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八章 圣诞、搬家(1 / 1)独居山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纷纷扰扰中圣诞节就这样到来,沈秋认安娜…哦应该是安馨为妹妹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12月24日下午,隆重的圣诞节弥散礼,正式开始。

福若瑟身穿正装,坐在教堂正中,高声咏读着圣经。然后两旁的教友随声附和。

等咏读仪式完成,接着又是早已准备多时的教民合唱团,开始赞歌合唱。以赞扬上帝对于世间的恩赐。

就这样,咏读、吟唱,再咏读、再吟唱如此循环,断断续续的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沈秋也被应邀出席,整个弥撒期间,好像个傻子一样被人绑架着随声附和着,让他非常郁闷,有心想找个机会先溜为敬。可他站的是前排,众目睽睽之下,只好硬挺着。

终于,让人昏昏欲睡的前夕弥撒结束,沈秋便宜身体不适为由,溜了出来。

十九世纪的西方人对于传教的重视,显然不是后世国人所能理解的。他们视一切异教徒如同仇敌一般,为了传教,他们可以不则手段,甚至不昔发动战争。

但是这种狂热,却在中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几千年来中国的执政者历来奉行宗教不可干政的政策。借助不到政府手中的刀枪,任何一种教派都不可能在中国一家独大。这些教派只好在规则之下,相互竞争,相互学习,最终形成了中国非常特别的宗教生态。

现在的西方人,却想利用手中的枪炮,强行改变这种平衡。也许可以一时占据上风,但是只要中国重新站起来,一切又会重回原点。

这也是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原因所在,其实整个西方国家的政府也是在一二战之后,才真正完成了去宗教化的。

去宗教化,西方靠的是科技的发展,中国则靠的是政府的强权。其中的优劣,并不是简单的比较能够真正看清楚的。

圣诞节过后,一切重归平静,沈秋则带着安馨和欧曼搬进了新家。

说是新家,其实就是周宾的那座四合院。这个四合院,本来是朱四外宅所住,周宾只是临时避难而已。现在被朱四送给沈秋,当然并不是赶走周宾的意思。

这其中有几个意思,朱四说的很清楚。一是为了感谢沈秋对于周宾父子的帮助,二是周宾父子,在沈秋入住期间,临时充当管家和下人的角色,毕竟沈秋这个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太了解。三才是最重要的,朱四正好借助这种方式,向追杀周宾父子郑重宣告,他们已经被沈秋这个洋人庇护。

对此沈秋没说什么,既然答应周宾父子要庇护对方,至于方式方法不用太过顾及。

“放炮喽………”

小家伙周文带着一帮街坊四邻的小孩,拿着香火点燃了准备已久的鞭炮,“噼里啪啦”响成一片。

小丫头拉着沈秋的衣角,躲在身后好奇的探出头看着。

在一帮街坊的围观之下,沈秋带着欧曼安馨二人,高兴的搬进了新家。周宾和朱四二人早就在门前等候,见沈秋三人到来,连忙上前一步道:“少爷…”

“别…你们可别叫我少爷,我可承担不起,我就是个教书先生,以后叫我沈先生或者沈老师都行。但少爷、老爷的可千万不行。”

周宾二人从善如流叫了一声“沈先生”就把沈秋三人领进了家门。这座宅院,早已被朱四周宾他们重新打理了一番,烧好的火炕,崭新的被褥,就连门口的对联,都换成恭贺乔迁的吉祥话。

朱四正带着没见过世面的欧曼、安馨二人,四处乱窜,一副好奇宝宝似的东问西问。

而沈秋则对这种北方老宅的取暖方式比较感兴趣。最近一段时间,气温明显下降很多,把他那帮学生们冻的够呛,沈秋有心把后世的蜂窝煤整出来,无奈实在没时间,幸好福若瑟给送来了一个烧炭的小火炉,才算解燃煤之急。

眼前的堂屋却出乎沈秋的意料,既没有火炉,又没有火炕,连个娶暖的设备也看不到,竟然能让这个屋子温暖如春,甚至还有点烫脚。

“烫脚……”一问之下,果然和沈秋推断的相差不大。

据周宾所说,这东西叫地火。建房之初,就在正中的地下挖出一个巨大的火室,用砖石砌成。等到东天需要取暖时,就在火室之中塞满收集来的锯末一类碎木屑,然后用烧的通红的铁棍往木屑里面一查,就会引燃木屑。

烟尘会从暗藏在墙里的烟筒里面排出,只要控制好进风量,这地火甚至能燃烧到第二年春天。既省心又省力,还干净整洁,只是为了防止太过干燥,时不时的要在地上洒点水。

看完地火,沈秋不得不赞叹老祖宗的聪明智慧,只有一点,这种方式初期建设投入有点太大,而且古代也不好收集这么多的木屑,才没有推广开来。

这倒和后世的地暖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个用水一个直接用火罢了。

欧曼和安馨对这里同样满意,吵吵嚷嚷的讨论着怎样分配住房。收拾、整理六人一共忙碌的中午才算差不多。

可到了吃饭时间,一帮六人却都傻眼了,一行六人有五个是男的,唯一一个小丫头从小在育婴院长大,根本没学过做饭。这可怎么办?

本来以着沈秋的意思,出去吃也可以,但朱四死活不同意,说搬家第一顿饭一定要在家起火,还张罗着回家把他那口子叫来,可这一来一去得要一个时辰才行。

无奈之下,沈秋只好亲自动手,由小周文烧火,沈秋掌勺,简单炒了几个家常菜算是应付过去。

这一手炒菜功夫露出,惊的其他三个大男人目瞪口呆,等到菜已上桌才算回过神来。

尤其是朱四和周宾二人,已经不能用吃惊来说明。

谁见过这样的洋人,不止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对中国这么了解,现在竟然连中国菜都能做,这倒底是什么人啊!他这些都是从那里学的!脑袋顶上一连串问号冒出来。沈秋见此,只是笑笑,不做解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