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们先说一下老李的文章,如果单从文采看的话,老李的文章可以说是一篇佳作,但是从内容来说太过于刻板了。”
简衡按着李斯的文章说道。
在经受过之前的一系列教育之后,李斯脑海中那股重农抑商的想法已经没了,他在这篇文章中写的是以农业为主,通过农业带动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这种措施说实话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现在全球的各国之间的联系远没有后世那么紧密,每个国家之间都是各过个的,所以商业固然要扶持,但不能像后世那么重视。
因为现在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农业发展不起来根本支持不了大规模的航海贸易。
“刻板?还请老师指教。”
李斯说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从刚才的话来说李斯知道自己说的这一项政策是行的通的,但就在细节出了一些问题。
简衡走下了将台,将李斯的作业放在桌子说道:
“首先你推行的政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从这一点看来你还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是我说什么是什么,但是你这篇文章中只是按照在七国时期秦国境内的情况来说的,你没有考虑过地域性的差异。”
“地域性差异?”
李斯感觉到自己似乎想到什么,但是具体的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没错,地域性差异,比如说咸阳所在地区和原七国的东郡和齐郡所在的地域特点完全不一样,东郡和齐郡靠海,那里的地方有很多的家庭都是以捕鱼为生,不单单是重地,如果一味的发展种植类农业,反而会适得其反。”
简衡的话仿佛给李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往他在思考政策的时候都是按照咸阳或者陇西地区的标准来思考的。
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还有就是,你这里的文章的意思就是要持续执行的年限也不同,要知道除了一些方向性的政策之外,这种比较细节的政策都是有时效性的,按照这种政策发展个十年,到时候整个大秦的情况和现在会截然不同,到时候这个政策就不太实用了。”
“可是如果政策朝令夕改。。。陛下的威严不是。。。。”
听到李斯的话简衡下意识的翻了一个白眼,说道:“都施行十年了算哪门子的朝令夕改。你们一定要记住,不管是法律还是政策都只能是适用于某个时期,不会永远使用的。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有一个村子只有100个人,而村子里制定的规矩也只能适用于100人,那么过几年村里的人增加到了1000人,那用管100人的规矩去管1000人合适吗?”
李斯一时语塞,这好像确实是有点不合适啊。
“所以说,兵法云,‘未算胜,先算败’,放在治国也是一个道理,你既然想到了一个政策,你也应该想到如果这个政策失败了要怎么去补救,怎么去调整。”
李斯神色严肃的站了起来,那一张布着皱纹的中年人成熟的脸,像大地一样肃穆、严峻、坚实。。。。
他对着简衡躬身行礼,然后说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惭愧惭愧。老师今日受教了。”
简衡略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说句实话,以你的才能,莫说九卿,就算是三公之位都能坐的,当一个账房先生真是屈才了。”
李斯看了嬴政一眼,面露苦笑。
我不但已经是三公,而且还是三公之首。。。。。。。
随后简衡将嬴政的作业放在他的桌,对其说道:“和老李相比,老赵你的作业中少了很多实际的政策,大多都是说的方向,但从你们两人的身份来说也算是相得益彰,不过你如果真的一点政策都没有,那么这篇文章都只能是大白话而已。”
嬴政的老脸一红,在这几年几乎都是他提出一个方向,或者是一个问题,然后又李斯和王绾来提出具体政策,得到他同意之后在进行施行。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毕竟放着这么多人才不用自己去想办法,那还要那么多官职干什么。
“比如说,引进人才,那这人才要怎么引进,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说到这里,嬴政有些犯难了,以往的人才招揽不是有人毛遂自荐,就是成为一些权贵的食客让那些权贵出言举荐,皇帝任用。
还有就是在民间有了不小的名声,然后有他出面招揽
就像李斯,在成为秦国丞相之前是吕不韦的食客,吕不韦被自己扳倒之后写了一个《谏逐客书》这才让自己刮目相看。
“还请先生解惑。”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所以想要招揽人才就不能等人主动门,所以我这里的建议就是直接由朝廷出面,建立一所学校,教导他们如何为官,然后每年在全国举行科举,按照成绩高低来选拔人才。”
嬴政和李斯面面相觑,心想这简衡真的是胆大包天。
要知道这外面可和桃花村里不一样,如果真的在外面施行桃花村这种模式,无疑是动了贵族的蛋糕。
这里可不仅仅是六国贵族,就连原本秦国的贵族都得罪了。