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章 麻烦(二)(1 / 1)独居山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胡子外国老头这话一说出,场上顿时一静,全都目光炯炯的瞅向沈秋,像在看大熊猫一样,搞得沈秋浑身不自在。

沈秋不知道这老头是谁,但在场的诸位可太清楚不过来。

正所谓,树有影、人有名,这个花之安在这帮传教士眼里可是太出名啦!

花之安,德国基督教礼学会传教士,著名的汉学家、植物学家。1865年就来到了中国从事传教工作,在中国是最资深的传教士之一,来华已经三十多年。因为其汉语水平颇高,他曾著有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其中最著名的要说《自西狙来》,其中详细的分析了清末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现状与西方文明的差别,提出利用教会来改变中国社会的设想和方案。因此他也被誉为“十九世纪最高深的汉学家”

这样的人物竟然将沈秋的教材,捧的如此之高,称赞为中国最好的教材,那能不被重视。

一时间各种目光交杂在沈秋身上,羡慕有之,嫉妒者亦有之,但更多的可能是敬重。他们也是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对于翻译的困难也是知之甚深。

好在,沈秋做惯老师,对各种目光基本免疫。当下后着脸皮笑衲了。

他能怎样,谦虚谨慎,显得做作;点头应和,又不是他的性格,只好不再做声。

好半响,这些人终于反应过来,福若瑟才继续开始介绍。

不过此时,这帮人的态度已经大变,由刚开始的审视、挑剔,变成一种平等中略微有点仰视的样子。对于学问高深之人,无论中外都需要郑重对待。

这些人几乎全是山东附近的传教士,像来自日照的马丁,从章丘过来的米勒等等。他们既有天主教的也有基督教的,看来面对中国,纵然他们有着诸多矛盾,但还是联合到一起。沈秋暗自小心,全都谨慎应对。

客套寒暄结束,福若瑟终于把话题引到最初的目的。在众人目光中,抖擞精神,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自己的打算介绍一番。

最后沈秋还着重讲到,利用科学打击封建迷信的重要性,竭尽全力夸大此事对于传播天主教所带来的好处。

没办法,谁让沈秋想要借助教会的力量,破除迷信呢。不给个萝卜,毛驴不会拉磨的。

这帮人听得认真,尤其到最后,沈秋让陈、张两位同学演示“道法”之时,纷纷惊讶赞叹之声。

倒不是他们没学过化学,而是这玩意以前可没有人专门研究过,其中关窍并不是一看就能明白的。Y犹如后世的魔术一般,等揭开神秘的面纱之后,你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简单。”

看明白的传教士,全都双眼放光,一副想要大干一场的样子。来到中国传教开始,本地的传统信仰始终是他们的大敌,双方没少起过冲突。现在知道对方的命门所在,若是双方再起冲突,一定能一击毙命。

沈秋默默摇摇头,这帮传教士显然将中国的传统信仰想简单啦。这些旁门左道,历来不是中国的主流。不过,能利用他们破除中国人的迷信,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最好再来一打。

“汉斯…你真的打算一直在这里教书吗?”正当沈秋暗自欣喜之时,那个大胡子花之安找上门来。

“博士,您这是什么意思?”沈秋有点摸不准对方的来意,小心问道。

花之安却带着一脸的惋惜言道:“没什么,只是觉得可惜,以你的翻译水平,完全可以到上海或者去青岛,专门的从是翻译工作。这样才能对东西方的交流起到更好的作用。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专门的给你推荐。”

“翻译……”沈秋咂摸嘴想了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知道此时的东西方交流,翻译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科学领域,几乎找不到对东西方文化都有很深造诣的人材。即便有那么几个,大多是文科方面的人对于西方的物理化学知之不详,翻译的作品更不尽如人意。甚至说错漏白出也可以。

理科方面的大规模翻译,到最后多是沿用的日本翻译的结果,而且还是民国之后的事情啦。

如果沈秋要是参与其中,可以大大的推进这一过程,甚至在其中参杂一些私货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样想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沈秋想了想,最后还是摇头拒绝。原因是这种办法,缺乏自可控性,自己辛苦翻译出来,谁都可以看,也可以不看。特别是身边还有个日本在虎视眈眈,到时候一些重要的东西,自己国人不学,却被日本鬼子学去了可不是好事。

再说,沈秋所依仗是前世所学的知识,并不是继承的德语。好些东西连西方都没研究出来,自己去了上海,等于将自己放在西方人的监视之下,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只能婉言谢绝花之安的好意,不过他也没说死,以后如果想发表一些作品时通过对方的渠道,也是可以的嘛。于是便一脸可惜的答道:“实在抱歉,花之安博士,非常感谢您的邀请,不过,我本人还是非常想从事教育事业的。当然如果以后有什么想翻译的东西,一定会找您咨询。”

花之安听到结果,满脸可惜,不过也没有强求,表示道:“哦…汉斯,对于你的选择我深表遗憾,这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大损失。如果将来你想通来可以来青岛找我,这是我的通信地址,如果有什么需要你可以给我写信或者直接找我都是可以的。”

说着花之安递给了沈秋一张小纸条,上面有用钢笔写的一个地址。沈秋只好郑重的收了起来。

时间足有一天的观访活动,宣告结束,在这一天之中,这帮传教认真学习着沈秋所讲的传统“道法”的操作过程。甚至还亲自上手操作一番,才算满意的打道回府。临走时全都留下了通信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花之安还为沈秋的教材一事,专门找到他,言明想要发到上海,尽力推广这套教科书。

沈秋对此当然不会反对,编写教材本身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多学习一些理科知识,能有渠道发行,乐意至极。

不过他可能不会想到,正是这套教材的发行,会给他带来天大的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