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道:“刚才听诸位仁兄高论,小子受教了,只是心里有些疑问,特来讨教。”众人一听,来了,肉戏来了,但听他有何高论。
唐志对瘦子揖礼:“这位仁兄。”
瘦子回礼:“某甲姓李,名琦,字山泊,冀州人士。”
“山泊兄,依你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技术都不是好东西喽?”唐志问道。
猛将兄心里哀叹,唐九郎这句话是个大坑啊,在科技发展简史一文中唐九郎早已对于这种论调进行过驳斥,这李琦把这句话说出来,就是给人树靶子啊。
“当然。”李琦点点头,庄子的话,当然错不了,这也是自己立论的依据。
“老子曰: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请问山泊兄,你来长安是坐车来还是坐船来?车和船是谁造的?你吃的食物是谁种的?穿的衣服是谁织的?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是谁在保卫你的安全?”
呃……李琦不知如何回答。
唐志道:“上古时期,我们的先民蒙昧无知,和禽兽无异。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神农氏教人刀耕火种、草药治病,伏羲氏教人织网狩猎、开演八卦,轩辕氏教人作轩冕之服、立华夏之族。按照你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有机巧之心,都该杀?或者按照你说的,我们都该回到茹毛饮血的自然状态,仓颉发明文字也是该死。那么请问山泊兄,你又为什么要读圣贤书呢?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啊!”
李琦急了,有点语无伦次,“你这是强词夺理,不可理喻!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士人辅佐君王统御四民,这是先圣定下来的,怎么可以把工商抬高?那都是贱民。”
唐志板起脸道:“我不可理喻吗?俗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农民给你粮食,工匠给你造车造船,织女为你织布,商人把财物从远处给你运来,士兵为你保家卫国。你在享用这些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来之不易?你以为自己是士人,就可以高高在上,理所当然地享用这一切?你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说人家是贱民。说好听你这是不知物力维艰,说难听你这是忘恩负义!”
唐志的诛心之语让李琦脸色通红,一时间不知如何反驳。猛将兄也是满头黑线,这些理论唐志在书中都说得很清楚,这些人没有看过,自然吃了苦头。不过他说工商都是贱民,确实错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太宗皇帝说得,而唐志所有理论的归属,或者唐志心中的大道,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了华夏黎民百姓的生存而战,所以说李琦触碰唐志的逆鳞了,难怪他说话这么难听。
既然这人忘恩负义,唐志一甩袖子,不理他,朝着大嘴厚唇的书生一礼:“这位仁兄请了。”
大嘴心想腊月的债还得快,现在轮到我了,“某甲姓娄,名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氏。”
娄师德?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进士出生,这是一条大鱼啊,今年这家伙能金榜题名了,看来这里还有不少潜力股。
唐志道:“宗仁兄,刚才你说修道而窍自开,窍开而慧自生,慧生而天地之理感而遂通。这也符合老子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请问宗仁兄,你天地之理学通了没有?”
“某甲愚钝,没有开窍。”
“也就是说你只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了?”
“是。”
唐志正色道:“你既然没有摸到道,又对术数不屑一顾,请问将来你为政一方,如何造福一方?做官仅仅是不贪不占,不欺压百姓,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为民造福,疾民众之所苦,解民众之所难,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父母官的本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需要农学,兴修水利需要工程学,打造农器具需要工学,让你辖区内的粮食蔬菜水果卖个好价钱需要商学,你要样样精通,让你的子民发家致富,这样才能受到民众的爱戴,这才是合格的父母官。让民众吃饱饭比你的那些道德文章强一百倍。”
大家没想到唐志竟然说出这样一番高论,娄师德问:“为民一方不是教化第一吗?行仁义不就能等到百姓的拥护吗?”
“地方上发生饥荒,你说圣贤书能解决问题,还是粮食能解决问题?朝廷赈灾是送粮食去还是送圣贤书去?”
娄师德恭敬道:“小子受教。”
唐志走到猛将兄面前一拱手,猛将答道:“某甲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
张柬之?又一条大鱼,这家伙后来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确实是一位猛将。
“猛将兄,刚才你说自己很迷茫,不知取舍,其实没有是因为摆正自己的位子。圣人之学好不好呢?当然好。圣人之学应不应当发扬呢?当然应当。那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摆正道与术的关系呢?道因术而显,术以道而成。老子、释迦佛都是证道者、悟道者,他把自己证悟的东西讲出来,让有缘人去修行,这是修道者。
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修道、证道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们做不到无为,所以也就做不到无不为,所以我们只能老老实实从术入手,认认真真,实事求是地一步步去检验、实践,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不能希望自己一夜悟道,百窍全开,万法归一。圣贤书只是一盏指路明灯,照耀我们前行,让我们不为眼前眼花缭乱的时事万象所迷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指路明灯。
我们专心工作,供养修道者专心修道,让佛家、道家的法脉不要中断,这叫各安其份。将来我们修道机缘成熟了,我们再去出家,别人来供养我们,这样就摆正了两者的关系。要不然僧不僧,俗不俗,道不道,术不术,不上不下,不伦不类,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那就成了一个废物。”
张柬之豁然大悟,恭敬礼拜曰:“小子受教。只是为什么老子要推崇小国寡民的生活呢?”
