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青海战略(上)(1 / 1)莲花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严宗把佛法分为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教义由浅入深,修法循序渐进,都是针对不同根性的修炼者。唐志心里松了一口气,这个问题有现成的答案,不过他装作苦苦思索的样子,让其他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薄尘提这个问题有点欺负人,但是他也是很无奈。禅宗说自己是祖师禅,一句一偈就让人开悟,那我们天天打坐做功课算什么?你这样让人心不稳,大家都蠢蠢欲动想走捷径,那我们的传承没办法传下去了。

震旦的八大宗后面的发展也确实是这样,除了禅宗、净土宗和藏地的密宗,其他宗都衰微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禅宗和净土宗简单易行,没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论上的要求,所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拿修行来说,其他五宗是修四禅八定,就像一根竹子,里面的虫子想要出来,得一节一节打通净土宗念佛号,借佛的力量,就像这虫子咬竹壁,从旁边咬开一道口直接出来,容易了很多禅宗更不用说了,顿悟。但是禅宗也是靠自己的力量,到了末法时期也不行了,后来藏密在汉地流传,也是因为密宗是靠佛菩萨的力量。

似乎有了答案,唐志羞怯道:“我才疏学浅,是业余的,你们佛缘深厚,是专业的,我试着回答,你们可不要笑话。”

大家没想到他竟然能回答,都好奇地等着。

唐志道:“我们先把五教的教义定一定:小乘教着有,有道可成,有涅盘可证,有生死可了大乘始教讲空大乘终教讲非空非有,既不是空,也不是有大乘顿教讲即空即有大乘圆教讲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圆融无碍。是不是这个意思?”

薄尘曰:“对!”

唐志大喝一声,问众曰:“你们听到没有?”

众曰:“听到了!”

志曰:“听到了,那就是有啊!透过小乘了。”

过了一会儿,声音消散了,志又问:“你们现在听,还有声音吗?”

众曰:“没有了!”

“没有就是空,透过始教了。”唐志道,“现在没有而刚才有,就是非空刚才有而现在没有,就是非有。这不是非空非有吗?透过终教了。

再者,若无刚才的有,现在说什么空呢?若无现在的空,说什么刚才有啊?说有之时空在有,说空之时有在空,这不是即空即有吗?透过顿教了。

大乘圆教呢?我一喝不做一喝用,尽管喝,没喝过,时时处处不着相。吃饭没咬着一粒米,穿衣没挂着一丝纱。尽管天天很忙,就像没有事一样。这就是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义,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说空之时,周遍沙界空有不住,圆融无碍,这是最上乘的大乘圆教,是华严经所说的最高境界事事无碍法界。这也是禅宗的本质。”

大众闻后,莫不信服赞叹,李治也点头不已。

这次论辩影响很大,高宗下旨让佛、道二教并列,并且把这次论议的过程记录下来刊印发行。太宗皇帝的时候因为认李耳为先祖,所以把道家排在佛教之前,修慈恩寺的时候李治邀请玄奘法师作主次,答应让道、释两家并列,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这次借了这次三教论议的东风把这个承诺完成了。

唐志这次讨论留下很多悬念,第一,内丹功是不是有?是不是道门正宗?第二,唐志说道是佛家的第八识,自然是佛家的佛性,这是哪部经里说的?这种说法到底成立不成立?于是,楞严经的名声一下子传开了。因为需求量极大,普光又找到唐志,先要翻印楞严经,佛门愿意派出1000名和尚和居士帮忙排版和校对,看样子玄奘法师也是认可这本书的真实性。就是退一万步讲,即是这部书是人伪造的,但是里面所讲的法理是一点没错,作为真经也是有资格的。

这次论议之后,很多道士找上门来找唐志辩论,被军营战士挡下了,一个不见。现在唐志也真没功夫见他们,他正在着手准备野营拉练。

为了这次野外拉练,唐志写了一份部队拉练计划送上去报批,引起圣人和王公大臣的极大兴趣。唐志准备带部队到青海训练,这是为青藏高原战略做准备啊,这小子不错,难得他有这份心。

因为青藏高原战略,朝廷加大了对高原情报的收集,青海属于高原牧场,加上河湟谷地这块农业区,最为大家熟悉和看重。现在唐志居然想到高原上去锻炼队伍,这个一定要支持,手下几个老帅拿着收集的资料汇成军事地图,牧场和农田都标注清楚。

说起青藏高原大家的印象中都是崇山峻岭,除了青海的牧场和河湟谷地的农田,其他都是不毛之地。其实不然,在高原腹地,一些低矮的山谷其实有一些荒地可以种植高寒农作物,比如青稞,还有一些植被比如小蒿草、紫花针茅、固沙草、西藏蒿、垫状驼绒藜等,可以发展畜牧业。

唐贞观8年634年,吐蕃从西面进攻吐谷浑,次年在唐军的攻击下,吐谷浑大败,分裂为东西二部。西部吐谷浑,以新疆都善为中心,东部吐谷浑由慕容顺率领,以伏埃城今青海省共和县为中心,依附于唐。唐王朝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后慕容顺被其臣下所杀,唐朝廷又立其子燕王诺曷钵为吐谷浑王,封其为河源郡王。诺曷钵执政后颁行唐朝历法,奉唐朝年号,并迎娶了弘化公主。

