼神犀利的大龄青年,他到处东张西望,专注的打量着炉灶、桌椅等设备,最后略带惊艳的在林小建脸上看了几眼,热情的问道。

“可以啊!”

“用1张是吗?”

林小建不由大喜,他刚才还在琢磨要不要在点评上开直通车,花钱引流呢,没想到就有顾客上门了。

这位大龄青年穿着衬衫西裤,脚下皮鞋油光发亮,头发是时下流行的露额刘海型,看着装打扮就知道对生活比较讲究,肯定是不干粗活的白领。这种人消费后,在网站上留言的概率很高!

“嗯,要先验证吗?”

张吟轻车熟路的掏出手机,打开团购券二维码,对着林小建示意道。

“好的!”

林小建忙不迭的启动商家后台,找到验券页面,对着二维码扫了扫。

“滴!验证成功!”

“好了,你没什么忌口的吧?”

感觉这个人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野生评论,林小建非常重视,加之这会儿也不忙,服务态度大大提升。

“没事,味道可以重一点,怎么有特色怎么来。”

身为美食记者,张吟什么重口味的食物没吃过,区区麻辣烫根本算不上什么。他对这个老板的第一印象还不错,一般的麻辣烫老板,最多问下你微辣还是中辣,哪有问忌口这么专业的。

他有个同事忌葱,不管上哪吃饭都要跟老板打声招呼让不要放葱,然而大部分老板都记不住,顺手就放了,搞得他很是窝火,吃之前要把一片片葱给捞出来,特别费劲。有时吃的快的人吃好了,他还在那边捞葱。

“好勒!”

听到这位顾客如此爽快,林小建干劲十足,烫完菜后,还多加了半勺万能高汤和红油,汤色红红火火的甚是好看,争取一发入魂。

“吸~”

“好香!”

麻辣烫刚端上来,张吟便通过扑鼻的香味断定这是一碗有灵魂的麻辣烫。作为专业的美食记者,他不急着动筷子,拿出手机,打开美图秀秀,调好参数,趁着摆好盘整体造型没被破坏,先拍了张主图。

然后他把麻辣烫搅拌均匀,把比较有特色的蛏子用筷子夹起,鲜嫩的蛏肉在吸收了红汤后变得饱满,滴滴油汤顺着蛏肉流淌下来,看上去非常诱人。

“有戏!”

林小建坐在烫锅前,偷偷打量着张吟拍照的动作,心里一阵窃喜。他知道这些美食评论用户开饭前都得先花老半天拍照,从各个角度、各项食材入手,全方位分析菜品的色、香、味,没拍到心意的照片前不会动筷子。

“这拍的有点久吧?”

他没想到张吟何止是个美食评论用户,身为一个美食记者,拍到菜凉了才开始吃都是常见的事。这是人家的工作,可不是网上当兴趣爱好的普通用户,随便拍拍,寥寥写几句都能混个V。他足足拍了七八分钟,从几十张照片里选出五张满意到能够当公众号文章主图的才收工。

“呲溜!”

拍完照片后,张吟才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味蕾上。哪怕已经过了最佳赏味时间,凭着浮在表层的红油隔热,底下的汤汁依然热腾腾的,没有丝毫凉意。

“蛏子和花蛤好新鲜!”

既然声称是海鲜麻辣烫,那首先品尝的便是海鲜,仗着职业便利,张吟吃过的海鲜数不胜数,出海在渔船上现捞现吃的经历都有过好几回,比他会吃的可不多。

蛏子和花蛤虽然是入门级的海鲜,也比较好养,但一家路边摊,能够把贝壳养的那么好,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从菜市场采购的贝类通常已经周转过两三轮了,买回来得赶紧放到温度和盐度适宜的环境下,看到死掉的要立刻挑出来,否则会影响其他贝类。

路边摊别说养贝壳了,能把蔬菜和荤菜保鲜好就不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