唐志道:“他是给修行人说的。上古时期人的道德水平很高,福报也很大,食物充沛,大家都没有什么欲望,也就没有纷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后来人的道德败坏,天灾人祸也多了,食物稀少,欲望增加,是非纷起,战争不断。只是人类回不去上古时代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修道者可以远离人群修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要学习这些奇技淫巧,抵御外侮,富国强兵,要不然突厥人拿着刀剑杀过来,我们用什么抵挡?用天灵盖吗?”
张柬之赞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前听说九郎开办学校,我们都嗤之以鼻,现在看来我们才是井底青蛙啊!将来我倘有请益的时候,请九郎一定不吝赐教。”
“好说,好说,我们互相学习。”
娄师德问道:“九郎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何理解?”
唐志道:“中学为体,就是以中国先圣的思想为中心,为主导,其中包括释迦佛祖。老子提倡道德,提倡人和自然和谐共处,释迦佛说因果报应,众生平等,提倡五戒,儒家说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标准,说的也是道德,所以人的道德才是根本的。人的道德高,人灾人祸就少,所以老百姓说要修善积德。
西学或者科学,就是术数,术数没有好坏之分,就像一把宝剑,可以杀人,亦可活人,关键就看持刀人。佛家的修行者要发四大宏愿,为如父如母的众生而修行。我们也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学习,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奋斗。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父母,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这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归宿。有了这个宗旨,我们手中的术数才能造福社会,要不然就是动乱之源。”
唐志的回答短小精炼,其实都是后世老生常谈的东西,但是在大唐可是震耳发聩、发人深省,一时间这些年轻人都踊跃提问,把自己平时困惑的问题都提出来让唐志回答。刚才张柬之说了,今年的科举策论可能就是这个,唐志受到朝廷的重视,那就说明他的观点也受到朝廷的接纳,至少不反对。
“请问如何摆正义和利、德和法的关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你让人饿着肚子谈礼义,有谁听你的?除非人人都是圣贤,或者人人都可以被教育成圣贤,但是这怎么可能呢?有道是饱暖思,饥寒起盗心。人快要饿死的时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以为政者首先要做到仓廪实、衣食足,这是前提,这是经济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建设礼仪,道德,这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以食为天,这个天比谁都大。”
“请问工商和西学真的那么好吗?只有农民能生产粮食,其他人都是消耗粮食,怎么能轻视农业呢?”
“没有轻视农业,只是让大家不要轻视工商业。工商业真的不能创造财富吗?当然不是。比如南方的稻子可以种两季,这样不就增加了粮食产量?比如南海的水稻可以种三季,商人把瓷器卖到南海,买回很多的粮食,这不就增加了粮食了。大海中有一种鲸鱼,有三丈长,工坊可以造出大海船去深海捕捞,可以增加肉食,这也是食物。如果仅仅是看到眼前这点土地,从土地刨食,如果来个洪水旱灾,老百姓都没饭吃,只有活活饿死。如果我们的工商发达,可以从南海拉回稻米,从深海捞会大鱼,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这样我们的百姓就能度过灾年,才能安居乐业了,所以我们的眼界要放开,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唐志和他们聊了很久,这些都是年轻人,都是要科举的,他们的思想转变可以带动一群人,所以唐志非常有耐心跟他们交流。可惜现在印刷厂还没有办好,要不然每人发一套书让他们慢慢钻研。
讨论会开到很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每家每户都把灯笼点亮,大家依依惜别。最后娄师德要唐志给大家一句座右铭,唐志想了想,道:“我送一句话与众位兄长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唐志跟这些举子们吹牛打屁,把元珍和高巍看得一愣一愣的,唐志的这套理论让他们大开眼界,特别是高巍,觉得自己以前小瞧这个小舅子了,元珍看着舌战群儒的阿弟,非常奇怪,以前这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家伙,哪里讲得出这些微言大义?
只有慧君在一旁撇撇嘴,一脸的嫌弃,这家伙就是个二道贩子,这些都是烂大街的理论,这家伙一转手全部都兜售出来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几乎每个穿越众都会盗版,慧君当然嗤之以鼻,为万世开太平,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不过也难怪慧君不以为然,开万世太平都是不可能的,再好的制度过百年就会被玩坏,米国佬的三权分立这么厉害,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制度,最后败坏到什么地步?再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的机巧之心也越来越复杂,道德败坏,迟早会引来大的浩劫。
初唐闲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