隋朝在青海设西平郡和河源郡,西平郡治所西都县今青海乐都,同时在河源郡屯田,后来隋朝灭亡,屯田也相应废止。

李积道:“隋攻败吐谷浑国后置河源郡,治所在古赤水城今兴海县,领赤水、远化县2县,炀帝命卫尉卿刘权在河源郡大开屯田。唐九郎不是说开拓边疆,打土豪分田地吗?咱们让御林军开过去屯田,河湟谷地有农田,河源有广阔的牧场,让他去搞土地改革,把周围这些羁縻之州全部纳入大唐的管辖。咱们看他这个土改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大家一看,确实是,唐九郎一直说土地改革,经济入侵,蒙古高原正在实行,进度很缓慢,大家都不知道究竟该怎么操作。当然,调查工作也很繁琐,首先要调查牧场,查清牧民的生活状况,还要建立政权,组织生产,朝廷派出的工作组也没有经验,哪有那么容易?这次刚好可以把御林军放过去,看看唐九郎的那一套管不管用。

长孙无忌道:“现在河源属于吐谷浑河源郡王的地盘,那位弘化公主可不是好惹的。”

大家都苦笑起来,当年大唐打败吐谷浑王之后,太宗皇帝扶起他的儿子统帅自己的部落。如果当年把这些地盘全部吞下,实行唐九郎讲的土地改革,现在就没这件事了。

现在吐蕃在高原上虎视眈眈,就凭吐谷浑一家肯定是抵抗不了的,如果大唐出兵,劳民伤财,吐蕃往高原上一退,你没有任何办法,除非一战把吐蕃彻底干掉,大唐对高原实施直接管辖。这样就牵扯到两个公主,一个是弘化公主,一个是文成公主。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李治,这个吐谷浑怎么办?如果派唐志过去搞土改,吐谷浑的那些王公大臣全部要迁徙到长安,这样唐九郎才能放开手脚,要不然就保持原状。

李治皱着眉头,问道:“如果把河源南部的羁縻之州都纳入大唐直接管辖,吐蕃肯定不乐意,如果出兵骚扰怎么办?”

李积道:“成立鄯州都督府,任命薛仁贵为都督,统筹青海军政,在河源建城,设烽火台,跟边区一样管制。”

褚遂良担心道:“朝廷现在正在广积粮,准备对高丽用兵,如果西边开启兵衅,恐怕舍本逐末。”

“无妨,”李积道,“我们准备对高丽用兵,禄东赞也准备对阿里用兵,大家都没闲工夫,正好有一个空子可钻,等到禄东赞整顿好吐蕃各部,御林军也在青海站稳了脚跟,到时候咱们就在河源跟他们干一架。再说了,御林军不是准备扩军吗?这里战马、战士都有,就让他招募当地的牧民,将来向高原进军也能适应。”

大唐不是对青藏高原的土地不重视,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吐蕃名将论钦陵论钦陵明确指出汉人军队无法克服青藏高原上的“疫疠”:今吐蕃块然独在者,非汉不贪其土地,不爱其臣仆,实陵兄弟小心谨密,得保守之耳。……且乌海黄河,关源阻深,风土疫疠,纵有谋夫猛将,亦不能为蕃患矣。

如果招募当地牧民,能适应高原反应,而且如果土改成功,可以积累经验,培养出一大批土改干部,将来边疆都可以按照这种模式来。

李治看着地图沉思良久,“好吧,朝廷让吐谷浑王和弘化公主回京,其他王公大臣等御林军到达之后全部送进洛阳,他们不是有钱吗?让他们投资公司做一个富家翁。”

圣人下了决心,大家都兴奋起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唐九郎吹得神乎其神的,现在就要看他的真本事了。不过放在那个穷山恶水,唐九郎就要遭罪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治笑道,“让他也尝尝忧患是什么滋味。”大家都笑了。

第二天薛仁贵和唐志一起进宫参加殿议,见几个老帅和重臣在座,两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难道咱们的拉练计划出了纰漏?

许敬宗简单讲述了大家议论的结果,让御林军到鄯州去守备屯田。听到这个消息,薛仁贵大喜,鄯州都督府,正四品的中郎将到从三品的鄯州都督,自己总算进了一大步唐志则满心苦涩,开疆拓土那是你们土着热衷的事情,我一个外来者出出主意就不错了,难道还要我赤膊上阵?

“怎么,你不愿意?”李治看到唐志一脸的哭相,板着脸问道。

“哪能呢?为了大唐江山咱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唐志赶紧端正态度,“只是刚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点没底。”

“这样还差不多。”李治道,“你们两先看看这些情报和部署,大唐将来要东征高丽,恐怕没多少精力帮住你们,给养最好你们能就地解决。”

两人点点头,开始研究起鄯州的形势,有什么问题几个老帅在一旁给他们解惑。

中国古代大统一的帝国,除了清朝之外,无一不是被财政危机压垮的。造成财政危机除了急剧膨胀的官僚机构和士族阶层之外,还有就是武力扩张带来的巨大战争成本除了直接花费,比如养兵、抚恤金、养战俘、收买敌人之外,更加难以估算的是间接的战争成本,比如战争时期的物资转运和战备消耗。战争时期,政府的花费数倍、数十倍于和平时期,政府的财政骤然恶化。

唐朝时期的产粮区主要集中于华北、川蜀,以及长江淮河流域。在非战争时期,地方政府收了税,把税粮从地方运往首都长安,由于古代缺乏道路系统和交通工具,运输税粮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算是富裕的中央帝国也感到很吃力,所以隋炀帝迫不及待地要修筑大运河。

战争期间,皇帝除了调兵之外,还需要把军粮再运往战争地带而战争地带往往处于无法自给自足的边境地区。所以孙子说“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除了物资转运之外,战备消耗是另一个死穴。比如汉武帝修筑朔方城,朔方城位于河套地区,与匈奴直接对峙。为了修筑朔方这样一座边防城市,汉政府需要从内地调动10万人到塞外边关去劳动,为了供应这10万人的口粮,又需要极强的物资运载能力。整体耗费高达数十亿至上百亿钱,相当于汉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更是远远超过了整个中央政府官员一年的俸禄。

初唐闲公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